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磐陀寺
释义

磐陀寺位于成都邛崃市区西5公里之磐陀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开元寺,明代改为磐陀寺。因有大石如磐,故得名。现存之大雄宝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重建,明正统二年(1437年)培修。其形制为单檐歇山式,而阔四柱三开间,进深亦然;平面呈正方形,边长9.95米。檐下铺作斗拱,殿内正中,有泥塑“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左为观音,右地大势至。三像皆跏趺坐于莲台,高约2米。殿内四壁有明代壁画,内容是描绘“善才童子五十三参”的佛教故事。壁画中的各个故事,都以山水、树木、流云、屋宇、楼亭相间隔,使之上下衔接而又互相独立成章。其笔力遒劲流畅,色彩绚丽,画面结构严整,人物刻画细致,类似一部珍贵的古典连环画。寺之前后尚存摩崖造像4窟。寺前一窟为元和十五年刊一佛二菩萨,左右外壁刻有浮图及伎乐一队。寺后五窟一为“千佛”,一为“净土变”,另一窟为密宗造像,亦具唐风。明改为磐陀寺。现存大雄宝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大殿正中,保存有三尊泥塑佛像,即佛家所称“弥陀三圣”,又称“西方三圣”。殿内尚存的工笔重彩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1985年7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磐陀寺来由

因有大石如磐,故得名。自唐至清,为佛教著名胜地。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原名开元寺,明改为磐陀寺。现存大雄宝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大殿正中,保存有三尊泥塑佛像,即佛家所称“弥陀三圣”,又称“西方三圣”。殿内尚存的工笔重彩面,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