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潘清简 |
释义 | 潘清简(越南语:Phan Thanh Giản1798—1867)名靖伯(Tĩnh Bá),字淡如(Đạm Như),号梁溪(Lương Khê),祖籍中国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 越南阮朝(Nhà Nguyễn)时期的政治家、儒家、作家、历史学者。他是越南史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越南语:Khâm Định Việt Sử Thông Giám Cương Mục)的编纂者之一,曾于1863年出使法国,后来在法越战争(Chiến tranh Pháp-Việt)法军占领南圻后自杀身亡。 潘清简于1796年11月11日出生在边和省的一个小村庄里,拥有中越混血血统。其祖父来自中国福建漳州府的海澄县(今福建龙海县),明末因“义不臣清”流亡越南,来到平定省。其祖父在当地娶越族女子为妻并生子,因此潘清简的父亲是中越混血儿。而潘清简的母亲也同时具有中越混血血统。 潘清简自幼勤奋好学,29岁中越南举人,30岁又考取进士,曾受钦命出使中国。潘清简是阮朝嗣德帝年间的重臣,担任协办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枢密大臣之职。在法国势力进入越南之际,潘清简主张同法国谈判。1862年,越南同法国签订《西贡条约》(Sài Gòn Hòa ước),潘清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西贡条约》中,越南将被法国占领的嘉定、美萩、边和以及昆仑岛割让给了法国,开放沱灢等三个通商口岸,准许自由传教,并向法国赔款400万元,分十年支付。 由于这次条约的影响,潘清简的影响力大为下降,不仅为越南百姓所唾骂,也受到了嗣德帝的疏远。 赔款尚可设法对付,割地则是有辱国体。南方各省既是阮朝的龙兴之地,又是经济发达地区,阮朝极不情愿将之割让法国。缔约只是权宜之计,1863年,嗣德帝派潘清简出使法国,妄想拿破仑三世允许阮朝赎回南方失地,遭到拒绝。 在这次法国之行中,潘清简亲眼目睹了法国在工业革命以后的技术先进性,而蒸汽机等创新事物更是令他惊讶不已。回到越南之后,潘清简向嗣德帝描述了“法国的富有和强大超出了语言所能描述的范围”。但嗣德帝不以为然,作诗斥责了潘清简,认为只要使用仁义道德就可以使法国侵略者退却。 1867年5月,法国水师提督率战舰进攻越南永隆,潘清简登舰商议和缓,法军不允许,并趁机冲入永隆城内,又侵占安江、河仙两省。潘清简自知大势无可挽回,乃服毒自尽,以身殉国,终年71岁。 潘清简学识渊博,是越南著名的历史学家、优秀诗人和文学家。1853年任协办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枢密大臣时,主持编修《大南(正编)列传》、《钦定越史通鉴纲目》等书。他的主要著作还有《梁溪诗草》、《卧游集》,以及舆范富蔗合着的《如西使程日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