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金贵
释义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

潘金贵,男,1973年12月生,贵州毕节人。1996年、2001年、2004年于西南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大学刑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目前担任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证据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学;同时担任《诉讼法学演讲录》编辑委员会编委,《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编辑委员会学术秘书,重庆电视台《拍案警世》栏目特邀法律专家。从事兼职律师工作数年,主要承办刑事辩护业务,执业以来担任过不少大案、要案的辩护人,其执业水平在业内受到好评。迄今在《现代法学》、《人民检察》、《中国刑事法杂志》、《政治与法律》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数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加撰写专著5部,参编国家级、省部级教材4部;参研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司法部青年项目、重庆市一般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西南政法大学青年科研项目1项。科研成果中有数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专著出版与参编教材

1. 独著:《刑事预审程序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 独著:《公诉制度改革研究:理念重塑与制度重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6月版。

3.与人合著:《21世纪中国刑事程序改革研究》(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与人合著:《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5.与人合著:《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龙宗智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9月版。

6.参编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高等学校法学教材基础课系列,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参编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1月版,副主编。

主持、参与课题

1. 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刑事公诉制度改革研究”。

2. 2006年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青年项目“侦诉协作机制研究”。

3. 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研究”。

4. 200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检察机关实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证研究”。

5. 2011年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研究项目“非法证据排除的证明机制研究”。

6. 2006年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青年项目“预审法官制度研究”。

7. 2004年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徐静村教授主持)。

8. 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刑事强制措施立法研究”(徐静村教授主持)。

9. 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龙宗智教授主持)。

主要发表论文

1. “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6期。

2. “我国刑事审判制度改革前瞻”,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

3. “论英国保释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1期。

4.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7期。

5. “论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基础——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分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6. “法国刑事预审程序考察与评价”,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一期。

7. “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改革的基本构想”,载《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8. “我国台湾地区的‘缓起诉’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9. “监视居住保留轮:反思与出路”,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14期。

10. “刑事诉讼法再修正中辩护制度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1. “美国刑事预审程序考察与评价”,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6期。

12. “侦诉协作机制的价值分析与制度构建”,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3期。

13. “英国刑事预审程序及其借鉴意义”,载《学术交流》2008年第3期。

14. “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构想”,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5. “预审法官制度考察与评价”,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6. “完善我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基本构想”,载《中国铁路》2008年第4期。

17.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问题探析”,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8. “侦诉协作:我国检警关系改革的目标模式”,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9. “论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正的基本理念”,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2期。

20. “论量刑建议制度”,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2期。

南京大学教授

潘金贵,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999年负责创建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并兼任副总经理。现任,中国“火炬IT服务创新联盟”理事、江苏省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南京市软件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国际服务外包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微电脑应用协会多媒体专委会副理事长等。自1995年以来,已培养了近80位硕士和2位博士,目前有在读博士生5名以及硕士研究生10多名。 近十多年中,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项目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60443113),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60533080)。与日本邮政省通信广播机构合作的重大国际项目,以及与日本富士通公司的三十多项合作研究项目。在多媒体远程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领域中取得了多项成果,主持完成的“多媒体文文件处理技术及其产业化”课题获200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08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排名第2)。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已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骨干),原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骨干),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骨干)。在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曾受到原机电部的表彰,被评为先进个人,同时,曾被联合国中国分部授予“科技之星”称号。取得发明专利7项。1999年创建南京富士通南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来,为公司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7 2: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