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一山
释义

潘一山,男,汉族,1964年5月生,辽宁东港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力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博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做坚持五十年”,这既是潘一山教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理念,也是他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信条。

中文名:潘一山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东港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职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毕业院校:阜新矿业学院、清华大学

学习经历

教育经历:

1980.09~1984.07 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山工程力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4.09~1986.12 阜新矿业学院(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09~1999.07 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7.03~2007.08 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学术任职

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采场围岩破坏、瓦斯渗流及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负责人;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辽宁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数学物理模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编委;

辽宁省教育发展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冲击地压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为煤矿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煤层气开采。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冲击地压、矿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的成因、机理、预测及防治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采矿诱发灾害机理与控制、煤岩流体力学、煤体失稳破坏理论等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提出了岩体材料变形失稳破坏的分类新思想和方法,建立了冲击地压失稳理论,煤和瓦斯突出失稳理论及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理论,提出了岩体失稳破坏相似模拟理论,研制了相似材料及实验设备,发现了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岩变形破坏过程的局部化规律,进行了岩体变形失稳破坏理论的工程应用。十九年来,他在岩体失稳理论方面主持或参加完成了近6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200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采场围岩破坏、瓦斯渗流及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资助。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检索30篇,在国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2次做大会主题报告。国家973项目“煤矿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成套技术”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特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多项。

相关报道

2008年6月18日,省委组织部正式任命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他就是年仅45岁的博士生导师潘一山教授。睿智的目光,平静的笑容,浑身透出一股自信、从容气息,这就是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

提到潘一山教授,人们最多的便是钦佩。16岁从中学跳级两年考入当时的阜新矿业学院,大学期间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0岁继续在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24岁被破格评聘为讲师,29岁被破格提为副教授,32岁被破格评为教授。31岁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在读期间连续三年获得清华大学奖学金,35岁清华大学毕业并在同届500余名博士生中成为19名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之一。先后获得“辽宁省首届青年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国煤炭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辽宁省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阜新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1997年,潘一山教授作为工程力学第一学科学术带头人组织申报工程力学博士点获得成功,2003年组织申报力学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成功。现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辉煌的人生道路,瞩目的科研成果,潘一山教授是怎样一步步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呢?

成功=勤奋+机遇+兴趣

爱迪生曾对成功下过一个定义:“成功就是99%勤奋加上1%的天才。”潘一山教授对成功却有自己独特的诠释:“我认为成功是基于勤奋的基础上,适时地抓住机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基础,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很好的把握机遇,当然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

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潘一山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担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教务处处长、校长助理和副校长职务,无论从事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他都本着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力争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在清华读博士期间,他选修了许多新课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饥似渴地充填自己知识的库存。那时候,他总是半夜才入睡,即使每次回到阜新短短的几天时间,也都是泡在研究所里,一直干到深夜才回家。2007年3月到8月,潘一山教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密歇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他十分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几乎听遍了研究中心开设的所有博士课程。除了听课、与教授讨论及参加会议外,他还利用一些机会全面了解美国高校的情况,并且参观了很多实验室,了解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还深入到本科生中了解了学生管理的一些做法。

潘一山教授还说,他并不把成功与否看得很重,关键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且从中感受快乐。“比如说一个教师教了一辈子书,他可能退休的时候什么也没有,但他也是很成功的,因为他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培养出许多学生。”

心系科研

“随时都要比较努力,搞科研就是这样,短时间内可能出不了什么成果,但你要注意要有平时的积累,做科研也需要机遇,但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即使有了机遇你也抓不住。”谈到科研,他这样说。“做学问,搞科研,都来不得半点虚假,我国的科研条件相对来说较发达国家落后,所以,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于科研,我觉得关键在于创新。”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做坚持五十年”,这是潘一山教授从事科学研究的信条。从1984年起,他就在采矿工程领域从事冲击地压、矿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矿灾害的成因、机理、预测及防治研究。他以严谨求实的精神在这个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采矿诱发灾害机理与控制、煤矿流体力学、煤体失稳破坏理论等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提出了岩体材料变形失稳破坏的分类新思想和方法,建立了冲击地压失稳理论,煤和瓦斯突出失稳理论及冲击地压和突出的统一理论,提出了岩体失稳破坏相似模拟理论,研制了相似材料及实验设备,发现了冲击地压启动后煤压变形破坏过程的局部化规律,进行了岩体变形失稳破坏理论的工程应用。

二十多年来,他在冲击地压等研究方面方面主持或参加完成了近60余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2004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深部采场围岩破坏、瓦斯渗流及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基础研究”资助。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EI检索29篇,在国外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两次做大会主题报告,已出版完成了两部专著。这些成果在阜新、抚顺、新汶、北京等近十几个矿井的冲击地压预测及治理中得到成功应用。

积极投身教学、管理

尽管潘一山教授多年来一直担任行政领导职务,但是他从没忽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他不仅在科研领域成果丰硕、成绩卓著,还注重将科研成果在教学活动中转化,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二十多年来,潘一山教授一直担任本科生的教学任务,他先后讲授了《岩石力学》、《弹性力学》、《工程热力学》等十几门课程,深受学生好评。他倡议和亲自主持了力学专业的Project(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参与编写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有限元法及其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煤岩流体力学》(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编了《力学实验测试方法》。他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研究,参与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物理,力学课群立体化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于2005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以副组长身份参与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理工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

潘一山教授在担任力学与科学工程系系主任期间,确立了辽宁工大工程力学学科在国内前30名的地位。2008年,经各地推荐,专家评审,由他主持建设的“力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学团队零的突破。他还通过系务委员会出台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学、科研、分配制度等近20项管理办法,做到工作有章可循。这些管理制度使力学与科学工程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力学与科学工程系得以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他在担任教务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期间,也为学校教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0月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此次评估是建校57年来我校接受的首次国家级评估,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查。虽名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建工作却涉及所有院系、大部分职能部门,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潘一山教授时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评估小组副组长,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具体工作,为辽宁工大在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担任辽宁工大校长之后,在他的领导下,学校从学科建设和工作需要出发,撤消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撤消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了建筑与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学院;成立了营销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军事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对外合作交流与培训处、国有资产管理处。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成立了矿山灾害治理研究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等。节约型校园、信息化校园建设取得成效。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的领航人

潘一山教授是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上来的大学校长,这在我省高校中尚属首次。

2008年,是潘一山校长上任的第一年,他在2008年的述职报告中说,“2008年6月18日,省委组织部正式任命我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从那一刻起,我每天都不敢懈怠,和党委书记倪国玉同志及党委其他同志一起,围绕学校与学校发展进行思考、谋划并积极推进工作,如同在就职表态中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8年是辽宁工大攻坚克难、团结努力、成绩显著的一年,更是令全校师生员工难忘而感动的一年。作为辽宁工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校长,在这一年里,他出色地履行了校长职责,带领全体师生攻坚克难、团结努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把握重大发展机遇,优化办学外部环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大力提升科技水平,发展科技产业,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新发展:有1篇博士论文获得全国177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制定并全面实施了《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意见》,学校立项138项开展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力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队”;工程力学、软件工程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批准了系统工程、矿山计算机应用与空间信息工程两个自主设置博士点。有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财政部项目专家组评审,争取建设资金700万元;王继仁教授主持的“煤炭自燃理论及其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结束了学校没有国家级科技奖励的历史;新增科研项目328项,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纵向项目55项;2名教师被聘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成功召开了第三届现代采矿与安全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积极参与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不仅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而且也赢得了省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各厅局和阜新市委、市政府领导纷纷来校调研,加大了对学校资金与政策支持力度;顺利完成了中层正职干部聘任工作;深入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太阳石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优良学风工程”、“和谐园区工程”、“彩虹工程”等十二项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管理、学风校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近500项。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2008年,在全国及辽宁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有60余项作品获奖;葫芦岛校区管理、财务工作、后勤管理、党建工作等,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通过公开招聘成为辽宁工大的校长之后,潘一山教授说,“作为大学校长,我理所当然就要成为学校工作的后勤部长,成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后勤部长。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对,我是来服务的,要努力服务好,把各方面的条件创造好,把大家团结好。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让同学们和老师们能够很好地工作和学习,要注意把大家团结凝聚起来。”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非常注意与教师面对面,与学生面对面。面向教师,他时常听取教师的声音,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以超常规的举措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一流人才,全力打造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让他们在治学、治教和学术工作中唱主角;实行“大师引领”和“小兵过河”并举,让青年教师超越性的发展,实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修订攻读博士管理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博士,支持他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实施杰出青年培养计划,做好针对青年教师的专用岗位教授、副教授评聘工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尽可能地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待遇,让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师生员工;重视专家教授在教育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治校、民主管理四位一体的管理运行机制。

面向学生,他认真思考和解决“大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才能培养好这样的人”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思考“学生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学校?学生进入学校的基本需要是什么、学校能否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学校的现行教育体系和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全面发展、是否尊重了学生应有的权利?”他经常深入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回答他们的问题。狠抓学风建设,切实抓好科学发展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太阳石精神”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进素质拓展工程、和谐园区工程、心理健康工程、社团发展工程、优良学风工程、诚信教育工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形成了两校区办学的格局;随着学科的调整、新兴学科的建立,校内二级学院的数量增加;随着大学进入国家创新体系,校内又建立了一些跨学科、跨学院的新的学术组织。这是辽宁工大目前面临的形势。潘一山校长说,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保持原有管理体制合理部分的相对稳定,又要大胆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要以强化目标管理为导向,辅以适度的过程监控,使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扩大学院和其他学术组织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潘一山教授是一名成功的学者,面对成功,他谦逊于“勤奋”;面对自己的科研领域,他致力于“创新”。面对诸多荣誉,潘一山教授并不看得很重,他所关注的,是自己的事业,是采矿工程力学界正在攻关的科技前沿,并为此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潘一山教授又是任重而道远的辽宁工大校长,他说“我不停地追问自己: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校长?我的责任是什么?如何把学校带好?每一次答案的落脚点都是学校和学校发展,这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我要专心致志地做好大学校长。”我们相信,辽宁工大在潘一山校长这位年轻领航人的带领下,一定会以创新、奋进的气魄,自信、苦干的气度,和谐、向上的气氛和前进、升华的气势,向着办成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目标坚定前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