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定县 |
释义 | 平定县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区东、南部,太行山西麓,东邻河北省井陉县,南接本省昔阳县,西连寿阳县,东北同盂县接壤,西北与阳泉市郊区毗邻。县城冠山镇距阳泉市中心9千米,距省会太原127千米。面积 1388平方公里,现辖7镇12乡,人口30.7万,平定县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 中文名称:平定县 外文名称:Pingding Xian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山西 下辖地区: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 政府驻地:冠山镇 电话区号:0353 邮政区码:045200 地理位置:山西省阳泉市区东南部 面积:1388平方公里 人口:32万人(2004年)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娘子关 地理位置及情况境内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西部为砂页岩山地区,东部为石灰岩山地区,中部为盆地,是黄土覆盖的砂页岩丘陵区。最高点七千寨山,海拔1529.9米;最低点绵河娘子关河谷,海拔仅350米。温河与桃河为境内两条主要河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区域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年平均日照为2696.3时,年平均气温10.7--1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43.5毫米,无霜期为159天。 平定县位于阳泉市区东、南部,太行山西麓,总面积1350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10年)。县人民政府驻冠山镇。邮编:045200。代码:140321。区号:0353。拼音:Pingding Xian。 历史沿革平定城地处晋中东部,太行山西麓,为晋冀通道之要冲。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他们在征服自然,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县治由军升为州,又由州升为直隶州,后又改为县。古老的平定城,经过历代营造,规模逐渐扩大,成为全县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中心。 据古代文献记载,远在夏代,华夏分为九州,本县属冀州之域。到周代,冀州分为幽、并二州,本县属并州。其后,周成王灭唐国,封叔虞,本县地在唐东境;至叔虞之子指晋水名国,本县属晋。平定县在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属赵地,秦属太原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本县属太原郡。汉承秦制,至武帝时,始置上艾县,县治今张庄镇新城村,仍归属太原郡。汉名“上艾”,后改为“石艾”。东汉末年,郡国并行,冀州之域分为三郡六国,本县属常山国(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曹魏黄初元年(220),置乐平郡,本县归属。北魏建国元年(386),改上艾为石艾;太平真君九年(448),又恢复上艾之名。隋初,本县属辽州(今昔阳县西南),不久划归并州太原郡。唐易名“广阳”,唐代,本县曾为京畿道属县,武德三年(620)归辽州,六年(623)划归受州(今阳泉市赛鱼);贞观八年(634)废受州,石艾直属太原府;天宝元年(742),更名广阳,将县治迁至广阳村(今属昔阳县)。五代时期,本县属北汉。宋太祖征河东在此设平定军,太平兴国四年改“广阳”为“平定”,沿用至今。北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伐北汉,克广阳城,改广阳为平定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灭北汉,迁县治于榆关(今平定上城),属平定军。金大定二年(1162)平定升为州,属太原支郡,领平定、乐平二县。元代,平定州属冀宁路太原府。明代,冀宁路改为冀宁道,仍归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州升为直隶州,属省辖,领寿阳、乐平、盂县三县。民国初年,改直隶州为县,属冀宁道。 1990年末辖7镇、12乡:城关镇、东回镇、张庄镇、锁簧镇、南坳镇、冶西镇、娘子关镇、石门口乡、岔口乡、马山乡、潺泉乡、古贝乡、南阳胜乡、槐树铺乡、柏井乡、维社乡、岩会乡、黄统岭乡、巨城镇,共有7个居民委员会和32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319298人,人口密度237人/平方千米。 2000年,平定县总人口323633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56371 、冶西镇 15891、 南坳镇 20286、 锁簧镇 31955、 张庄镇 24852 、东回镇 13558 、娘子关镇 15311、 巨城镇 17138 、维社乡 18403 、石门口乡 17434 、南阳胜乡 7682 、古贝乡 10684、 柏井乡 11228 、马山乡 10110、 潺泉乡 6618、 槐树铺乡 12030 、岩会乡 13190、 岔口乡 14633 、黄统岭乡 62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地理平定县四周群山环绕,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西南部七千寨,海拔1530米,为县内最高峰。中部黄土丘陵,海拔 800至1000米,由于长期流水切割,沟壑纵横,地形极为破碎。 境内山地居多,占总面积60%左右,丘陵次之,仅在县城附近有小块平川。娘子关谷地海拔 350米为本境最低处。桃河是县境内最大河流,其支流有温河、南川河、阳胜河等。 气候县内年均气温10.5℃, 最低零下21.8℃,最高39℃,年降雨量为550毫米,霜冻期为十月上旬至次年四月下旬,无霜期165天。 工农业全县现有耕地47万亩,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小麦、豆类、薯类等。林木覆盖面积16.5万亩。 矿藏主要有煤、铁、硫磺、瓷土、耐火粘土、石膏等,其中煤蕴藏量最大,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工业生产有电力、采煤、炼磺、耐火材料、陶瓷和具有千年生产历史的砂锅、砂罐、铁货等。娘子关电厂始投产于1973年,至1983年已发电127亿度,是山西当时的大电厂之一。 交通石太铁路与太原至旧关的太旧高速公路穿越县境,阳泉至黎城干线公路纵贯南北,境内尚有多条简易公路,乡镇之间均通汽车,乡村之间大多可通马车,交通比较方便。 风景名胜娘子关娘子关位于境内东沿,为三晋大门,地势险要,相传因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军驻此而得名。娘子关东门有一水帘洞,流水沿百尺石壁直泻而成瀑布,甚为壮观。境内还有药岭寺和冠山,风景秀丽,乃避暑胜地。其中冠山为明末傅山隐居处,有明清刻石30多处。 冠山冠山位于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晋东名胜之一。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冠山风光秀丽,集儒、道、释于一山,尤以创建于元代的崇古冠山书院以儒文化称著。冠山四季皆景,可供游览的景点达30余处。 石评梅故居石评梅故居位于平定县城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常年失修,故居至今未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纪念我县“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位杰出先驱——石评梅女士诞辰100周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石评梅故居进行了重新修复。重修石评梅故居坚持“保持现状,恢复原状”的指导思想,不改变原有的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周围建筑环境融为一体,再现平定县城清代居民原貌,让游人在欣赏清代建筑艺术的同时,凭吊石评梅的革命业绩,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的教育,是我县的一个新景点。新建成的石评梅故居总体布局属我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民居形式,其主体由石评梅故居、桃花园、桃花厅、文物管理区、故居管理区、文物库房区、旧城墙等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66平方米。石评梅故居修复是平定县文物保护和发展旅游事业、弘扬平定传统历史文化的具体措施,石评梅故居必将成为我县革命传统教育新基地和文物旅游的新景点,故居的文物价值和旅游价值必将得到充分地发挥。 天宁寺双塔天宁寺双塔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补修。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廊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二、三层刻假门和直楼窗,檐下和平座上砖雕斗拱如木构制,质宝珠,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更换。塔下存有北魏石佛一躯,眉目清晰,躯体完好。关于这对古塔,当地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天,鲁班和妹妹打赌,要在平定一夜之间建起一对佛塔,妹妹不信,于是半夜四更时,悄悄去察看,发现双塔几近完工,只剩下西塔塔刹还未安上,为了不让哥哥赌赢,故学公鸡打鸣,鲁班听到鸡鸣以为天将放亮,便匆匆收拾工具绝尘而去。天亮后,百姓们看到一夜而起的双塔,十分惊骇,并给双塔起了一个名字叫雌雄塔。 开河寺开河寺位于平定县乱流村西的魁头山腹,这里山峰突兀,松柏参天。此寺创建于北魏永平三年(510)。寺内有上、中、下三龛,大小佛像百余尊,佛像大者高4.4米,小者仅高0.12米,其造像风格和神态与大同云冈石窟佛像如出一辙,故有“三晋小云冈”之称。药岭寺在药岭山,原名清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位于平定县南20公里处。这里风光优美,景色如画。春天绿茵漫山,夏天清爽凉人,秋天霜叶如花,殷红可爱。因夏天凉爽,成为避暑的好去处。曾有挪威、黎巴嫩、美国等国家相继在这里建造过别墅。抗日战争时期,太行秦、赖支队在此驻扎打击敌人,八路军还在这里办过制药厂。药岭寺在山之腹,寺院由石洞、东西楼等大型建筑组成。石洞供奉雕像共38尊,东西大殿供有关羽、岳飞、枷蓝、药王等塑像。除立佛外,尚有无数小像,各类人物,比比皆是。另有石刻、碑石等宗教文物。明代张三漠有七律《药岭寺》写道:“清凉古寺出城瘭,寂寞烟村总莫邻。绝顶阳崖藏虎穴,参天古木作龙鳞。云深采药迷仙子,夜静悬藜见老人。书舍僧居两不厌,可能一坐隔嚣尘。” 固关长城固关长城位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平定县新关村,北起娘子关嘉峪沟,南至白灰村村口,全长20公里,是内长城重要的关隘。固关长城是国内保留较完整的现存唯一可考石砌内长城,是我国最早的明代内长城,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称之“有小八达岭之风韵”。据罗先生考证,固关长城始建于公元前369年,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万里长城还早155年。虽然现存遗迹多为明代建筑,但从始建年算起,它已有2374年的历史,国内少见。固关是明朝京西四大名关之一(其余三关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为“京畿藩屏”。关城初修于明正统二年(1437),当时叫“故关”,在今平定县娘子关镇旧关村。嘉靖二十二年(1543),“虏寇太原密迩故关,其关虽地当冲要,而旧城险不足”,于是西迁十里筑新城,取“固若金汤”之意,改“故”为“固”,并于其后修复了关城两侧的长城。《吕氏春秋》所指“天下九塞”之一。 药林寺药林寺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城南二十公里,是平定县境内的一处省级森林公园。药林寺山势陡峭,沟壑深燧,山路迤丽,苍松翠柏,满山遍野鲜花簇拥,气候凉爽宜人。山中的森林景观:云霞雾凇、翠山红叶、林海松涛、奇花瑶草、绿衣斗士、谷壑藏龙等和绚丽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极大的丰富了该公园的景观资源。园内有上至元代,下至明清的建筑群,有蜚声遐迩的石窟艺术,还有我国解放初期,秦基伟司令员领导建设的太行第二卫生材料厂旧址,以及美、英、法、黎巴嫩、挪威五国于一九一八年兴建的异国别墅遗址,药林山奇峰兀立,其中的景观可与西湖的一线天比美,毫不逊色。是一处集修养、避暑、观光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 名优特产平定县生产的砂货,内外光洁,皮薄匀细,结实耐用,品种齐全,曾参加广交会,行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平定县的黄瓜干,因色鲜无皱、清脆、甘甜而闻名。 文化体育平定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效卓著。1989年3月,经国家体委严格考核,我县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5年4月,我县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县”称号,同年11月,我县成功地接待了山西省农村文化暨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会议,并以“有口皆碑,无可挑剔”的优异成绩荣登首批“全省文化先进县”榜首。 全县拥有10个乡镇文化站、123个农村文化室、8个集镇文化中心、10个文化示范村、3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1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个市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市级农村儿童文化园、9个市级特色文化村、14个市级特色文化户、20个县级特色文化村、13个县级农村儿童文化园和11个影剧院、38支电影放映队、450支民间文艺队伍、60支精品文艺队伍、400个戏剧场(或露天舞台)、648个图书馆(室)、458个体育活动室、325个篮球场。全县藏书508万册,县图书馆藏书61303册,体育人口达15900人。县、乡、村三级文化体育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和体育竞技硕果累累,文化体育市场日趋繁荣。此外,图书阅览、电影放映、戏剧演出、体育教育、全民健身及文化体育经营和文化体育产业开发等工作也都有长足进展。 行政区划平定县辖8个镇、2个乡:冠山镇、冶西镇、锁簧镇、张庄镇、东回镇、柏井镇、娘子关镇、巨城镇、石门口乡、岔口乡。 冠山镇 辖:东关街村、西关街村、南关街村、孙家沟村、姜家沟村、杨家沟村、鹊山村、石板坪村、大峪村、小峪村、胡家庄村、河头村、后沟村、上庄村、城里村、宋家庄村、贵石沟村、庙沟村、冠庄村、冠庄垴村、西锁簧村、南坳村、常家沟村、洗马堰村、罗家峪村、北暂石村、南暂石村、庄窝村、里社村、中社村、前社村、维社村、红卫村、岭上村、西沟村、王家庄村、红土洼村、榆树院村、甘井村、新庄窝村、和窝村、葛家庄村等。 冶西镇 辖:冶西村、聂家庄村、原坪村、苇地洼村、东庄村、尚怡村、苇池村、良浒村、天花池村、北茹村、苏村村、苏峪村、赵家庄村、刘家庄村、郝家沟村、兆虎岩村、上冶头村、下冶头村、寨坪村、陈家圪梁村、花河峪村、范家庄村、马家庄村、上南茹村、下南茹村、小南庄村、赵家村、孟家村、潘家峪村、西岭村、南头村、天井村、大南庄村、端岭村等。 锁簧镇 辖:陈家庄村、西峪村、上马坊村、下马坊村、麻巷村、泉水头村、东锁簧村、前锁簧村、马家锁簧村、西白岸村、前梨林头村、里梨林头村、北庄村、魏家庄窝村、朝阳堡村、官道沟村、谷头村、东白岸村、立壁村等。 张庄镇 辖:张庄村、土岭头村距镇政府所在地有1.5公里,民风淳朴,村里以翟姓居多,大约占全村人口的95%以上,至今还保留有翟氏祠堂,供奉着族人的祖先,据考证已有将近1000年的历史,并有家谱传世,村里人依照长者制定的“字辈歌(名字待讨论)”起名。、石洼村、桃叶坡村、神峪村、宁艾村、新村村、新城村、上马郡头村、下马郡头村、南后峪村、东古贝村、西古贝村、赵家庄村、平垴村、有金岩村、史家山村、井芝峪村、王家坪村、贾家掌村、牛角沟村、岳家山村、郭家山村、郭家垴村、南阳胜村、西城村、夏庄村、白家掌村、北阳胜村、北后峪村、左家村、崔家村、龙王山村、圣堂村、范家掌村、鸦洼村、楼洼村等。 东回镇 辖:东回村、曹青岩村、前石窑村、孟家掌村、石窑掌村、后石窑村、朱峪村、西川村、白家掌村、西回村、瓦岭村、新庄村、岔河村、木槽村、前小川村、中小川村、后小川村、梨峪村、马山村、祁家峪村、东西沟村、狼白村、里洪水村、前洪水村、沙果青村、营庄村、南山村、改道庙村、小边地村、七亘村、床泉村、大东岔村、小东岔村、前黄安村、里黄安村、麻地峪村、陡岭村、南峪村、青杨树村、娘娘庙村、谷洞村、香梨掌村等 柏井镇 辖:柏井一村、柏井二村、柏井三村、柏井四村、柏井五村、前牌岭村、里牌岭村、刘家沟村、高家掌村、柏木井村、张家岭村、袁家峪村、固驿铺村、王口村、槐树铺村、甘桃驿村、企明村、寨马岭村、北青村、梁家垴村、将军峪村、白灰村、多乐沟村、井峪村、对峪村、乱安村、南青村、岭后底村、青岩坪村、口上村、芦家峪村等 娘子关镇 辖:大社村、背峪村、西武庄村、东武庄村、程家村、贤沟村、旧关村、新关村、西塔堰村、东塔堰村、城西村、坡底村、河滩村、河北村、娘子关村、关沟村、上董寨村、下董寨村、金窝庄村、三星村、吊沟村、洄城寺村、罗家庄村、井沟村等 巨城镇 辖:下盘石村、新盘石村、神子山村、半沟村、赵家峪村、北庄头村、万子足村、龙门垴村、河东村、巨城村、会里村、东小麻村、西小麻村、西岭村、柳树峪村、连庄村、槐树穰村、前穰村、南山沟村、额狮村、偏穰村、圪套村、水峪村、赵家庄村、柴家庄村、南庄村、卫垴村、龙庄村、庙堰村、移穰村、岩会村、上盘石村等。 石门口乡 辖:大石门村、东郊村、小口头村、石门口村、小桥铺村、桥头村、前徐峪沟村、里徐峪沟村、卢家庄村、西郊村、南上庄村、南坪村、枣岭村、乱流村等。 岔口乡 辖:岳家庄村、郝家庄村、理家庄村、岔口村、冯家峪村、东峪井村、马上固村、食足村、东峪村、罗面嘴村、老峪村、麦家岩村、红富庄村、富家岭村、白瑶村、张山峪村、红岭村、铁金沟村、黄沙浸村、甘泉井村、竹梨庄村、铁金沟村、良道村、范家岩村、黄龙庄村、土沟村、磨石岩村、黄龙岩村、青阳村、富峪村、权黄村、大红岭村、黄家垴村、黄统岭村、西头岭村、北头岭村、白甘泉村、铺北村、小岭村、西家庄村、秋林村、神灵台村、神水泉村、红峪村、主铺庄村、主铺掌村、杨树庄村、大前村等 著名人物平定才女——石评梅 石评梅(1902—1928)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之一。山西省平定县人。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此外,用过的笔名还有评梅女士、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等等。 人民英雄——赵亨德 解 放 家 乡 1947年(民国36)1月初,赵亨德回到部队,战斗在昔阳、平定路南县一带地区。平定路南县位于正太铁路南部,1946年6月平(定)左(权)公路打通后,由公路两侧的平(定)东县和平(定)西县合并而成,辖9个区共243个行政村。 战斗英雄——李秀盛 李秀盛,小名李风科,1920年出生于平定县马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兄弟姐妹4个,他是老大。秀盛在部队参加过大小战斗数十次,多次受伤,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凭他带领民兵的战斗经验,在部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教导员等职。 地方特产平定砂货生产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史载康熙皇帝曾赐平定砂壶为“龙字壶”。平定砂货不仅内外光洁,而且皮薄质细,耐酸耐碱,结实耐用。此外,平定黑釉陶瓷,黄瓜干等也为一方特产,闻名于世。 特色旅游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的著名关隘,也是出入晋冀的咽喉要塞。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曾统帅娘子军驻扎在这个关口,故将原名苇泽关更名娘子关。现在的关城为明代嘉靖21年所建。现存关门两座。关城两翼依山势起伏蜿蜒,成为晋、冀之间的天然屏障,紧依娘子关的桃河上游 ,有闻名远近的娘子关瀑布 。该瀑布由无数泉流汇成,从悬崖峭壁一泻而下,形成了气势磅田的几十丈飞瀑。瀑布旁有水帘洞、趵突泉等景点,景观极为优美 。药岭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 ,风景宜人,是外国传教士营造的避暑别墅。冠山峻峨秀丽,明末清初傅山曾隐居于此。 资源平定矿产资源丰富,至2005年底,已探明的矿产有30余种,其中无烟煤、高铝粘土、硫铁矿、纯灰央岩、白云岩、一般耐火黏土、玄武岩、石膏和矿泉水等为优质矿产。煤炭分布面积360平方千米,探明储量约为22.6亿吨;硫铁矿储量为26亿吨;高铝粘土储量为1.6亿吨;石灰石分布面积达800平方千米,储量在100亿吨以上。已开发或正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膏、铁矿石、浮石、玄武岩、紫砂陶土、砂石、砖瓦粘土和矿泉水等18种。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