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海镇 |
释义 | 1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平海镇为一地名,在我国福建省莆田市以及广东省惠州市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乡镇概况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位于莆田三湾中部,东南两面临海,镇政府所在地距莆田市区43公里,离秀屿区址26公里,陆地交通方便。现管辖20个行政村,人口9.2万。平埭公路贯穿全境,平海港可泊万吨轮。 ◎ 历史沿革宋至元属崇福乡武盛里。明至清属六正武盛里。民国时期属平海区、平海乡、埭头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平海区,二十二区,平海乡,埭头区。1958年属埭头公社,1965年建平海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置镇。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8.7万。 ◎ 行政区划【代码】350305106 ~201平海村~202东美村 ~203石井村 ~204卓东村~205上店村 ~206江堤村~207山星村 ~208赤坡村~209东湖村~210埭周村 ~211山后村 ~212溪边村 ~213西柯村~214石塘村~215高苍村~216清洋村 ~217北峤村~218嵌头村~219上林村 ~220鹅下村 ◎ 基础设施海岸线长21.75公里,拥用60平方公里陆地,其中山地4.7万亩,耕地2.3万亩,10米等深水线浅海及滩涂面积约6.3万亩,其中浅海55300亩,滩涂7730亩,一个二级渔港码头,两个三级渔港码头。 现有中小学校29所,其中初级中学5所。 ◎ 自然资源平海优势在海,希望在海,潜力在海,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空间大。全镇21公里长的海岸线环抱着10米等深水线浅海及滩涂面积约6.3万亩,已开发近万亩,未开发的达5万多亩,为平海建设海洋强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海水水质优。平海湾海水常年平均水温20℃,工业污染少,淡水径流注入量小,海水盐度适中、稳定,实乃发展海水养殖业的风水宝地。三是风浪较平静。素有“海上丝绸之路”之美称的平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平海湾内洋面的风浪较湾外显得平静多了,为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天然屏障。 平海的风力资源相当丰富,年均5级以上风力约320天,10年前曾是国家风力资源开发十大重点跟踪评估单位之一。 全镇建筑用石材储藏量1亿立方,可创产值15亿元,且石材质量上乘,名闻遐迩,尤其是上林的锈石,曾是天安门广场修葺的首选材料。 ◎ 旅游资源1.文化资源 平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平海卫学培养出举人64人,进士13人,还有周德兴、戚继光、施琅、郑成功等英雄人物,曾经到过平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深沉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平海成为远近闻名的“海滨邹鲁”(拥有蜚声中外的“天后宫”、“城隍庙”、“师泉井”、“探花府”、“进士坊”等一批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区位资源 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的平海金色沙滩、众多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的海滩岩、观音洞、鸬鹚屿、箭屿两个小岛屿以及平海与湄洲岛、乌丘岛一衣带水且呈犄角之势,所有这些都为平海发展滨海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 人才优势贤人能人多。平海临海近台加上得风气之先,台胞、侨胞、胞澳同胞众多(约5000人)、各种高级人才(高工、教授等)约100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约300人(其中厅级约15人,处级约60人)、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约200人。 ◎ 经济发展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6.2672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亿元;农业总产值4.7672亿元,其中水产业4.04亿元,财政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4200元。 ◎ 养殖业平海镇现有海带养殖面积1.2万亩,现每年以千亩面积进行拓展,年产量达3万吨,产值1.2亿元。主要销往广东、四川、江西等大城市。养殖龙须菜2000亩,年产量2000吨,产值1000万元,养殖牡蛎5000亩,产量2.5万吨,产值1300万元,梭子蟹、对虾等池塘养殖年达500吨,产值5000万元。近年来,邀请科研院校及专家论证,一般认为鲍藻套养模式切实可行,具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经镇领导研究,采取村主干带头发展鲍藻套养模式,即鲍鱼与海带混合养殖,于2007年投入苗种100万粒,通过1年多来的试验,其成活率达93%,比室内提高3个百分点;生长速度快,比室内养殖可节约养殖2个月。之后2008年下半年,我镇又鼓励部分渔民先带头养殖,予以一些养殖设施费用补贴,为做好鲍藻套养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状鲍藻套养模式发展越来越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 育苗业平海现有20多家育苗场,主要育苗品种为皱纹盘鲍、九孔鲍、刺参,白虾、海带、鱼苗等,年产鲍鱼苗5000万粒,刺参2000万只,对虾50亿虾、海带4万片、鱼苗50万尾。 ◎ 加工业针对海藻资源丰富,现发展上规模的海带加工场1个,位于平海村,年加工海带5000吨,产值2000万元,小型海带加工20多家。 2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 基本概况平海镇位于惠东县境东南部,东靠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南临南海,西北接巽寮镇,北连铁涌镇,距县城44公里。因镇区南部一处地面,高度与南湾海海面几乎同一水平线而得名。撤并乡镇前,该镇海岸线长33公里,面积142.13平方公里。 平海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特产丰富,盛产各种优质蔬果和名贵海产,素有“鱼米之乡”之称。2006年以来,平海镇委、镇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富裕、安康、和谐新平海”的总目标,全力打造“四大基地”(即以平海电厂、东山海风力发电项目为主体的电力能源基地;以碧甲码头、大澳塘码头为依托的稔平半岛区域物流基地;以“古城—双月湾—海龟湾—温泉”为品牌的滨海旅游基地;以冬种马铃薯、大顶苦瓜及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鲍、高科技养鱼等为支柱的特色农业基地),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完善水、电、交通、通讯、码头等基础设施,加强市政建设,提升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昔日的古城焕发了新姿。 ◎ 历史沿革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平海所,归碣石管辖,清雍正十年(1732)改所设司,为归善县辖。民国元年(1912)又改司设区,为惠阳县辖。1950年冬,属惠阳县第十八区,1958年成立平海人民公社,1965年析置惠东县后,为惠东县辖,1983年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2006年4月港口镇并入该镇。 据《惠州府志》记载:元末明初时,沿海盗寇猖獗,民不聊生,明太祖朱元璋遂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派人南下建造平海城,以抵御盗寇。城墙周长1850米,形似古钟,故有钟城之称。历代迁此筑城屯边的官兵、民众来自全国13个省,多种方言混合,年长月久,形成一种独特方言,称为“军话”。600年沧桑,平海古城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在城内,还保留着绚丽多姿的民间传统艺术。到平海古城观光,可观赏到众多的名胜古迹。 古城内有七口古井,称为“七星井”。相传井是按照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等行星的排列形状,用石块砌成,十分坚固。井径全是圆形,井台有方有圆。七星井水质随气候变化,雨季水淡,冬旱水咸。 古城人还创出一种军声的独特方言。军声以北京语音为基础,融进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会说军声的人,对上述方言基本通晓,有“晓得平海话,走遍天下”的说法。 经历了六百多个春秋,累遭劫数而显得破旧的四个古城门楼,已于近年由群众捐资按原貌修葺一新,重振了昔日的风姿。 你若站在十字古街交汇处,远眺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定会被那雄浑苍古,庄严肃穆的气氛感染,心中悠然升起一股思古幽情。城门楼是当时古城最为高大雄伟的建筑。造型洗练雕梁画栋,充盈着民族建筑特色。城楼上的前后看台视野宽广,更显示出它的威严。 海产主要有马鲛、鳗鱼、鱿鱼、石斑、龙虾、鲍鱼、蚝等。已形成水稻、马铃薯、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商品生产基地。 ◎ 民间风俗平海传统民间风俗和艺术丰富多彩,逢传统节日,平海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元宵的闹花灯,三月三的摆戏台,端阳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拜月会。逢到三年一次的大庙会时,群众自发举办的大游行,有舞龙、舞狮、舞凤、舞鱼、扮景等。民间流传的平海渔歌更具特色,曲调深沉,优美抒情,共有40多种,曲调被收入《中国曲艺辞典》。 ◎ 旅游资源平海古城于1991年2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保护完善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和城内十字古街。古城门楼高大雄伟,门洞深14米、高24米、宽2.5米,城楼长16.8米、宽10.6米、高7.1米,有浓厚的民族建筑特色。古城内外,有著名的龙山松翠、星海联珠、平楼烟景、魁阁梅英、江天晴雪、岳涧清流、龙泉听梵、古岭观湖、古渡渔村、孤洲钓月等十景。 平海城南2公里处的平海湾,湾长6.5公里,宽3.5公里,面积22.8平方公里,半月形海滩长达10公里,离岸边百米内,海底平坦无礁石,海水清澈,深不超过1.5米,是优美的天然海水浴场。鹧洞有一处温泉,有待开发利用。该镇海陆交通便利。海运可达香港、惠州港等地。公路通稔山与广汕公路相接。正在修建的大亚湾海滨公路纵贯全境。 600年沧桑,平海古城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在城内,还保留着绚丽多姿的民间传统艺术。到平海古城观光,可观赏到众多的名胜古迹。 ◎ 港口资源1、国家一类口岸:平海镇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一是碧甲口岸,一是大澳塘口岸。 碧甲口岸:碧甲港湾宽阔平静,无硬底,通港航道区水深20米以上,适合开发10-20万吨的航道。碧甲码头港区面积60亩,占用岸线250米,建有3000---5000吨级的泊位1个,2000吨级的泊位2个,800吨级的泊位1个,码头配套设施完善,设立了海关、商检、边检、动植物检疫办事处等部门,码头已按国家一类口岸运作,中外客商开展进出口业务非常方便。 大澳塘口岸:大澳塘码头占地面积54亩,目前,建有2000吨级的泊位1个,1000吨级的泊位2个;码头配套设施完善(装卸吊船两艘:一艘可吊80吨、一艘可吊60吨;活动吸机两台:一台可吸60吨,一台可吸50吨;活动叉车4台,可叉6吨一台,可叉3吨两台,可叉2吨一台;活动手拉车两辆,在码头内拖货柜车5部),并设立了海关、商检、边检、动植物检疫办事处等部门,已按国家一类口岸运作。 2、国家级群众渔港:原港口镇渔港是国家一级群众渔港,渔港地理位置优越,内港从港口(地名)入口处延伸到葫角(地名)有4.5公里,是良好的避风良港,每年有近千艘粤东粤西及港澳台渔船到渔港停泊和商贸交易。 ◎ 农业资源1、种植业:平海气候温暖,土壤肥沃,非常适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水稻、马铃薯、大顶苦瓜、萝卜和各种蔬菜,其中平海萝卜鲜甜、多汁、无渣,是消暑降火的佳品;平海冬种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是平海农业的一大优势,已成为平海发展特色农业的亮点。2004年平海被惠州市政府评为“马铃薯之乡”。 2、海水养殖业:平海镇拥有大量的浅海滩涂,是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天然场所,海水养殖年产值达数亿元。全镇有高位池养虾基地17个,面积3270亩;工厂化养鲍场16个,占地153亩,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海胆养殖场7个,养殖面积780亩;龙虾养殖场2个,养殖水体800立方米;多宝鱼养殖场一个,养殖面积40亩;海水网箱养殖720箱;贝类养殖4000亩;花螺养殖面积1000平方米,数量60万粒。 3、海洋捕捞:进行海洋捕捞作业的主要有新村、新寮、大澳、港一、蔡家村、南社等村委,重点发展传统的“刺钓”优质鱼和拖围网作业。全镇现有大、中、小渔船268艘,吨位1780吨,马力5630千瓦。此外,外县外省有150艘,港澳台渔船60艘。2005年,捕捞产量14328吨,产值1.59亿元,增长1%。 4、盐业:平海镇有盐町2.5万公亩(3750亩),产量较高的盐町1.5万公亩(2250亩),进行盐町作业的是东海村委会。2005年,盐业产量达7500吨,产值达320万元。 ◎ 文化资源1、英雄民兵连:前身是1951年建立的工人纠察队,1958年改名为“警卫连”,1961年又改名为“港口基层民兵连”。1962年10月7日,以张苞为连长的民兵连在小星山岛与偷袭的美蒋武装特务进行了浴血斗争,击退了敌人,保卫了国家。民兵连队1964年8月1日被中共中央中南局和广州军区授予“英雄民兵连”称号。港口英雄民兵连是重要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数千人次,是平海镇一份巨大的精神财富。 2、民风民俗:平海古城是东江地区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这里的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间传统:元宵的“闹花灯”、“偷青”,农历三月三的“摆戏台”,瑞阳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拜月会”……,形成多姿多彩的古城民俗风情。同时,平海还保留了多种民间艺术:楹联,渔歌,书画,扮景,民间舞蹈“鲤鱼追春”、“九凤朝阳”、“彩蝶恋花”……, 似一颗颗闪亮的星光点缀着古城璀璨的夜空。平海被市评为“楹联之乡”,西北村被市评为“舞鲤鱼特色之乡”。为继承和弘扬古城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1984年以来平海镇已举办了五届古城民间文化艺术节,古城民间文化艺术节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盛事。 3、独特方言:平海古城曾是守御城所和当时的商贸集散地,各地的将士、客商云集,南腔北调的人们长期聚居,不同的方言互相渗透,从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混合型方言土语――军声。军声是一种以北方语系为基础,融进了广州话、客家话、闽南话,军声语音十分动听,极富音乐性,总给人以清新、亲切的感觉。
平海马铃薯 平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特别适合冬种马铃薯。平海冬种马铃薯始于70年代初期,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和经验,是惠州市及至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的发源地,2004年,平海镇被得惠州市政府授予“马铃薯之乡”称号。 ? ◎ 历史名人杨朝枢 (生卒年不详),字松涛。清代归善县平海(今惠东平海镇)人。授生徒百余人,乡中生员全出其门。虽不甚富裕,却乐善好施。乾隆年间平海三次灾荒,他尽力赈济。凡修建桥路、学宫、考棚等,倾家出力。著有《诒香集》,与其子举人观奇、其孙举人炳奎合著《三世合稿》。乾隆《归善县志》收有其《过唐子西故居》诗:"南原缓绺夕阳西,欲觅幽踪径草迷。沙子步头晴露浴,舍人巷外晚鸦啼。省愆只觉君恩重,寄傲何知客况凄。岭上白云千古在,高名应与鹤峰齐"。光绪《惠州府志》有传。 ◎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32259 男 16271 女 15988 家庭户户数 6499 家庭户总人口(总) 30828 家庭户男 15422 家庭户女 15406 0-14岁(总) 8906 0-14岁男 4753 0-14岁女 4153 15-64岁(总) 20618 15-64岁男 10440 15-64岁女 10178 65岁及以上(总) 2735 65岁及以上男 1078 65岁及以上女 165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0178 ◎ 行政辖村佛元村 渔业村 东和村 径口村 寨头村 六乡村 油元村 鹧洞村 咸台村 碧甲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