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莆田学院 |
释义 | 莆田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拥有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公立本科大学。2002年由兴化职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莆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升格为莆田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的办学体制。该学校坐落在享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的莆田市区中心的杨梅山麓。 中文名:莆田学院 外文名:Putian University 简称:莆院 校训:厚德、博学、慎思、笃行 创办时间:2002年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现任校长:余建辉 所属地区:福建省 主要院系:管理学院、医学院、数学系、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等12个教学院系部 大学批次:二本 学校贴吧:莆院吧 院系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系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医学院 药学系 系部介绍 师生情况 办学设施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 土木建筑工程学系) 学校概况莆田学院坐落在福建莆田,学校实行省市共建,莆田主办,教育厅主管的办学体制。校园占地面积1150亩,医学院占地最多,大概占莆田学院面积30%多,建筑面积40万多平方米。学校设有医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系、数学系,海峡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学系、体育系、艺术系、社会科学基础部、成人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等13个教学院、系、部,以及心血管、骨科、肿瘤、翻译、高等教育、体育科学等10个研究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环境工程、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英语(含商务英语方向)、日语、生物技术、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应用化学、工程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工程造价、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体育教育、广告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含秘书方向)、新闻学等31个本科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临床医学等11个大学专科专业方向。图书馆至2010年底共有图书173.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2.7万册,电子图书80.7万册,中外文报刊2936种,3015份,其中外文类期刊171种。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读秀知识库等6个数据库,硕、博士论文189万篇,自建6个数据库。馆藏文献内容力求与本校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理、工、文、管、医等多学科藏书体系。共有阅览座位1019个,每周开放时间98小时左右,全部书刊采用全方位开架借阅,现有工作人员50余人。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600万多元,8间交互式语音室和省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等135间实验室,以及2个附属医院、27个教学医院、15个实习医院。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招生,拥有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在校生共约1.3万人。 莆田学院2002年3月由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莆田教师进修学校等合并成立. 在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努力推进以课程、学科群为背景的电子信息技术、环境与生命科学、数学、医药学等几大学科群的建设,重点建设符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能带动地方新技术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医学、工程技术科学等学科。 历史沿革1896年(清朝光绪廿二年)英国教会创建莆田圣路加医院、又名莆田医院,系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前第一军医大学)附属莆田医院)前身; 医院临床教学历史悠久。1898年,医院开设“双凤医学校”(省高级妇幼卫生学校前身),校长由院长兼任。自1944年起就开始接纳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现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生来院实习。 这是莆田学院医学院的最早前身,至今具有百年历史,培养的人才遍及东南亚及国内外,享有盛誉: 1900年英国教会的英国人雷腾在莆田县城半门街创办莆田兴化圣教医院附属看护学堂,学制5年,为县内第一所职业中学。1912年莆田兴化圣教医院附设护士训练班并更名为圣路加医院附设助产士训练班; 1912年圣路加医院及附设助产士训练班(合署); 1915年圣路加医院及附设助产士训练班改建为莆田圣路加护士学校; 1934年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创建; 1935年莆田圣路加助产学校、莆田圣路加护士学校合并组建莆田公立圣路加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 1940年福建省立医院(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创建; 1951年莆田公立圣路加高级助产护士职业学校更名为莆田卫生学校; 1954年福建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福建省立福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福州第一护士学校、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和莆田卫生 学校 在莆田合并成立福建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 1971年莆田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前身创建; 1982年福建省立高级医事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 1994年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创建(合署); 1985年1月兴化职业大学创建。 1972年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莆田地区师范学校 1979年莆田地区师范(莆田分校)创建。 1983年莆田地区师范(莆田分校)改建为莆田华侨师范学校 1993年莆田华侨师范学校更名为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 2002年3月兴化职业大学、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福建高级妇幼卫生学校、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合并升格为莆田学院。 院系介绍数学与应用数学系系部介绍: 党总支书记副主任:林鸿熙(主持党政教学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主任:黄玉笙 党总支副主任 阮其华 发展历史: 莆田学院数学系创办于1995年,1996年确定为莆田学院的重点发展系。在校党政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已逐步成为校内一个师资力量较雄厚、专业基础较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风严谨、学风优良、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较高的专业系。数学系重视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基础数学学科是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实验室是福建省新建高校重点实验室,应用数学研究所是首批建立高校内科研机构之一,国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终身获得者,同济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姜礼尚教授聘为应用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2003年以来全系共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54项,科研总经费达200多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科技青年项目2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16项,莆田市科技局项目3项;获福建省科技三等奖1项;莆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被SCI、EI、ISTP收录或引用学术论文50篇次。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是福建省本科精品课程。2006年以来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5项。数学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05-2010年共109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了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4.7%;2011年有22人达到国家硕士生复试分数线。 师资队伍: 数学与应用数学系是我校最早举办本科教育的院系之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63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硕士24人。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福建省优秀教师2名,福建省级教学名师1名,莆田市杰出人民教师1名,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名,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名,莆田市拔尖人才2名,莆田市科技十佳青年2名。 学科带头人卢国富教授(博士),从事非线性分析研究,在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上获得一批重要成果,对退化抛物型对流扩散方程和方程组解的存在唯一性、正则性、自由边界的性质、源型解问题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为克服对流项带来实质性困难做出重要贡献,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多篇被国际权威科技索引收录,现为美国数学会(AMS)会员,福建省数学学会理事,1998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被莆田市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学科带头人卢正勇从事数学教育、教育测量与统计等方面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66篇,出版著作19册,9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1990年、1996年连续两次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高教自学考试先进工作者”称号,1993年获省优秀教师称号,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科带头人杨忠鹏教授,从事序结构、矩阵分析等方面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各一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1999年获吉林市劳模,吉林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学科带头人陈希镇教授,从事数学教育测量和概率统计方面理论与应用研究,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五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现任全国教育统计与管理学会理事、全国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会理事,1999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总之,该系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学历、技术职称结构优良,具有学科带头人且覆盖了数学学科中分析、代数、几何等主要方向的教学科研梯队。 教学管理: 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该系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力地保证了全系教学管理工作高水平、高效率的运转。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教学检查、公开教学、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学科和课程建设,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教学大纲,选用和参编高质量的教材,对参考书和习题集也进行了配套建设。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处理好专业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关系,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进行科学观和方法论教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现代化能力(英语和计算机)。数学系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能为人师表,严格要求,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近几年来,有十几人次被评为省、地、校各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历届毕业生计算机一级过级率为100%,二级过级率为80%,尚有不少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福师大中期选拔中该系有多名学生被录取为本科生;1996年《高等数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1997 年“高等数学课程设置与改革”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系已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累计数十篇教学法研究的论文发表在有关刊物上。 研究能力: 全系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基础数学学科是福建省新建本科院校重点学科。2002年以来我系教师共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55项,科研总经费达300余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科技厅项目4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23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81篇,其中被SCI检索26篇,EI检索31篇,ISTP检索29篇。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莆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实训基地: 根据教学计划,几年来数学系已建立了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其中有莆田市的莆田二中、锦江中学,涵江区的莆田六中、涵江一中,城厢区的中山中学、文献中学,仙游县的华侨中学等十多所中学都是具有较强的教学实习指导力量的实习基地,覆盖了全市四个县区,有力地保证了我系教育见习和实习的顺利进行。 根据莆田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我系的实际能力,近一年来,该系大部分教师参加了数学教育专业专升本自考的助学工作,特别是承担了本科段中的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等专业性较强课程的教学辅导工作,为今后承担本科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卢正勇教授、卢国富教授、陈善慈副教授都曾任过多门数学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 数学系建成了图书资料室和数学实验室各一个,其中资料室备有较丰富的中西文专业藏书及数十种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可供师生教学与科研参考;建成数学实验室一个,配备有686微机50台和多套教学软件,可供多媒体教学、CAI和上网查询信息之用, 为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保证。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数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前沿成果,掌握较系统的计算机知识,能够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员。适宜在中等学校和其他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育、科研和相关工作。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师范生待遇。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了解本专业前沿成果,掌握较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技术,能应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去研究解决风险管理等金融中实际问题的人员。适宜在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部门从事统计分析、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工作。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科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基础理论,了解本专业前沿成果,应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与方法来解决工程技术和信息领域等实际问题的人员。适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开发、经济管理、信息安全与计算技术等工作。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系部介绍: 主任:沈金瑞 副主任 徐永辉【修改后,吴锦程】 【党总支书记:黄少强】 党总支副书记:黄少强【黄志强】(主持党总支工作) 发展历史: 环境与生命科学系身为莆田高专地理系、生化系,1999年成立资源环境工程系,2003年改名莆田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现有环境工程、生物技术、旅游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全系现有教师4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3人,高职称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教师、中青年教师均占全系专任教师的50%左右。在校学生400多人。 先后建设和完善了化学基础实验室、环境监测与控制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旅游管理实训室等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5000㎡。 学生活动: 【城乡规划协会 周末舞会 环境与科学协会 环艺舞协 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自然风文学社 模特队等】 该系利用各种平台,为学生能力训练提供有力的支撑。“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开放性实验”、参与教师项目的研究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学术论文交流大会等为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思维建立提供充足的自我发挥空间。 培养目标: 【应用化学: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丁作的高级专门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学生对城镇区域,包括旅游区域规划和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遥感图像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的技能;土地资源、水资源及旅游资源等评价、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保护、开发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城市总体及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小城镇发展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分析、规划与管理的专业知识。注重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的训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出实践能力及适应性强、就业面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污染监测与控制、自然灾害防治与风险评估、环境评价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管理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学校从事环境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开发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 应用化学:毕业生适宜在化学、化工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及教育教学等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建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政府部门、规划设计院、土地及房地产评估机构、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 环境工程专业:规划部门、环保部门、科研设计单位、工矿企业、乡镇、学校等。 生物技术专业:相关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工业、医药、食品、环保、商检等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 医学院简介: 莆田学院医学院的前身是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是在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福建省高级妇幼卫生学校的前身是1898年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附设的“双凤医学校”(省高级妇幼卫生学校前身),校长由院长兼任。自1944年起就开始接纳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现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生来院实习,1995年升格为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本科综合性大学—莆田学院。医学院具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基础,孕育了雄厚的教育力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培养的医学人才遍及省内外及东南亚,享有盛誉。 医学院现设有党政办、教学办、学工办3个行政部门和临床医学系、护理学系、药学系及基础医学部4个教学系部,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方向)、药学四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美容、护理、助产、药学及妇幼卫生等大学专科专业。医学院本部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82人,其中高职称教师31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34人,在校学生2091人。设有1个医学教学实验中心,9个教学综合实验室, 3个医学研究所。有2所附属医院,41所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学生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我系以团总支、学生会及各个社团为主,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校园活动:有卡拉OK歌手赛、书画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联欢晚会、游园活动、拔河比赛、篮球赛等,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献血活动等。下有社团:文学社、勤工俭学部、爱心社、舞蹈协会、集邮协会、吉他协会、模特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翅飞翔的天空。 在运动场上更是成绩突出,2002年11月,在莆田学院首届运动会上,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第一名及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2003年11月,在院第二届运动会上再次获得了“体育道德风尚奖”第一名 、田径比赛第三名及团体总分第四名。 部分医学院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面向基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或通科医师,同时具有创新意识,有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医学专业人才。 药学专业(本科)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宜在药品使用、检验、流通和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临床药学、医药营销、药物制剂研制等方面工作的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学 制:四年。 药学系系部介绍主任:李春来 陈玲(负责党支部工作) 发展历史 莆田学院药学系于2002年5月12日经福建医科大学审批成立,现设三个教研室,分别为化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药学教研室。 师生情况药学系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3人,高级讲师3人,讲师3人,助教4人,实验教辅导员2人;现有药学专业学生共150人。 办学设施药学系现有三间办公室,设在教学4楼;六间综合实验室,其中三间为化学综合实验室,另三间为药学综合实验室,已投入60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目前已基本到位。 教科成果 2003年我系申报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神奇口服液的研制》已经莆田市政府审批,现已起步。 医学院基础医学部一直重视基础医学的科研工作。在国内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50多篇。多项科研项目成果获省、市科学奖。 基础医学部是个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团体,近年来在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有多人获得省、市各级政府的表彰, 2001年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综合治理安全工作先进单位。 医学院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医疗、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面向基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全科或通科医师,同时具有创新意识,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医学专业人才。 医学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提出“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慎思、笃行”的办学精神,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努力把学院办成特色明显、质量上乘的本科医学院校。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系部介绍: 主任:李文芳副主任:徐玉峰、黄朝辉 党委书记:徐玉锋(主持党务工作) 发展历史: 创建于1993年7月,创建之初为莆田高专实用技术系,后更名为机械电子工程系,2003年6月成立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 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系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类)、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信息安全等8个本、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外班是在世界著名银行家、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鼎力资助下举办的。 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9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23人,讲师5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5人,外籍教师2人,同时聘请国内知名大学资深教授来系授课,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品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建成EDA、电子信息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信息安全实验室、计算机技术实验室、电子实测场、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十几个实验室及一个机电技术研究所,教学仪器设备价值达1600多万元。设有软件工程、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工电子、电子信息、测控技术、通信工程等8个教研室。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研究所、大型通信企业从事无线通信、电视、智能仪器的应用及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机构、外资企业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仪器、系统测试、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研究所、大型通信企业从事无线通信、电视、智能仪器的应用及在通信领域、通信工程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荣誉成果: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校级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各一项,三个本科专业已顺利通过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教、科研项目2项,省级、市级、校级、横向等教科研项目37项,发表论文215篇,其中有10多篇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出版教材专著8部,专利8项。邀请国内外著名院士、专家、学者来系进行学术报告。有2名教师获得校“教师名师”,有5名教师获得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有3名教师获得校“科研优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省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市政府评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电信系一直贯彻素质教育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求实创新,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校第五届科技节学生技能团体总分第一名;电信系团总支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五四红旗团总支”;电信系文体、科研活动活跃,连续7年取得校运动会第一名,被学校授予“群众体育先进单位”。9人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人次获CCTV杯福建赛区英语演讲二等奖、优胜奖,96人在福建省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2003、2004连续两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服务队”;2010-2011学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福建赛区一、二、三等奖7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构创新竞赛福建赛区一、二、三等奖12项和优秀组织奖。有一百多名学生考研达到国内外研究生录取线,其中有73名同学分别被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录取,有5名同学分别被英国龙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录取。 土木建筑工程学系系部介绍: 副书记:程俊福 主任:徐永辉 副主任:张秀成 发展历史: 1993年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隶属实用技术系并于当年秋季招生,聘请清华大学教授授课,1999年7月土建系正式独立办公,从此我系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3年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2004开设工程管理专业,2008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现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三个本科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专业。拥有专业专任教师30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7人,在校生1000多人。 合作交流: 与九江石化工程监理莆田分公司,建立了产学研联全体。 办学设施: 拥有较为齐全的专业实验室,有建材、土工、测量、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验室,建工综合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之中。 教科成果: 承担多项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项目,并有多项科研成果发表,其中国家级2篇,其他均为省级。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 就业方向: 建筑公司、设计院、工程监理公司等。 莆田学院海峡学院为推进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顺利实施,经过充分酝酿,莆田学院于2011年5月6日发文成立海峡学院。莆田学院海峡学院2011年将首次招收闽台两地交流学习的大学生,计划招收290名本科生,有6个专业及方向,其中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与休闲)50名、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40名、艺术设计(室内设计)50名、英语(国际商务)50名、护理学和旅游管理(餐旅管理)50名。各专业学生在莆田学院学习2年后,第三年将分别前往台湾实践大学、新竹教育大学、弘光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嘉南药理科技大学、明道大学等6所大学学习,第四年再回莆田学院学习。 目前,莆田学院与台湾6所大学合作的专业分别是: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与休闲)专业与嘉南药理科技大学合作,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新竹教育大学合作,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与朝阳科技大学合作,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与台湾实践大学合作,护理学专业与弘光科技大学合作,旅游管理(餐旅管理)专业与明道大学合作。 英语(国际商务)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又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能胜任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宜在外贸公司、外资企业、报关、商检、银行及其他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业务、单证缮制、文秘、翻译等工作。 护理学专业(本科)本专业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毕业后具备临床护理、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毕业生适宜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工作。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 围绕建设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的战略部署,立足高等教育服务海峡西岸建设的视觉传达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多元模式引进台湾新竹教育大学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视觉传达设计能力,为海西经济建设及台资企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制:四年。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版面构成、图案设计、图形创意、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印刷工艺、设计学概论、广告学、VI设计、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适宜在专业设计部门、台资、学校和科研单位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商品包装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教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本科)本专业培养能在专业设计部门、院校和科研单位等企事业部门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建筑绘画、效果图等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应用型的高级人才。学制:四年。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版面构成、施工图、室内设计、效果图、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工程学、透视学、装饰材料、设计史、设计学概论、毕业设计等。 毕业生适宜在专业设计部门、院校和科研单位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教学研究与管理等工作。 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与休闲)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体育管理与休闲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并具有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适宜从事各类高端休闲体育及健身俱乐部、休闲体育娱乐中心、高尔夫会所、保龄球会馆、瑜伽会馆、运动休闲旅游企业、星级酒店、康体中心,以及各类教育机构、机关、社区体育机构、体育产业机构、团体、企业,从事专业休闲体育指导和相关管理与服务工作。 管理学院简介:管理学院始创于1988年,前身是经济管理与数学系。 2005年经济管理与数学系和环境生命与科学系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合并成丵立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等6个专业。 专业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会计学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制:四年。主要课程: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毕业生适宜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 学制:四年。主干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经济法、会计学基础、市场营销学、金融市场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证券投资、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评估等 毕业生适宜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有关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从事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系系部简介: 主任:王连弟副主任:宋毅 党总支副书记:郑立新(主持党总支工作) 发展历史: 汉语言文学系创办于1985年,原设有秘书、中文教育两个专业,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秘书方向)两个本科专业,秘书、秘书(新闻、新闻中文教育三个专科专业。经过十多年来的建设和努力,汉语言文学系已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后增设新闻、广告、对外汉语专业) 外国语言学系系部简介: 副主任:林新华(主持行政教学工作)姚鸿琨、林庆扬 党总支副书记:刘卫红(主持党总支工作) 发展历史: 本系创办于1985年,设有专科层次的英语教育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2002年开办英语教育本科。2003年开办国际商务本科。 合作交流: 与香港城市大学翻译学校朱纯深博导合作培养文学翻译学科带头人。 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系吴旭东博导合作培养英语教育学学科带头人。 与福师大外语学院吴世雄博士合作培养认知语言学学科带头人。 教科成果: 姚鸿琨老师的原发表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5月)的《近年来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概述》被人民大学“文学语言学”(2001.8)全文转载。 艺术系系部介绍: 副主任:林永生(主持行政教学工作) 党总支副书记:吕青(主持党总支工作) 发展历史: 莆田学院艺术系创办于1989年,前身是兴化职业大学美术科。1992年莆田高等专科学校挂牌后,美术科改为艺术系。1994年,根据省内各地区教育部门的要求,艺术系除装潢美术专业外,还增设了美术教育专业(委培班)。1996年经省教委批准,将原来的装潢美术专业更名为终于昂和艺术设计专业。2000年增设了音乐表演专业(高职单招),2003年增设美术教育和音乐教育两个专业。艺术系现拥有美术教育、装潢艺术设计、音乐教育、音乐表演四个专业。 师生情况: 艺术系现有教职工38人,行政人员6人,专业教师31人(美术教师20人,音乐教师12人)。十四年来,艺术系共招收学生963名,毕业692名(其中美术666人,音乐26人),现有在校学生266名(其中美术五年专28名)。 合作交流: 艺术系注重与名牌院校和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曾邀请省级学术讲座,如福建师范大学翁开恩教授,李豫闽教授,厦门大学张小鹭教授,集美大学王新伦副教授、王剑副教授等先后来我系开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以提高我系教师的学术水准。2001年与福建师大成教院、美术学院联办美术学(专科)函授班。现正与莆田多家雕刻厂协商筹建雕塑专业(本科,正在申报)实习基地。 办学设施: 艺术系现拥有较齐全的教学设备,拥有专业电脑室(50台)、练琴房(30间)、喷绘机房、电脑设计室、装潢公司(实习基地)等。教学设备价值近二百万元。目前正在筹建陶艺工作室(约20万)。 科研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艺术系教师有数百件作品在国家级、省级展览或评比中获奖,数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在福建省文化艺术节上翁东迪老师的《丰收锣鼓》获金奖殊荣,并入选参加全国第九届美展。原系主任杨元武副教授从教40年的创作成果——《杨元武画集》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培育目标: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有大学专科层次,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一定装潢设计能力的各种应用型美术专业人才。 美术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较好的舞蹈表演能力、文艺活动组织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广告公司、装潢装饰公司从事商品包装、广告设计、室内外设计、CI设计或企事业单位的美工设计,政府部门、文化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文艺宣传工作以及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工作。 体育系系部介绍: 副书记:朱秋良 副主任:王清生 体育系是由莆田学院体育系与原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合并而成的.全系师生总数800多人。体育系占地一百多亩,现有体育教育(本科)、体育教育(专科)专业。 教学设施: 训练场馆齐全,拥有三个田径场、三个体育馆、体操馆、乒乓球馆、韵舞房、健身房、游泳池及十多个篮球、排球、网球场地,是理想的教学与训练场所。2007年被福建省农体协授予“田径”、“毽球与花毽”训练基地。特色与优势的项目还有“健美操”、“车鼓队”、“舞龙舞狮”等。体育系学生在全国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12枚、铜牌5枚,在省级各类体育比赛中获金牌35枚、银牌45枚、铜牌16枚。2008年10月,体育系100人女子“车鼓队”参加了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表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周边环境和后勤服务莆田学院的交通、购物、娱乐休闲环境不错。 莆田学院位于莆田,工作方面,莆田的经济近几年发展非常快,找工作的机会很多,学院有设立勤工助学中心。住宿方面只提供莆田学院数据,入住雪津、梅园、三路新公寓(女生),凤达公寓(标准四人间),4人间:电风扇、电话、卫生间、浴室、热水器、互联网、书桌、衣橱等设施。这些生活设施方便师生员工生活。 妈祖文化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故里”的最高学府,有责任为推动妈祖文化研究、弘扬妈祖文化精神作出贡献。在书目方面,古代文献资料分“专著、档案、碑文、诗词、笔记、史料、方志”八大类,收录两千多条数据;现代文献资料分“专著(以整个出版物为记录单元)与题录”两大块,在这些书目数据的基础上学校图书馆也掌握了部分全文资料,但出于版权问题,目前只能是部分上网,且在该校校园网内使用,有检索意向者可与学校图书馆联系,希望能为各位学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也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帮助,以资料的互惠互利为原则,共同努力,使“妈祖文化资料库”更趋完善。 办学精神学校以跨越式发展的思维探索国际化办学思路,为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以学科为框架背景,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相适应,进行系统的课程改革和建设。同时,学校还与东南大学签订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从2004年开始从相关专业中选派若干名优秀学生前往东南大学插班学习。此外,学校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层次“英语(国际商务)”专业重点班,部分主干课程聘请美国和加拿大专业教师授课,重点加强全英语背景下的国际交流和国际商务训练。 学院规划总体目标2008年通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办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为努力创建新型的“莆田大学”夯实基础。 ●办学规模: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确定我校2006年~2010年的办学规模。 2006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其中,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为2:1。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000人。 2007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3500人,其中,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为3.5:1。各类成人教育学生5500人。 2008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000人,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为6.4:1。各类成人教育学生6000人。 2009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其中,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为8.4:1。各类成人教育学生7000人。 2010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为16000人, 其中,本科生与专科生比例为9:1,各类成人教育学生8000人。同年,独立或联合招收若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附属医院建设按照“加快新区建设、完善本部功能、办成人民满意和满足医学教学需要的医院”的工作思路,加快附属医院建设,推进医疗、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力争2008年附属医院整体水平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师资建设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600余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220多人,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300多人,还常年聘请近20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教学工作。校际交流活跃,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院士来校讲座,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近十年来,我校有数十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出版各种著作、教材160多部,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500多篇。原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原院长余寿文教授对莆田学院海外班的办学模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对比其它大学的‘海外班’学生以及一些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与世界上各个层次的学校的类似教育实践相比较,能够把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固有的教学长处相融合从而树立学生成长的自信,使这个层次的学生在自学能力的提高、课堂交流以及团队精神发扬上有明显的进步,莆田学院这个试点是有特色的。“海外班”把西方先进国家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式以及教学过程操作及评价引进来,对学生进行国际化高等教育,同时也对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几年实践表明,“海外班”学生的成绩、考研、就业以及专业基础及能力可以与国内重点大学相媲美。众多著名专家教授院士曾在此讲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闵桂荣;中国科学院境外首席科学家、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H·Z·Lu;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寿文作《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讲座;联合国专家、纽约科学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自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院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连淑能;还有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文灶;中科院院士、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等。林元培,2010年11月 受聘于莆田学院,成为莆田学院的教授。他获奖的有莆田木兰溪特大桥(国内首例独塔悬索桥,钢箱系杆拱梁长度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等。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郑才木 院长:余建辉 党委副书记:余建辉、陈柴生、黄金森 纪委书记:陈柴生(兼) 副院长:黄瑞国 院长助理、教务处长:彭文宇 海外合作海外教学介绍在世界著名银行家、力宝集团董事长莆田籍爱国华侨李文正博士鼎立资助下,莆田学院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两个“海外合作班”本科专业。2002年,海外合作班会计学专业29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3人;2003年海外合作班会计学专业4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50人。这两个专业的学生是根据高考成绩总分、数学和英语单科成绩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并经入学后的英语笔试、口试,选拔进入海外班的新生入学后聘请外籍教师首先进行一个学期的英语强化训练,其后,每个专业有10—12门专业课程将采用国外原版英文教材,并聘请国外名师授课。毕业后,这两个专业将选送若干品学兼优的,学成愿意回校服务的学生到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海外合作班一、2002级海外合作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3人 会计学专业:29人 2003级海外合作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50人 会计学专业:40人 二、主干课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Computer Material Organization & Architecture Data-Base, Data Structure Internet and Operating System等10门主干课程 2.会计学专业 Micro-economics,Macro-economics,Basic Accounting,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Financial Account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Accounting Theory, Banking Auditing, International Tax Action an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等11门主干课程 三、海外合作班教学计划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会计学专业 四、海外合作班办学情况 在Lippo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博士鼎力支持下,莆田学院于2002年创办了“会计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海外合作班”,这两个专业经过一年的办学已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合作班介绍1.把学生源质量关。2.树立品牌意识。对海外班学生进行专业国际化意识和品牌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努力向上,胸怀抱负,放眼世界,树立国际意识,为莆田学院争光。 3.注重强化训练。学生进校后,进行英语强化训练,培养语感和语言应用能力,大大增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 4.实行滚动机制。通过定期考察考试,把跟不上的学生及时调整到普通班,把普通班优秀的学生吸收到海外班。 5.实行PQM机制。学校注意全过程跟踪教学活动。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评课和任课教师讨论,调整外教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方法、观念和思路。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经常听取同学们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6.保持双轨同步。完善内部课程安排与调整方式,尽量保证海外班与普通班在教学进度上的一致,使海外班学生同时能完成普通班的毕业要求。 7.发挥表率作用。海外班同学刻苦学习的精神,已为全校学生公认,激发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院良好学风的形成。 莆田学院所在地莆田莆田学院所在地莆田, 福建省地级市。因盛产荔枝,故又称“荔城”。历史上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下辖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莆田人不仅创造了中国科举史的奇观,现在和历史上都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莆田人创造了科甲冠八闽的教育奇迹和出现教育鼎盛时期,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通过朝廷殿试后为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全国级文武状元22名、宰相15名、尚书近70名(中央政府部长),以上数据没包括已经迁徙到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2008年末户籍人口305万、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以1978年作为开始年统计,有常年9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现代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为两院双院士),更有近3000名莆仙籍专家学者遍布国外。莆田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名。以第20世纪100年内移民外地的人数统计,有旅居在外的侨胞100万人,港澳台同胞40多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这些数据没有包括第20世纪前的古代、近代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为别试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虑、林益严等3人,可谓占尽天下科举风流。北宋巩溪迁军城驿前街府西巷宋会元鸿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分别在宋洋中厝和府城西雷山巷建有两处步云书院有“一会元两宰相三尚书四解元”,黄中庸一门“四代联登八进士”和“八代联第十六进士”科第之盛冠阖莆郡之美称。”“一家九刺史”(唐代莆田九牧林林披的后裔,有九个官至刺史)、“一门五学士(唐黄璞进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馆职)、”一科两状元“(1076年文武状元分别为莆田人徐铎和仙游人薛奕所得)、”魁亚同榜”(1138年,莆田人黄公度、陈俊卿同时中状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黄公度、陈俊卿)”和“龙虎榜头孙嗣祖(指宋徐铎与其祖唐徐寅均为状元)、凤凰池上北联兄”之类美谈,如此等等。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是一所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老院,是福建省最早的医院之一,创建于1896年(清光绪廿二年),前身系英国教会创办的“兴化圣教医院”,1912年改称为“莆田圣路加医院”,并附设了“圣路加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莆田医院”。百年历程,医院几经更名,于2003年升格易名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成为本科院校莆田学院的直属附属医院。2009年11月,我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建立非直属关系,挂牌为“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莆田医院”,实现了资源共享。现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爱婴医院、国际爱心网络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福建省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定点医院、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福建中医药学教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武汉大学及福建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编制床位90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近9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5万多人次,年手术例数1万多例,年抢救危重病人1000多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2%以上,居全市之首。 医院学科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设有65个科室,3个医学研究所,1个博士研究生培养点,12个医学硕士培养点,14个临床教研室。临床学科设有18个病区,25个临床科室,32个专业,其中福建省儿童救治中心莆田市分中心、莆田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莆田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设在我院,莆田市医学会骨科、心血管内科、肿瘤防治、儿科、妇科微创、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分泌科等12个分会挂靠我院, 跻身市内领先医疗特色专业。此外,胸外、神外、泌尿、眼科、消化、介入、感染性疾病、中医等专业的诊疗技术也有较突出优势。现有职工1600多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220多人,省人事厅任职教授1人、副教授3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60余人。医院设备先进,拥有10万元以上大中型精密医疗设备200多台件,设备总值2亿多元。其中美国GE公司1.5T核磁共振、德国西门子多层螺旋CT、全身CT、西门子大型数字化C臂平板探测器血管造影系统(DSA)、全数字化X线摄影机(DR)、计算机X线摄影机(CR)、西门子、菲利普彩超(4台)、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3台)、惠普中央监护系统、MAS人工肝分子吸附系统、进口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生物蕊片检测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荧光定量检测仪、多功能麻醉机、双人双目手术显微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胶囊内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支气管镜、肺功能检测仪、血液透析仪、骨密度仪,以及全套心脏手术设备等大中型精密医疗设备,不仅为医务人员提供了优越的诊治、科研条件,更为广大人民的健康提供了高水平、多层次的综合医疗服务。 医院技术领先,科研成绩斐然。目前能开展心、胸、肺、脑、肝、胰、肾、胃、脊柱等大型手术(如:心脏移植术、肾脏移植术、人工髓核置换术等)及显微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内窥镜及介入治疗等新技术,整体诊疗技术市内领先,部分项目达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各专科诊疗技术市内领先达省级及至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共有67项科研项目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卫生部科技二等奖1项,省政府科技奖3项,省医药卫生及护理科技奖2项,市政府科技一等奖4项,另有58项科研项目分获历届市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近三年来,全院共有立项科研课题69个,其中省部级11个,厅市级58个。 医院临床教学历史悠久。1898年,医院开设“双凤医学校”(省妇幼卫生学校前身),校长由院长兼任。1915年,先后附设了圣加路护士、助产学校。自1944年起就开始接纳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现福建医大)医学生来院实习。解放后,医院先后被定为福建医学院教学医院、全省首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全国高等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福建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和临床研究生教学医院、武汉医科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03升格为莆田学院的附属医院后,实现了院系合并,医疗、教学资源共享,并承担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目前已具备较科学的课程设置,并建立了一套规范化的教学模式。其中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定为系部重点课程。经教育部论证批准,莆田学院医学院从2007年起正式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莆田学院贴吧莆院吧是依托百度贴吧,莆田学院学子最具人气的网上交流平台。该吧是在原有的莆田学院吧被百度改造为俱乐部后成立的的贴吧,作为莆院学子的新家,这是莆田学院学生交流和联系的场所。 截至2012年5月7日,莆院吧共有主题数42413个,贴子数800366篇,莆院学子数2516名。 地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