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判断力
释义

拼音

pàn duàn lì

英文释义

[understanding;judgment] 人们分析决断的能力。

康德的判断力

在康德的哲学体系里,知性是人类认识过程中把个别的、零碎的感性直观印象和经验进行综合整理,构成科学知识的能力。知性的这种判断过程是运用其自身产生的先验范畴作用于直观经验而产生普遍性和必然性知识的过程。知性颁布“自然的必然性”原理。

如果说知性是以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事物为对象,那么理性则以无限的和无条件的事物为对象。康德认为人的知性的认识作用是有限度的,它只能作用于从现象界所获得的直观经验,而无法企及彼岸世界,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体——物自体。当人们企图以理性超越感性世界去认识本体世界时,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二律背反的境地。所以对于彼岸的物自体是无法从认识上加以证明的,只能作为一种信念,使他们进入道德领域。理性的一个根本标志就是自由,理性本身是一种不受外在因素约束的能力,但人却同时属于感性的世界和理性的世界,既属于现象界,本身又是一个本体,所以人在这里认识和道德、必然性和自由就分裂成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

康德认为判断力,特别是审美判断力能成为联结知识与道德、必然性和自由之间的桥梁。首先,康德将判断力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普遍规律和范畴用于个别事物的决定判断力,第二种是反省判断力。决定判断力具有构成性,而反省判断力则具有调节性功能,即调节人类心灵的诸种能力。它不提供概念,也不追求道德的完善,而只与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相连。它是情感判断,即康德所说的审美判断。当对象的形式引起了主体想象力与知性自由运动,并达到互相契合时,主体这时将体验到审美的愉快。由于判断力遵循的是自然的形式的合目的性原理,判断力的这种机能,实质上是把人的理性中的某种东西赋予了自然,即自由的概念要将通过它的法则而设立的目的在感性世界里实现出来,这意味着将目的概念应用于自然。所以,审美判断中由于对象形式的合目的而引起审美主体的一种自由愉悦的心意状态,这本身就达到了沟通理性的目的。而审美判断又离不开想象力和知性的和谐运动,所以审美就像一个杠杆,一头连着认识领域的知性,一头连着道德领域的合目的性概念,在审美中既可以见出自然中的必然,又见出精神的自由。于是判断力成功地联结了知性和理性之间的各种立法。

图书信息

书 名:判断力

作 者:(美)丹吉尼斯 编,葛文婷 译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8-1

ISBN: 9787548401926

开本:16开

定价:10.00 元

编辑推荐

根据现代人普遍的观点,这种称做“判断力”的特质可以理解为人类面对是非问题时所作出的合理判断,这种判断力不受逻辑思维或者个人偏见所左右。它是上天赋予人类的无价的礼物;判断力本身就是一种珍宝,它只是在应用出来的时候才会彰显其宝贵的价值。

在本书中,源赖朝会指导读者克服在理解力方面可能困扰他们的缺陷。他会告诉读者怎样获得并开发判断力以及实用的领悟能力,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商业界进行实践。

内容简介

判断力是一个人诸多能力的综合体:①感知能力;②记忆;⑥思想;④警觉;⑤演绎;⑥预知;⑦推理;⑧判断。它展现了一个人长期所形成的习惯性的常识判断。

开发判断力的必备条件包括:①认清局势的本领;②专注的能力;④敏锐的感知能力;④推理能力的练习;⑤估测能力;⑥冷静的头脑;⑦自制力,等等。

一旦培养出这些特质,人就能够获得高度敏锐的悟性和实用的判断力,就能够洞悉事物的本质,并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

作者简介

源赖朝(1147~1199),日本镰仓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在经历二十年流放之后,成功击败平氏,创建镰仓武士政权。作为一个流放犯,崛起于乱世之中,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统率全日本武士阶级的将军,其功绩和成功的方式,一直为史家所称道。

目录

第01课 何谓“判断力”

第02课 战胜幻想

第03课 开发你的推理能力

第04课 判断力和冲动

第05课 多愁善感的危险

第06课 日常生活中判断力的实用价值

第07课 推理的力量

第08课 如何习得判断力

第09课 判断力与行动

第10课 最为精明的商人

第11课 判断力和自制

第12课 判断力不排斥雄心壮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