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脾亢 |
释义 | 脾功能亢进症(hypersplenism)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脾切除后血象恢复,症状缓解。 诊断诊断脾功能亢进有赖于以下各项指标:(一)脾脏肿大; 几乎大部分病例的脾脏均肿大。对于肋下未触到脾脏者,应进一步通过其它检查,证实是否肿大。应用99m锝、198金或113m铟胶体注射后脾区扫描,有助于对脾脏大小及形态的估计。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也能测定脾大小及脾内病变。但脾肿大与脾功能亢进的程度并不一定成比例。 (二)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可以单独或同时减少。一般早期病例,只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晚期病例发生全血细胞减少。 (三)骨髓呈造血细胞增生象; 部分病例还可同时出现成熟障碍,也可能因外周血细胞大量被破坏,成熟细胞释放过多,造成类似成熟障碍象。 (四)脾切除的变化; 脾切除后可以使血细胞数接近或恢复正常,除非骨髓造血功能已受损害。(五)放射性核素扫描 51Cr标记血小板或红细胞注入体内后体表扫描,发现脾区的51Cr量大于肝脏2~3倍,提示血小板或红细胞在脾内破坏过多。在考虑脾亢诊断时,以前三条尤为重要。 治疗切除脾脏及X线放射治疗并不能解除引起脾亢的原发病,所以一般应先治疗原发疾病,若不能收效,则在切脾后再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的指证有以下各点: 1.脾肿大显著,引起明显的压迫症状。2.贫血严重,尤其是有溶血性贫血时。3.有相当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症状。若血小板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切除脾脏后可能出现血小板增多症,甚至发生血栓形成,所以血小板正常或轻度减少者不宜切脾。4.粒细胞缺乏症,有反复感染史。>对发脾病人应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如贫血严重者给予输血,血小板减少有出血者应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粒细胞缺乏者应积极预防感染等。 预防脾和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脾胃同病,以健脾和胃为主要治法。 平时饮食上可注意预防,以下几种汤可以有效的调理脾脏。 1.健脾胃汤清补凉瘦肉汤 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2.健脾胃汤绿豆银耳汤 消暑解毒的同时更有益气补血的功效 3.人参竹荪汤 除了有清凉退火的作用,还可以益气生津 4.健脾胃汤参麦骨汤 清热润肺,同时消暑止渴 5.清补凉汤 健脾益气的功效,同时清热润肺 6.老黄瓜瘦肉汤 暑热天饮用,能清热、解暑、止渴、利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