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裴略自赞 |
释义 | 篇名:《裴略自赞》 选自:《舌华录》 作者:曹臣 朝代:明 古代原文温彦博为吏部侍郎,有选人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曰嘲。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官。 现代翻译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温彦博自荐,声称自己善于嘲讽。温彦博就让他嘲讽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子,冬天时不肯枯萎,夏天时不肯挡热,肚里不能容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劳生枝节。”温彦博又让他嘲讽屏墙,裴略说:“高度有八九尺,宽长六七步,高耸地对着大厅坐着,遮住了多少贤士的路。”温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博与膊谐音)。”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相关词解1 自赞:自我推荐。 2温彦博:人名。 3选人:候补官员。 4称解曰嘲:声称自己善于嘲讽。 5为:担任。 6放:安放。 7令:使。 8凋:凋谢。 9遮:挡住。 10惭:惭愧。 11与:给予,授予。 文化常识“吏部侍郎”及其他:“吏部侍郎”是古代官职名称。从隋代开始设六部代替九卿的职权,吏部是六部之一,是掌管官吏的考绩、任免、升降、调动的官员,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部下社司,各司之长称郎中,副者称员外郎。 主人公介绍⒈温彦博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年),卒于唐贞观十一年( 637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 温彦博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温彦博不仅有学识渊博的父亲。还有和他一样自幼就博览群书、聪颖异人的哥哥温大雅和弟弟温大有。还在他们青少年时代,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隋朝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 贞观十年( 636年),温彦博迁尚书右仆射,十一年( 637年),因“忧国之故,劳精竭神”,积劳成疾去世,终年64岁,谥曰恭,陪葬昭陵。 温彦博为官清廉,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他官至宰相,去世后家贫无正寝,殡别室,唐太宗命有司为其构寝,这在封建官吏中是难能可贵的。 ⒉裴略 裴略 唐初,裴略宿卫考满,兵部试判,为错一字落第。此人即向仆射温彦博处披诉。彦博当时共杜如晦坐,不理其诉。此人即云:“少小以来,自许明辩,至于通传言语,堪作通事舍人,并解作文章,兼能嘲戏。”彦博始回意共语,时厅前有竹,彦博即令嘲竹。此人应声嘲曰:“竹,风吹青肃肃。凌冬叶不凋,经春子不熟。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彦博大喜,即云:“既解通传言语,可传语与厅前屏墙。”此人走至屏墙,大声语曰:“方今圣上聪明,辟四门以待士,君是何物,久在此妨贤路?”既推倒。彦博云:“此意著博。”此人云:“非但著膊,亦乃着肚。”当为杜如晦在坐,有此言。彦博、如晦俱大欢笑,即令送吏部与官。(出《启颜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