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盘王
释义

盘王(盘瓠)是瑶族、苗族和畲族人民共同的始祖,跟汉文化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同属一人,但文化传说和背景侧重上稍有不同。

一、相关文献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五运历年纪》(不详撰成年代或云亦徐整著)及《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艺文类聚》卷----引《三五历纪》,(作者:三国吴·徐整):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绎史》卷----引《五运历年纪》: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

二、神话传说

《后汉书.南蛮传》:“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

上文说的是远古帝喾高辛氏时,皇后耳痛三年,后来从耳朵里取出一条虫子,外形似蚕的模样,将其在盘中养育,竟然变成了一条龙犬,浑身毫光闪现,遍体锦缎。高辛皇(即帝喾高辛氏)见了大喜,赐名龙期,号称盘瓠。“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后因犬戎氏族作乱,高辛氏答应谁能斩下犬戎将军之首级,就能封邑赏金,把公主嫁给他。盘瓠咬下犬戎将军首级而归。“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死后,“其后滋蔓,号曰蛮夷”。

这个故事在我国南方南蛮集团嫡系瑶、苗、畲等民族中广为流传,将盘瓠尊奉为盘王。后在整个华夏大地上广为流传,“盘瓠”音转为“盘古”,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瑶族关于盘王由来的传说:在远古时代,瑶山评王和高王作战。评王悬赏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愿将最美丽的三公主嫁与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醉酒,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评王不失诺言,将心爱的三公主许配盘瓠。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已蒸了六天六夜,公主耽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故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末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艰苦营生。

三、盘、瓠考

民间神话传说是历史的一种变形折射,上面这个故事虽然很离奇,但是通过它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至少在非常远古的时代,我国的南蛮少数民族中也已经开始养蚕缫丝织绸了:那蚕形的龙犬盛放在盘中,身着锦缎,分明映射出古代游猎部落(猎犬)开始学习农耕技术,养蚕织绸。蛮字古体为蛮,无贬义,为一象形字,类似一人挑起一担蚕山(蚕儿结茧所需稻草扎制的器物)的形状。其实是指一个会养蚕缫丝的部落集团。

盘,最早的陶制容器;瓠,葫芦制作的容器,就是水瓢。故事中涉及到的“盘瓠”的名称,实际上这表明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正在逐步用陶器来替代天然容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

四、盘王节

湘南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中讲,相传在古老的年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尔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逃讪为“盘王节”。

另有一传说,有一天“盘王”上山狩猎,不慎被一只羚羊触下悬崖身亡。儿女们闻讯,捕到羚羊,剥羊皮制成长鼓,愤然起舞,以报父仇。以后,每逢这天(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民便汇聚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后人称为“盘王节”,到今天“盘王节”已逐步发展为庆祝丰收的联谊会。

瑶族人民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王殿,以纪念先祖--“盘王”,如瑶都江华的盘王殿等。

瑶族后人--江华瑶族自治县 廖诗茂 于2009年3月5日创建

五、盘王节纪念活动

农历十月,对生活在“南岭走廊”的瑶族同胞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轻松的季节,忙碌过春耕、夏种、秋收,现在已经是可以稍作休息的时候了。也是在这个辛劳后获得丰收的季节里,瑶族同胞迎来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盘王节。酿酒、打扫屋子、杀鸡宰鸭,舂糍粑……祭祀当天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纷纷来到盘王庙前,在族老寨老的带领下祭祀盘王,唱盘王歌,跳长鼓舞,追念祖先的功德,歌颂祖先的奋斗精神。欢庆丰收,酬谢盘王的护佑。

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唐代刘禹锡的《蛮子歌》、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等典籍中就有记载。 《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男女之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由此可见,瑶族过盘王节的习俗由来已久。

千百年来,也许经过民族的迁徒,瑶族人居住的地点变换了,也许经过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瑶族的文化传统有了变化,但是,祭祀盘王始终如一。那么不禁要问:盘王在瑶族人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瑶族人为什么要过盘王节?现在的瑶族同胞是怎么欢度这个传统节日的?这些问题不仅外族人感兴趣,而且许多的瑶族同胞也在自问,就如“我从哪儿来?”的命题一样,每一个有民族认同感的人都会去思考。

六、瑶族祖先的故事

遥远而美丽的“盘王”故事,在神州大地传颂着…… 因为瑶族没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字,所以很多瑶族的历史和文化都通过歌谣、传说、故事等口耳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瑶族地区关于盘王和盘王节的传说非常多。

传说一:

古时高王来侵,平王出榜招贤,谁能斩下高王首级来献,就把公主嫁给他。这话被龙犬盘瓠听到了,盘瓠摘下金榜,渡海来到高王身边。盘瓠假装殷勤,受到高王的宠信。一天,盘瓠趁高王喝醉,咬下高王的头献给平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娶了三公主为妻。后来,盘瓠想变成人,便叫公主把它放到蒸笼里蒸七天七夜,公主照办。蒸到六天六夜时,公主担心蒸死了丈夫,偷偷揭开盖子看,盘瓠果真变成了人,只因不足七天七夜,头上和小腿上还有许多毛没有脱落,后来就用布带把头和小腿裹起来。盘瓠变成人后,平王派他到会稽山为王,号称盘王。

盘王和三公主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个姓氏,成为瑶族最早的十二姓。盘瓠虽已为王,但仍过着俭朴的生活,教子女劳动狩猎。有一次,盘王与六个儿子上山打猎,追赶一只受伤的山羊,不幸被羊角撞伤,跌下山崖死了,尸体被挂在一棵树上,儿女们将树砍下做鼓身,剥下羊皮蒙上,制成长鼓。他们背起长鼓,边敲边哭边唱,追悼盘王。

传说二:

天地洪荒的远古年代,在万山丛中有两座一样高的宝山,对峙相望。左边那座叫布洛西山,像一个威武雄壮的男子;右边那座的模样则像一个拖着裙服的少妇,名叫密洛陀山。每年,这两座山互相移近一尺,经过995年,它们靠近了995尺,再移近5尺,两座山就要连在一起了。有一天,天上突然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雷,这两座山同时裂开了两条缝,接着,从布洛西山里走出一个高大的男人,从密洛陀山里,走出一个壮实的女人。后来他们结成夫妻,男的叫布洛西,女的叫密洛陀。他们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父母,他们创造出世界以后,就让三个女儿各自外出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去犁地耙田,成了现在的汉族;二女儿挑了一担书去读书,成了现在的壮族,三女儿拿着密洛陀给她的一斗玉米、一面铜锣,到山上开荒种地。三女儿成了现在的瑶族。所以瑶族世世代代住在高山深箐,开荒种地,铜锣成了瑶族的传家宝。

密洛陀越来越老了,有一天便叫三个女儿一起回来,对她们说:十月十六日是我的生日,到那时,你们来给我“补粮”。他还特别嘱咐三女儿说:“你没有什么丰盛的礼物,到时候你酿一缸米酒,拿来给大家品尝,十月十五日你提前拿铜锣来闹场。”从此以后,瑶族就有了盘王节,从十月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七日结束。

传说三:

(江华瑶族地区流传的民间传说《十月十六调盘王》):相传在很久以前,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船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并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很快就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好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砍树做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糍粑。然后,大家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

从以上的这些传说可以看出,瑶族人认为盘王是瑶族的始祖,盘王有超凡的能力保护瑶族子孙。盘王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十六日,祭祀盘王的日子由此而来。此外,还可以从这些传说看到关于瑶族服饰、姓氏、长鼓、图腾等等的一些习俗。

各地过盘王节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都要设祭坛,供奉诸神像,中间为盘王,左右是真武、功曹、田公、地母等神像。祭祀开始,鸣火枪三响,接着鞭炮齐鸣。在鞭炮声中,族老寨老在神像前供奉猪头、糯米粑、鸡肉、酒等祭品,人们面对神像,低头默祷。然后唱《盘王歌》,跳盘王舞。 《盘王歌》可以说是一部瑶族诗歌总集。主要讲述盘王的一生,七字句,诗句洗炼,曲律古雅而浑厚。盘王舞以鼓锣伴奏,舞步动作忽而上跳,忽而下蹲,忽而左转,忽而右旋,动作健美、威武,再现了瑶族先民耕种狩猎、出征杀敌的场景。有些地方过盘王节时还举行踩歌堂活动,节日当天供奉在村寨盘王庙里的诸神会被请去参加游神大典,村民扛着盘王走村窜巷,巡视田地,最后将盘王请到歌堂坪。据说,盘王巡视过的村寨和田地,来年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歌堂坪活动中的过州过府让人们记住瑶族迁徙的路线,唱瑶歌、跳长鼓舞等民间文艺活动既是娱神又是娱乐大众的活动,此时也是青年男女相互结交,寻找伴侣的好时机。

瑶族因为分布广,支系多,所以过去各地瑶族过盘王节的时间并不统一,一般在秋收后至春节前的农闲时节举行。1984年8月,来自全国各地瑶族代表在广西南宁开会,一致认定盘王节为瑶族统一节日,日期定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即传说中盘王诞辰的日子。为了加强各地瑶族人民的联系,1990年,南岭地区瑶族代表联席会决定由湘粤桂三省区十县市轮流坐庄举办盘王节,1992年11月,由贺县(现贺州市八步区)举办了第一届南岭瑶族盘王节。2009年,盘王节再次在广西贺州举办,这次盘王节与贺州农产品展销会携手,除举办传统的民俗活动、文艺演出之外,节日也成了展示当地特产,招商引资的平台,使传统的节日又有了新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因为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节日文化之中,在瑶族原有祖先认同的基础上,使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富有生机和活力。

“南岭走廊”的瑶族村寨里,唱了千年的《盘王歌》还在吟唱,人们还在随着鼓点跳那跳了千年的长鼓舞,盘王在瑶族人心目中还是那样的神圣,瑶族人相信盘王永远都会庇护着他们。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故事还在精彩地延续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9: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