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天群 |
释义 | 潘天群,1965年7月生于江苏盐城。汉族。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工作。 受教育经历2001.9—2002.2:美国纽约大学人文学院政治学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博弈论中的方法论问题)。 1989.9—1992.7: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博士毕业。 1986.9—1989.7:大连理工大学力学所计算力学专业硕士毕业。 1982.9—1986.7: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1992.7—2003.2:华南师范大学从事学报编辑、教学、科研工作。 2003.3—至今: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讲授课程归纳和决策逻辑、科学逻辑、逻辑与科学方法基础、逻辑与决策、博弈论、现代西方哲学、西方经济学。 研究方向为:逻辑学、哲学、博弈论 承担课题(1) 独立承担广东省高教厅重点课题“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1994)。 (2) 独立承担2002年度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 (3) 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西文化比较”(1998)。 (4) 独立承担南京大学人才引进项目“多主体决策逻辑研究”(2003)。 (5)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2003)。 (6) 独立承担江苏省十五规划项目“逻辑与科学决策”(2004)。 学术兼职中国逻辑学会经济逻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逻辑学会科学逻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学术会议(1) 多次参加国内哲学类、逻辑学类学术会议。 (2) 1995年8月参加意大利佛罗伦斯召开的“第10届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并宣读(Conversation and Rationality of Science)。 (3) 2001年7月参加美国纽约召开的“第12届国际博弈论年会”,提交论文并宣读(A logic Method to Games’ Equilibrium’s Solving )。 科研成果著作: (1)《行动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2004年10月第2版。 (3)《社会决策的逻辑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 主要学术论文: (1)《结构节点的“弗晰”精化处理》,《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89年第3期。 (2)《罗蒂哲学终结观评析》,《社会科学动态》1992年第2期。 (3)《评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哲学》,《中州学刊》1992年第3期。 (4)《费耶阿本德的“传统平等主义”述评》,《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5)《术的时代与术的异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6)《弗洛伊德与韦伯的文明观比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7)《论人工客体》,《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年第7期(《哲学动态》摘登)。 (8)《科学哲学中正统派科学合理性思想》,《暨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9)《对话与科学合理性》,《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 (10)《征服自然还是征服人?—评莱斯著《自然的控制》》,《学习与探索》1994年5期。 (11)《技术科学是何意义上的科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3期。 (12)《科学:人对自然的理解》,《北方论丛》1995年第1期。 (13)《后现代主义的背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14)《论技术规则》,《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4期。 (15)《存在社会技术吗?》,《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10期(《中国哲学年鉴(1996)》年摘登)。 (1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编辑学研究》,《编辑学报》1996年第3期(《中国编辑学1997》转载)。 (17)《评库恩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18)《论高校学报“双重标准”下的有限开放原则》,《广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9)《技术与行业——对技术的一“科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年1期。 (20)《技术知识论》,《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4期。 (21)《知识经济实现的制度环境》,《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2期。 (22)《对技术时代人的行动的思索》,《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11期。 (23)《编辑合理性问题初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24)《技术研究的三种路向》,《光明日报》(理论版),2000年2月22日。 (25)《赏罚机制的建立与博弈结构的调整》,《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6)《经济学何以预测?》,《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 (27)《技术革命的新解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4期。 (28)《博弈论能解释所有社会现象吗?》,《广州日报》2002年1月13日。 (29)《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9日。 (30)《弗雷格逻辑观评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第二作者)。 (31)《“游戏理论”将一统天下吗?》,《社会学家茶座》2002年第1期。 (32)《博弈行为中演绎与归纳推理及其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3期。 (33)《群体对一个命题的可能的知道状态分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10期。 (34)《博弈论中理性人假设的困境》,《经济学家》2003年第4期。 (35)《技术的边界》,《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5期。 (36)《战争型博弈》,《社会学家茶座》 2003年第3期。 (37)《空城计的博弈论分析》,《社会学家茶座》2003年第4期。 (38)《从评价到决策——科学逻辑的一个可能转向》,《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9)《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