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释义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 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 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作品名称: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宋词

作者:康与之

词牌:菩萨蛮

简介

【年代】:宋【作者】:康与之——《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作者简介

个人介绍

康与之(?-?) 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属河南)人。南渡后居嘉禾(今浙江嘉兴)。

人物生平

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兴十策”不为用。后依附秦桧,为秦门下十客之一,被擢为台郎。桧死后,编管钦州,复送新州牢城。其词多应制之作,不免歪曲现实,粉饰太平。但音律严整,讲求措词。

个人成就

代表作为《卜算子》、《玉楼春令》、《长相思》、《金菊对芙蓉》、《风流子》、《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忆秦娥》、《昨梦录》等.

个人诗集

风入松

画桥流水欲平阑。雨后青山。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车、不逐雕鞍。红杏墙头院落,绿杨楼外秋千。

谢娘别后忆前欢。泪滴春衫。柔荑共折香红处,劝东风、且与流连。早是相思瘦损,梅花谢了春寒。

忆少年令(元夕应制)

双龙烛影,千门夜色,三五宴瑶台。舞蝶随香,飞蝉扑鬓,人自蕊宫来。

太平箫鼓宸居晓,清漏玉壶催。步辇归时,绮罗生润,花上月徘徊。

风流子

律,再赋一阕。恨方回久下世,不见此作。

结客少年场。繁华梦,当日赏风光。红灯九街,买移花市,画楼十里,特地梅妆。

醉魂荡,龙跳捴万字,鲸饮吸三江。娇随钿车,玉?南陌,喜摇双桨,红袖横塘。

天涯归期阻,衡阳雁不到,路隔三湘。难见谢娘诗好,苏小歌长。

漫自惜鸾胶,朱弦何在,暗藏罗结,江绶消香。歌罢泪沾宫锦,襟袖淋浪。

瑞鹤仙令(补足李重光词)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恨小楼西。曲屏珠箔晚,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闲寻旧曲玉笙悲。关山千里恨,云汉月重规。

杏花天(慈宁殿春晚出游)

帝城柳色藏春絮。嫩绿满、游人归路。残红剩蕊留春住。无奈霏微细雨。

南陌上、玉辔钿车,怅紫陌、青门日暮。黄昏院落人归去。犹有流莺对语。

卜算子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头树。潮本无心落又生,人自来还去。

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金菊对芙蓉(秋怨)

梧叶飘黄,万山空翠,断霞流水争辉。正金风西起,海燕东归。凭栏不见南来雁,望故人、消息迟迟。木樨开后,不应误我,好景良时。

只念独守孤帏。把枕前嘱付,一旦分飞。上秦楼游赏,酒殢花迷。谁知别后相思苦,悄为伊、瘦损香肌。花前月下,黄昏院落,珠泪偷垂。

满江红(杜鹃)

恼杀行人,东风里、为谁啼血。正青春未老,流莺方歇。蝴蝶枕前颠倒梦,杏花枝上朦胧月。问天涯、何事苦关情,思离别。

声一唤,肠千结。闽岭外,江南陌。正长堤杨柳,翠条堪折。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满庭芳(冬景)

霜幕风帘,间齐小户,素蟾初上凋笼。玉杯醽醁,还与可人同。古鼎沉烟篆细,玉笋破、橙橘香浓。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

清新,歌几许,低随慢唱,语笑相供。道文书针线,今夜休攻。莫厌兰膏更继,明朝又、纷冗匆匆。酩酊也,冠儿未卸,先把被儿烘。

减字木兰花

杨花飘尽。云厌绿阴风乍定。帘幕闲垂。弄语千般燕子飞。

小楼深静。睡起残妆犹未整。梦不成归。泪滴斑斑金缕衣。

采桑子

晚来一霎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荷叶铺水面(春游)

春光艳冶,游人踏绿苔。千红万紫竞香开。暖风拂鼻籁,蓦地暗香透满怀。

荼コ似锦裁。娇红间绿白,只怕迅速春回。误落在尘埃。折向鬓云间、金风钗。

鉴赏

宋廷南迁,围绕定都问题,有过一段时期的争论。

建炎三年(1129)二月,帝在镇江。当时金军正拟渡江南下,帝召从臣问计,王渊以杭州有重江之险,主张逃往杭州。高宗畏敌如虎,此话正中下怀。张邵上疏曰:“今纵未能遽争中原,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帝不听,去了杭州。绍兴六年(1136)七月,张浚上奏曰:“东南形胜莫重于建康(即金陵),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暇逸。而临安(即杭州)僻在一隅,内则易生玩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请临建康,抚三军,以图恢复。”这一回因形势好转,即于次年移跸金陵。但八年回杭州。张守谏曰:“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陛下席未及暖,今又巡幸,百司六军有勤动之苦,民力邦用有烦费之忧。愿少安于此,以系中原民心。”然而高宗正一心与金人议和不以收复北方失地为大业,执意定都杭州。同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自此南宋都定临安。(见《宋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三《南迁定都》)康与之此词,正即作于这一历史时期。名曰“怀古”,实是“伤今”,是针对当时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和妥协政策而发的扼腕之叹。

上阕思接千载,写历史长河中的金陵。金陵群山屏障,大江横陈,是东南形胜之地,自三国吴孙权建都于此,历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为帝王之宅,豪华竞逐,盛极一时。起二句,即概述那一段灿烂辉煌的往事,以先声夺人。“龙蟠虎踞”四字用典,汉末诸葛亮出使东吴,睹金陵(时称秣陵)山阜,有“钟山龙蟠,石头虎踞”之见,见《太平御览。州郡部。叙京都》引晋张勃《吴录》。南京山川雄伟人事繁华,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然而,宇宙无穷,山川长在;盈虚有数,人事不居。三百馀年在永恒的历史面前只是弹指一瞬。随着政权更迭,国都无移,金陵的繁华已成古迹。“缥凤”二句,情绪陡落千丈,与后蜀欧阳炯《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之所谓“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之所谓六朝旧事随流水”同一感慨。由字面可看出,明显是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缥凤,淡清色的凤鸟。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花盝冈。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鸟翔集于此,状如孔雀,五色文彩,鸣声谐和,众鸟群至,遂筑此台以纪其瑞。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升州·江宁县》。由于李白诗为人们所熟知,而读者不难联想而及同诗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等名句,局部返观为整体,十个字带出了一连串意境,当年“豪华”之盛,今日萧瑟之衰,种种画面遂一而过。且“龙蟠虎踞”云云以“山”起,“台空江流”云云以“水结”针缕亦极周到。

题面“金陵怀古”之意,上阕四句已足。然词人之用心原不在“发思古之幽情”,为“怀古”而“怀古”,“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故下阕即转入此旨。“下临”二句,视通万里,置金陵于有利战略地位。“全楚地”,语见唐刘长卿《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诗“云横全楚地”,泛指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此系楚国的腹地,故云。“包举”,包抄而攻取。二句说金陵为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与长江中游诸重镇共同构结成包抄中原的态势。按当时军事方略,南宋如欲北伐收复中原失地,可于长江中、下游两路出兵,一路自鄂州(今武汉市一带)出荆襄,直趋河路;一路自金陵等地出淮南,迂回山东。倘若更置一军自汉中出,攻取关陕,三路进击,则尤佳。词人能够高度评价金陵在北伐事业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见识卓越前引张邵、张浚、张守之奏议,与康与之此词,或为政治家之言论,或为文学家之笔墨,都代表着当时的军心、民心。南宋爱国词,与民族、人民的愿望息息相通。行文至此,词情再度振起。可是,“事无两样人心别”(辛弃疾《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前韵》),以高宗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只知向金人屈膝求和,不知利用民众力量。他们龟缩在浙东一隅,视长江天险为第二道院墙,不去利用金陵的战略位置。

面对这一冷酷的现实,词人的激情不禁再一次跌到冰点。“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一声长吁,包含着多么沉重的失望与痛苦啊。作为南宋臣民,词人不可能直言不讳地去批揭那龙喉下的逆鳞,然而他已经形象地告诉后人,南宋统治者的胆识,在六朝之下!东晋以迄梁陈,文治武功虽不甚景气,毕竟尚有勇气定都金陵,与北方抗衡,未至于躲得那么远呢。

此词的特点是,上下八句,两两相形,共分为四个层次,呈现为“扬——抑——扬——抑”的大起大落,这种章法与词人怀古伤今时起伏的心潮吻合无间。

由起句的“龙蟠虎踞”到收句的“狐卧兔眠”,两组意象遥遥相对,亦是匠心所在。其意盖从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瘁”云云化出,更为简洁。龙虎地而无有龙腾虎掷的形象,却成为狐兔之乐园,此情此景,本身即是莫大的讽刺,不必更着一字,读者已随词人作喟然之浩叹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