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盆景艺术 |
释义 | 简介bonsai art 用盆景塑造形象,具体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榕树盆景的艺术风格,国内专家的评定是--师法自然、技法精湛;继承传统、兼收并蓄、大胆创新。使自然美和艺术美得到和谐统一,形成了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特别是根盘显露、排列有序,树冠秀茂、枝干流畅,疏密有致、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 龙海县盆景艺术历史明代,漳州、石码、月港成为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名花盆景的发展相当兴盛,一直到清代中期,盆景艺术日臻成熟。清乾隆《龙溪县志》记载,塘北村花农能于盆中种古松及名花树枝干,扶疏古致异常。清末,民不聊生,盆景滞销。民国初期,本县文人雅士、缙绅商人、归国华侨对盆景园艺多有兴趣。“天一”信局在角美流传村辟有花园,内有古色古香盆景。 建国后,盆景虽然作为人民生活的美化品,但发展缓慢。1957~1976年,盆景被当为资产阶级奢侈品而未能发展。1979年后,龙海花卉盆景才见生机。9月,龙海县选送的两盆高龄榕树盆景和一盆20年树龄的油杉盆景,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的全国盆景艺术展览会上获得好评。此后,每年都有盆景精品参加全国、全省展览。 1980年,龙海县文化馆组织花卉盆景研究小组,业余盆景爱好者不定期开展活动,交流栽培制作经验。1981年春节,县举办首届花卉盆景展览,九湖百花村、石码、海澄、角美等地送展的盆景500多盆。1984年春节期间,在华侨大厦筹建场地上举办大型花卉盆景展览,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设5个展台,各机关单位及九湖、石码、海澄、角美等乡镇送展的盆景数千盆,各式树丛、山水盆景,水仙花雕刻和花卉盆栽,琳琅满目。展出5天,观众达2万人次,归乡探亲观光的侨胞、台胞、港澳同胞赞赏不已。此后,海澄、角美、九湖也先后举办乡镇级花卉盆景展。盆景艺术逐渐面向社会,受到群众的喜爱。1986年,九湖百花村盆景雕扎师朱德培的榆树盆景在厦门花卉盆景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1988年元旦,龙海县花卉盆景协会成立,会员60多人,是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团体成员。全县有盆景艺术爱好者近5千人,有3人被中国花卉盆景艺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全县个人收藏艺术盆景上万盆,其中上千盆为珍品,百余盆为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古榕盆景。1991年1月中国漳州水仙花节期间,在中山公园内举办古榕盆景展览,龙海县送展的艺术古榕盆景受到好评。 类型树丛盆景 龙海制作树丛盆景主要属岭南派,常用树木以榕树为主,还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榆、栀子、满天星、黄杨、罗汉松、黑松、五针松、叶仔花、葡地柏、柽柳、石柳、非洲榕、油杉等。盆景师傅经过多年实践比较,吸收诸派之精髓,集众家之长,采用“截顶蓄枝”的手法,尽量避免人工雕扎的痕迹,使树丛盆景根部大而稳扎,压顶树冠密而收束,呈稍圆弧状,有一定厚度,俗称“束顶”。形态苍劲、古朴、庄重大方、飘逸豪放、挺拔自然。九湖百花村是本县树丛盆景主要产地,每年制作10余万盆,主要销售广州、深圳、厦门、上海、江苏等地。业余爱好者多以欣赏为主,收藏有树龄高的古榕、古松盆景。1988年,台籍同胞陈先生在步文乡创办漳州市最大的榕树盆景园,占地5亩,栽培榕树苗,并雕扎3万多盆20多种造型的榕树盆景。苏北派,俗称“北顶”派,通用中号铅线或小号铁线绕上树枝,后按自己意愿或弯曲或前后地摆布成层次分明、层面呈水平状的盆景造型。形态严谨、端正、清秀古雅,但缺乏自然的生机。其常用的树种为枫、梅、石榴、黄杨、六月雪等。 山水盆景 龙海山水盆景的用石原料,多取海浮石,少量用石英石、沙积石、斧劈石等,雕琢成各种造型的山水盆景。业余山水盆景爱好者还使用浯屿的火烧石、浪击石,但搬运费高、加工困难;广东的英德石,江苏的斧劈石,价格昂贵;地产的石灰石外壳,日久容易风化。现多改用九龙江上游的鹅卵石。用鹅卵石制作山水盆景,可分为水景和旱景,制作构思以本县的地形地貌为依据,抓住沿江两岸的景色,摄取“峰立而岸、榕攀石生、小桥流水、古榕掩舍”等自然景观,突出水乡风格,具有乡土特色,塑造了“石从土出,土拥山高,峦峰叠翠,茂林修竹”的片片生境,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全县每年制造2千余盆,九湖百花村雕塑的山水盆景作为商品出售,朱家琛制作的海浮石山水盆景很受港、澳及省外顾客的青睐。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