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刚城 |
释义 | 平刚城为秦、汉时代右北平郡治所在地,城址在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乡黑城古城。考古工作者在黑城古城进行调查证实:这座古城的“花城”部分,地下埋藏有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说明早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曾在这里定居过,是这片土地上最先开发的居民。 战国时期燕国势力向北扩张,兴筑了西起造阳、东至襄平的燕北长城,在长城以南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现今赤峰市区北面东西横豆的战国长城,就是燕北长城的一段,今赤峰市区附近及其以南地带都属于燕国的辖境。现今黑城的“花城”部分,地面分布有不少战国时期的遗物,因此推测应与燕国的右北平郡郡治有关。 秦王朝建立后曾沿袭战国时期的郡县,在这里设置了右北平郡,史籍上未载有所属县名。汉承秦制,继续在这里设置右北平郡,所属十六县中,应是沿袭秦代名称,这些县名是:平刚、无终、石成、廷陵、俊靡、徐无、字、土垠、白狼、夕阳、昌城、骊成、广成、聚阳、平明。右北平郡管辖区域约为今辽宁朝阳地区、河北承德地区及赤峰市区以南的广大地区。 平刚城位于老哈河上游的开阔地带,是古代从燕出以南通往燕山东北、以至蒙古高原的重要通道上。这条古道秦汉时代称做乎刚道,曹操北征乌桓时经由此道,并在今河北青龙县青河口兴筑了卢龙城,校又称为卢龙塞道。战围对翔犯伐山戎、孤竹时曾经此道,燕国大将秦开北逐匈奴时亦是走这条路。秦汉时代通往左贤王驻地也是沿袭这条古道;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出高阙,游击将军苏建、强管都尉李沮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出右北平,三路大军共击匈奴,李息等部就是经由这条古道进入匈奴境内。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合骑侯公孙敖出北地郡,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此平,共击匈奴。张骞与李广进入匈奴境内后各定一道,李广率领的四千骑兵被匈奴左贤王的四万骑兵围住,率张留兵马赶到才解了围。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又派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以十万骑兵为先导,数十万 步兵随后,深入漠北作战,匈奴远逃;并以李敢为大校出右北平郡,支援霍去病作战,匈奴左贤王大败逃走。汉武帝几次对匈奴的大规模战役,都有一支兵马自右北平郡出击,可见当时右北平郡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平刚城自战国时期始建;秦汉两代沿袭利用,至西汉末年废弃,大约延续使用了约四百年。 秦汉时代平刚城荒废约千年以后,辽王朝于公元1013年(辽开泰二年)才又在这里修筑城市,为辽中京直辖的富庶县城(有人考证为劝农县城)。宋辽两国结盟以后,宋使入辽的行程录中,记载距中京城一日里程的富谷馆,位于中京城西九十里,后来两国使节频繁往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兴筑了富庶县城,因此这座县城的规模是按上等县城的营建制度规划的。这座县城,金元两代沿袭使用,金代为北京路大定府所属富庶县,元代为大宁路所属富庶县。元代还曾在这里设置站赤,名叫富庶站。明代亦曾在这里设置富峪卫。1387年(洪武二十年)先在这里设置和修筑了富峪守卫千户所,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改为卫,属北平行都指挥使司(设在辽中京城址内)管领,1404年(永乐二年)北平行都使司和大宁卫内迁,富峪卫城也随之废弃。辽代自南京到中京,若走松亭关路,即从今喜峰口出塞,经宽城、平泉县,越过黄土梁进入老哈河流域。富庶县城就是兴筑在这条交通要道上,所以金、元、明各代都继续在这里设置城邑。 明、清两代称达条通道为喜峰口路,现今依然是赤峰至北京间的公路交通捷径;秦汉时代的平刚城,是今黑城中的“外罗城”,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宽1800米,南北长800米,有南北两门,城墙残高约1.5米,东南角城墙已被河水冲毁。在此城内发现过不少汉代文物,有“渔阳太守章”、“白狼之丞”、“卫多”等封泥,“部曲将印”、“假司马印”、“左门妇印”、“韩贵私印”等铜印和“宜官”石印等印章;有大量新莽始建国元年铭款的钱范;有“千秋万岁”瓦当及卷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这些文物都足以证明,驻守这座城市的官员有很高的地位,郡守所在地才可能有别郡投来的文书及下属县承上报的文书。 城垣辽代兴筑的城垣叠压在“外罗城”正中偏北,北墙正筑在秦汉时代的北墙上。辽代城垣经金、元、明各代沿袭使用和经过修缮,特别是经过明代的大修,所以城墙基本上保存下来,现今城墙一般残高8米,“最高达9.3米,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长810米,南北宽540米,四面城墙正中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外侧加筑有马面,四角并筑有角台。城墙外面四周还有护城壕。在这座城内,地表只能看到辽代至明代的遗物。 花城在“外罗城”北墙外侧,另有一座小城,俗称“花城”城墙多已塌毁,残墙最高3.8米,南墙已被后来筑城时破坏和占用,现仅可看出有东、西、北三面墙,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80米。由于城墙已残缺不全,难于查明原来城门的位置。在这座小城内采集到战国时期的遗物,可以肯定为战国时期燕国所筑,推测与右北平郡有关。 打虎石汉代右北平郡是防御匈奴的北方重要边郡之一,汉王朝派遣得力官员驻守。李广是汉朝名将,善于骑射,膂力过人,弓马娴熟,不但当时人民群众称赞他,而且连皇帝也很敬重他;历任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代郡、上谷、右北平等郡太守,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匈奴人畏俱他,不敢侵犯边境,称他为“飞将军”。李广经常带兵到平刚城附近的山林中射虎,以锻炼弓马和胆略,传说他曾有一次被猛虎抓伤,他不畏惧,终于把虎射死。又传说李广有,天从平刚城出行到山中,远望有一支老虎伏在乱石中,他立即张弓猛射一箭,认为虎已死了,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块块石头,形状很象一只虎。他射的箭深深穿入石头内,只剩下箭羽部份露在外面,人们把这块石头叫做射虎石。现今乎刚城址西面为燕山山脉的七老图山,山势陡峻,森林密茂,发源于山脉东面的几条溪流,在城址附近汇集成大河,自此以下河流称为老哈河。在城址西面大;山中流出一条主要溪流,现名黑里河。距城址约10公里的河谷中,有一块巨石为中流砥柱,河水在其两侧奔腾而下,:当地群众传说这块巨石就是李广的射虎石,俗称为打虎石。近年在河谷口兴建的水库也因之命名为打虎石水库,平刚城伪名声虽然已很少有人知道,但李广射虎的打虎石仍是有口皆碑。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