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平等寺造像碑 |
释义 | 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东300米的寺里碑村南,由四块组成。1999年10月21日因“崔永仙造像”被盗,破案后,11月份搬至偃师商城博物馆保存。四碑皆身首一体,顶作圆弧状,各有六龙盘首浮雕,按时间顺序分别为: 天统三年邑主韩永义等人造像碑:该碑高3、宽1.07、厚0.29米。方座,座高0.54、长1.18、宽1.14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51、宽0.57米的尖楣拱龛,门楣饰忍冬纹,龛内座一跏跌弥勒佛,龛下题记“弥勒菩萨”。碑身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刻六个尖楣拱龛,龛高0.25、宽0.17米。六佛均结跏跌坐于仰覆莲须弥座上,圆形背光,著袒右肩袈裟和双领下垂式袈裟。中部刻一高0.88、宽0.89米的屋形龛,龛内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下部为造像记,铭记之上,中间线刻一花篮,花篮左右各线刻一像主和神王左题:“像主王小贵供养”、“迦毗罗神王”;右题“像王朱汲贺供养”、“那罗延神王”。造像记为魏碑体,十九行,满行十六字。 崔永仙等人短裤,石台两侧分别蹲坐一著长裙的侍女,龛上正中下垂一龙首,两侧自上而下依次有四龙首,九条龙张口对准站立之人。此画面是佛传故事“九龙浴太子”俗称“九龙灌顶”。在造像碑上多刻此一内容的小龛。右龛高28、宽23厘米,内雕一肥胖的大象,象背上铺一华丽的坐毯,毯上坐一头戴宝冠、身着长裙,并有圆形背光的天神,卷起的象鼻上站立一人,此人一手下垂,一手半举。象鼻上有两个手持花束、衣带飘扬、凌空翱翔的飞天,满着欢乐的气氛,此龛内容,当是另一佛传故事“乘象投胎”。 武平二年邑师比丘僧道略等三百人造神碑:刻碑高2.75、宽1、厚0.24米。龟趺,高0.56、长1.20、宽1.03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5、宽0.3米的尖楣拱龛,龛楣饰以饕餮纹,龛两侧柱下各有一夜叉承托。龛内为一佛二菩萨,弥勒结跏趺坐于仰覆莲须弥座上,内立着僧祗支,外著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施无畏印。火焰宝珠形背光。两侧侍者上披络腋,下著长裙,跣足。龛左榜题:“堪主洛州仓督李普贤、堪主口口口国许口”;右“堪主口口口供养”。碑身上部为并列两屋形龛,各高0.65、宽0.41米,龛上垂帐饰以交错花绳和幡带,龛两侧圆柱为仰覆莲柱础。两龛内均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释迦结跏趺坐,著袒右袈裟,躯体圆浑。二菩萨半弧形的衣纹极为细密,表现出规律化的圆刀法。两龛之间题记三行。 平三年冯翊王高润平等寺碑:该碑高3.15、宽1.16、厚0.26米。方座,座高0.59、长1.20、宽0.99米。碑首正中刻一高0.38、宽0.37米的尖楣拱龛。龛内为一佛二菩萨,弥勒善跏趺坐,内着僧祗支,外著双领下垂式袈裟,双手似作施无畏印。二菩萨跣足侍立莲台上,上披络腋,下著紧身长裙。佛和菩萨躯体圆浑,衣纹细密。碑身上部为一条长形龛,龛内并排结跏趺坐七佛于仰覆莲须弥座上,著袒右袈裟,碑身下部原有造像铭记,碑阴、碑首正中刻一高0.57、宽0.54米的火焰纹尖楣拱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