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坪坑村 |
释义 | 坪坑村位于罗坊乡东南部,距市区86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8公里,海拔880米,全村共3个村民小组,69户,人口286人,党员22名。现有耕地416亩,果园286亩,山林2.9万亩,其中毛竹林9152亩,人均32亩,是个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高山村。村民主要以林地和毛竹山为主要收入来源,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村水电站及毛竹山林地使用费为主。2009年实现村财收入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1、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尤溪镇坪坑村简介坪坑村地处尤溪红脚岩旅游线之顶端,是个仅有340人的小山村。该村四面环山,竹苞松茂,小桥流水,风光秀丽。村中由为典型的是山地重檐式房子,墙体以卵石与青砖叠成,檐角青瓦起势略微飞翘。这些古屋半掩半映地点缀于竹林间,远远看去,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同时该村是戴太公梦点的黄金地。长了青苔的卵石灿头与檐角,在蔚蓝的天际间,勾画了和谐的轮廓线,置身这里的人们都能体会到山村的自然美。 民间传说--戴太公梦点据民国县志载,坪坑村在清朝时为四十七都,民国时属义诚乡。村里的人都姓戴,系同一祖宗之后裔。说起该村始祖戴允祥(字明瑞,娶孙氏)初居坪坑,当地村民到如今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括苍黄家寮戴氏后裔二十世祖允祥公,忽有一夜梦见祖曰:“栅下坪坑里,一株毛竹红到底”。允祥公一梦醒来,只觉梦境如在眼前,拂之不去,便与太婆说了。太婆亦觉此梦神奇,要允祥公到周边各地去探寻梦中的村落。允祥公带着草鞋找了半个多月后来到尤溪,果真找到栅下坪坑这个地方,但见此地古木含烟,溪水平缓,山岚清透,喜于心中。他回来向太婆细细描述了一番,太婆听了兴奋不已,又与允祥公一起来到坪坑再看。此时,太婆在野山中捡到一条有着富贵吉祥之兆的饭巾,他们心想,这人迹罕至之处何来饭巾,又想起那个奇梦,总觉是祖宗有灵指点,此处将来必是黄金宝地。为了日后子孙繁荣昌盛,太公太婆决意搬迁,他们先搭茅屋,再担土造田,修筑水道。就这样,允祥公与孙太婆迁到坪坑,成为坪坑村戴氏始祖。 太公太婆育有五个儿子,他们勤俭持家,广置田亩,不到几十年时间,光黄岩沙滩就有一个庄的田地,坪坑村周边的八年、红家岙、肯头等地都有田。还造了大屋叫“大堂前”,当年堂前挂有两块匾。后来,戴氏后裔发展有四家财主,逢有嫁娶喜事,一路上便是“红帽黑帽旗锣伞”,好不风光。 戴太公住的翠乡高处有个龙潭,形如元宝,有三四亩田大,这潭终年积水,深不见底。潭的前面有一个“开口岩”,状如狮子大开口,周边为一片松木,四季漫雾。 清康熙年间,括苍黄家寮村戴氏后裔二十世祖允祥公,忽有一夜梦见祖曰:“栅下坪坑里,一株毛竹红到底”。允祥公一梦醒来,只觉梦境如在眼前,拂之不去,便与太婆说了。 民间传说--“鼋”作法祈雨有一次,村中小孩在龙潭里抓到一只鼋。不一会,这鼋作法,下了一场特大暴雨跑回了潭中。 据传大旱时,人们来此“取水”十分灵验。民国时,有一大旱之年,黄岩新界几百人来“取水”,他们走过仙人踏道,但见龙潭云雾缭绕,香烛过后,抓来一只鼋放在斗中,用蓝袋包着扛了出来。说也奇怪,这鼋马上作起法来,倾刻间雷电就在这袋子里发出,一小孩看到惊恐万状落入坑中。新界人把这鼋扛回到村老爷殿里,第二天,果真下了大雨,新界人都说这只鼋神灵。为了下次取水能认着这鼋,特地打制了一个银环,扣在鼋背尾,然后敲锣打鼓送鼋回龙潭。不几年,天又大旱,新界人又来到龙潭欲寻此鼋。他们供了土地念了咒,把斗放入水中待扣了环的鼋上来。不一会,龙潭里浮上来的却是一只扣着银环的鼋壳,人们见此悲痛不已。原来,这鼋是一条老龙王的化身,长期来造福乡闾,因年高而亡过,村民们只好取了小鼋回去。 民间传说--杨元帅治“乱”该村有两座庙,一为“水口庙”,供奉的是“陈大尊王”;一为“显应庙”,供奉的是“陈五侯王”和“杨元帅”。说起杨元帅,村民们滔滔不绝地说起故事来:“长毛乱”时的一个夜里,这些“长毛”已乱到栅下,这时,杨元帅绝不让“长毛”来坪坑作恶,他神通广大,把山上的毛竹都变成人。“长毛”来到栅头背岭时,见山上黑压压都是人不敢过来,保全了百姓。后来,坪坑人为感恩杨元帅,特立庙纪念。 民俗山高风近古,坪坑村的人们承农家之俗,他们除了四季八节要做传统节日外,还有立春日焚樟木屑接春、正月开年上工消灾、立夏擀面饼谓“醉夏”、六月六晒衣、做“七月半”、给婴儿做“对周”等。村民们尊祖感恩思想深厚,不忘始祖的艰辛与美德。每逢八月初三、十月初四的太公太婆忌日,村里人都要做米粉饼,盖上大红印,买来九大碗,五个房头的男男女女到叶加溪祖墓祭拜。祭祀剩下的米粉饼按男丁年龄大小每人一个,依次分享,直至分完。 热情好客的坪坑人,要是逢村里“老爷寿日”,他们也与周边村民一样,到庙里祭拜神像后,便是攀比门庭兴旺,门前屋后一桌桌的围满了客人。他们总要摆出家中最好的酒菜,不管你是否与主人熟悉,只要你路过家门,都会笑脸相迎拉你美餐一顿。 村中美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坪坑村四季处处是美景,这里有开不败的山花,听不厌的鸟语,淌不尽的溪水,唱不完的山歌。老人们最爱唱《烧炭调》,其歌名有《十杯酒》、《高郎织绸》、《十节花名》、《十劝后生》、《四义逃走》、《陆哥争山》、《梁山伯劝酒》等。初春,竹林下掀锄挖笋;盛夏,溪边沐浴可纳凉;晚秋,红枫叶下听秋涛;残冬,瑞霭山村赏霜雪。山上“老树蚀藤阴”,除了一棵棵古松柏外,还有高大的国家珍稀植物红豆杉。 坪坑村是竹海,房前屋后全是竹子,妇女们在家门悠闲地编织各种各样的篮子、箩筐。家家户户还养猪腌制腊肉、挖笋晒笋干,一年到头有吃不完的土菜。这种竹乡特有的气息,每每让游客流连忘返。 你要是油菜季节,下过小雨后来到坪坑,不仿换个角度蹬高观之,这眼下的山丘正与戴太公所想的那样,一眼看去处处成了“黄金宝地”。烟深之处,这古宅与“黄金”遥相呼应,这说是“世外桃源”,或曰“画里乡村”亦不过之。 2、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家地乡坪坑村坪坑村,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西南,属家地乡,距离家地4.8公里。辖坪坑、穹岱栏、旧处、漈下寮、沙潭溪、下漈坑、上漈坑7个自然村, 5个村民小组,145户,567 人,其中畲族2人。耕地面积370亩,林地面积11683 亩。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9元。经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老区村。 这里是革命前辈周志苍的故乡。 3、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高排乡坪坑村坪坑村位于高排乡东北部,东靠晓龙,南连上寨村,西接南田村,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74人,223户,8个村小组,耕地面积1010亩。人均纯收入1563元,山地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木材资源丰富,盛产松木,杉木,樟木,一棵名贵树种银杏树高达35米。农民主要收入为劳务输出,脐橙、烤烟近年来发展迅速,面积逐年扩大。 4、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托溪乡坪坑村简介坪坑村原名白叶坑,又名坪源,位于托溪乡东部,东接清源,南毗芹洋,西北与本乡际头、际底村相邻,辖坪坑、檀香岭、知鸟岗、东山四个自然村,共255户,1186人,全村土地总面积7568亩,其中林地面积5170亩,耕地面积724亩。坪坑村四面环山,海拔425米,为全乡最低区。村中心有一条溪流贯穿而过,四周山地以陡坡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6.6℃.年降雨量1430毫米,林地土壤以黄、红、紫色为主,较为肥沃,适宜农业生产发展。 新发展近年来,坪坑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积极拓展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了茶叶、食用菌、畜牧养殖等农业产业。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2002年人均粮食300公斤,人均纯收入2200元,全村年茶叶收入65万元,食用菌收入25万元,畜牧养殖收入20万元,劳务输出8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走在全县前列。目前已开发“名优水果示范园”480多亩。连片种植了青花梨、美国布郎李、大王枣、中华寿桃、早钟六号枇杷和晚矮柚等名优果树新品种26000株,并在山头、山脚种植速生丰产食用菌原料林“苦楝、意扬”,形成了山顶戴帽,山脚穿鞋的生态种植格局。 通过全村群众共同努力,村中基础设施日益改善,铺设了一条长3.8公里,宽4.5公里的全县最早的村级柏油路,建立了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普及率达到98%,通讯网络建设不断健全,电话普及率占总户数的70.5%。建立了藏书达300多册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丰富了全村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方便了村民了解农业生产有关知识,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