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苹果小卷蛾
释义

昆虫名,属鳞翅目,卷蛾科。中国内很多省市有分布。为害蔷薇、梅花、金丝桃、十字海棠、山茶、茶花、扶桑、菊花、海桐、紫薇、苹果、柑橘、脐橙、忍冬、龙眼、苜蓿、榆叶梅和银杏等。初孵幼虫群栖在叶片上为害,以后分散为害,并常吐丝缀连叶片成苞,在其中啃食叶肉,造成叶片网状或孔洞,有的还啃食果皮,影响绿化美化效果和果品质量下降。

中文学名:苹果小卷蛾

拉丁学名:Laspeyresia pomonella

别称:苹果蠹蛾、苹卷蛾、棉卷蛾、远东褐带卷蛾等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卷蛾科

分布区域:中国内很多省市有分布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8毫米展19~20毫米,灰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外缘在臀角处有1个明显的圆形深褐色大斑块,内有3条青铜色条纹。前翅基部褐色,分布有斜行波状纹。翅中部颜色稍浅。雄成虫有翅缰l根.雌成虫有翅缰4根。

椭圆形,扁平,直径约1.5毫米。初产时白色,半透明.渐变为黄褐色。

幼虫

初孵幼虫白色,逐渐变为淡红色至红色。老熟幼虫体长约16毫米,头部黄褐色,前胸盾板淡黄色,腹部红色。腹足趾钩为单序缺环,有趾钩19~23根。臀足趾钩14~18根。腹末无臀栉。雄性幼虫第五腹节背面可见l对紫红色睾丸。

体长17~18毫米,褐色,复眼黑色。第二至第七腹节背面各有2排刺,前排大,后排小.肛孔两侧各有2根钩状毛,腹部末端具6根钩状毛,其为10根。

生活习性

新疆天山以南1年发生3代,在天山以北1年可完成2个完整的世代和1个不完整的世代。各代幼虫均有进入滞育的个体。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翘皮下、树皮缝隙或根颈处的土中结茧越夏或越冬。翌春果树花芽膨大期,越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出现成虫,越冬代成虫发生期持续到6月下旬。成虫一般在日落后活动,产卵于果实表面或叶片上,卵散产。第一代卵发生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幼虫孵化后先在果实上爬行,寻找适当位置蛀果。为害香梨的幼虫多从萼洼处蛀入。幼虫蛀果后先在皮层下串食,逐渐向果心部蛀入,并可取食种子。幼虫在果实内经3次蜕皮后开始转入另一果实为害。1头幼虫可为害1~3个果实,常引起大量落果。第一代幼虫期约3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从果实中脱出,在果实表面留下较大的脱果孔。幼虫脱果后寻找适当场所结茧,部分个体进入滞育状态,大部分个体化蛹,羽化成虫,继续发生下一代。第一代成虫发生期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后,大部分个体进入越冬状态,少数个体继续发生第三代。第三代幼虫于9月中旬陆续脱果,寻找适当场所结茧越冬。苹果小卷蛾成虫在梨树上产卵对品种有一定选择性,以酥梨上较多,慈梨和巴梨上次之,再次是香梨,在鸭梨和白梨上产卵很少。卵在果树上的分布亦不均匀。以树冠上部的果实和叶片着卵量大,中部次之,下部很少。在果树种植稀疏、树冠周围空旷的果园,果实阳面着卵量多。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

苹果小卷蛾在中国仅发生在新疆地区,内陆地区尚未发生。因此,防止该虫向内陆地区传播是防治的根本措施。为了做好检疫工作,从该虫发生的地区向内陆调运苹果、梨等果实时,要进行严格检疫,不得将有虫果实在内陆地区市场上销售,以杜绝其传播蔓延。

人工防治

在果树发芽前,结合果树冬剪,刮除树干上的翘皮,可消灭在此越冬的幼虫。在果实生长期,及时捡拾落地虫果,并将其深埋,以消灭其中的幼虫。在果实采收前,在树干上绑草把,以诱集脱果幼虫前来越冬,待冬季解下烧掉,也可消灭一部分幼虫。

化学防治

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各代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期。预测成虫发生期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用苹果小卷蛾性外激素诱芯制成水碗诱捕器,分别在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挂于果园。当诱捕器上发现成虫时即为成虫发生始期,当诱捕器上出现大量成虫时,即为成虫发生盛期,亦是成虫产卵始盛期。预测幼虫孵化期的方法是:在第一代卵发生期(一般在5月下旬),当日平均温度达到9℃时,开始记录每天的气温,当每日温度减去9℃后的累积温度达到230日度(即卵发育的有效积温)时,即第一代卵开始孵化期。也可在成虫产卵期,调查一定数量的虫卵,当大部分卵粒上出现红圈时,即为幼虫开始孵化期,也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在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的果树喷药2次,中熟品种喷药3次,晚熟品种喷药4次,即可控制其为害。常用农药参考梨小食心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