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潘红春
释义

一、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

人物简介

曾用名潘鸿春,男,1969年2月生,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截止2009年2月,共发表论文50余篇,申报1项国家专利,参编著作及教材各1本,并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和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三)各1次。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986.9---1990.7 安徽大学生物系,本科学习(动物学专业)

1990.9---1993.7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攻读硕士学位(动物学专业)

2001.9---2004.6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动物学专业)

2002.1---2002.3 印度Annamalai大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资助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班

1993.7---至今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主要讲授课程

动物生物学

分子系统学

进化生物学

主要研究方向

动物功能蛋白基因工程方向: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动物功能蛋白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及相应重组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药物、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重要模式生物水螅研究方向:水螅无性生殖时芽体的发生、发育进程及机制、芽体从母体脱落调控机制;水螅基盘再生进程中细胞转移和分化、形态发生及基盘特异性过氧化物酶的表达等研究。

分子系统学方向: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与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主持或参与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纵向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组成型高表达的水螅基盘特异性过氧化物酶RNAi沉默对极性体制的维持及成熟芽体脱离母体调控机制的影响(No. 31171415),2012,主持。

安徽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水螅基盘过氧化物酶特异性表达与水螅极性体制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作用机制的研究(No. KJ2011A130),2011–2013,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圆网蛛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2008–2010,主持。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壁钱科与拟壁钱科蜘蛛分子系统发生关系, 2006-2008,主持。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悦目金蛛大壶状腺丝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2005-2006,主持。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偶蹄类野生动物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研究,2002-2003,主持。

(二)横向课题

皖南云豹保护生物学研究,安徽省林业厅专项基金,2000-2002

皖南梅花鹿保护生物学研究,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2001-2004

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皖中、皖北片),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1999-2001

教育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

分子系统学方向: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与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动物生理生态学方向:研究水螅、涡虫、蜘蛛等重要动物类群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物学机制。

动物功能蛋白基因工程方向: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动物功能蛋白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及相应重组蛋白的功能研究及其在药物、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主持的主要课题:

圆网蛛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大分子进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7.1-2008.12

壁钱科与拟壁钱科蜘蛛分子系统发生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06.1-2008.12

悦目金蛛大壶状腺丝蛋白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1-2006.12

安徽省偶蹄类野生动物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应用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2.1-2003.12

皖南云豹保护生物学研究,安徽省林业厅专项基金,2000.1-2002.12

皖南梅花鹿保护生物学研究,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2001.1-2004.12

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皖中、皖北片),国家林业局专项基金,1999.1-2001.12

两栖爬行动物味觉器官的进化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997.1-1999.12

获奖情况:

动物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第一完成人),2001年获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扬子鳄消化道组织学、超微结构及内分泌细胞研究》(第三完成人),2002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199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皖泰”杯教师教学优秀一等奖

讲授课程:

动物生物学

分子系统学

生物信息学

代表性学术论文

潘红春,吴宝山,郝家胜,朱国萍. 从16S rDNA基因序列初步探讨拟壁钱属和壁钱属蜘蛛系统发生关系. 动物分类学报,2007,32(1):131-136

潘红春,吴宝山,宋大祥,郝家胜,朱国萍. rRNA及MaSp1基因不支持圆网蛛类(蜘蛛目:妖面蛛总科 + 园蛛总科)的单系起源. 动物学报,2007,53(3):489-501

潘红春,宋大祥,周开亚,朱国萍.蜘蛛大壶状丝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3):446-451

潘红春,宋大祥,周开亚.悦目金蛛丝腺SMART RACE 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蛛形学报,2005,14(2):65-69

潘红春,马静静,郝家胜. 两种织圆网蜘蛛个体大小与蛛网粘丝区面积间关系. 蛛形学报,2005,18(1):出版中

苏成勇,朱国萍,郝家胜,陈娜,潘红春,吴冬霞,张小平.凤蝶亚科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分子系统发生分析(蝶亚目,凤蝶科).动物分类学报,2007,32(2):334-341

陈娜,朱国萍,郝家胜,张小平,苏成勇,潘红春,吴冬霞.基于线粒体16S rDNA序列探讨蛱蝶科(鳞翅目,蝶亚目)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动物学报,2007,53(1):106-115

冬霞,郝家胜,朱国萍,陈娜,苏成勇,潘红春,张小平.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线蛱蝶亚科的系统发育.动物学研究, 2007,28(1):1-8

王莹,苏成勇,潘红春,郝家胜.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宝贝科(Cypraeidae)腹足类动物的系统发生关系.动物分类学报, 2007,32(1):124-13

潘红春,王芳芳,吴宝山,孙祯,朱国萍. 短波紫外线(UV-C)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损伤及6种酶活力的影响. 激光生物学报,2007,16(5):563-568

潘红春,范杰,王芳芳,孙祯.pH值对日本三角涡虫种群增长、无性生殖及6种酶活力的影响.水生生物学报,2008,32(2):46-51

孙祯,潘红春(通讯作者),王芳芳,范杰. 温度对日本三角涡虫种群增长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安徽师大学报,2008,31(1)

潘红春,宋大祥,周开亚.蜘蛛丝蛋白研究进展.蛛形学报,2006,15(1):52-59

潘红春,吴孝兵.扬子鳄牙齿的发生与替换.解剖学报,2002,33(6):652-655

潘红春,蔡亚非,陈壁辉.扬子鳄舌腺超微结构.解剖学报,1997,28(1):102-105

潘红春,年士政,陈壁辉.扬子鳄卵壳扫描电镜观察.解剖学报,1997,28(1):98-101

潘红春,唐剑云,陈壁辉.扬子鳄肾的超微结构.解剖学报,1995,26(4):436-438

潘红春,陈壁辉.扬子鳄味蕾及口腔上皮形态学初步观察.动物学杂志,1998,33(1):46-47

潘红春,唐剑云.鲤鱼味蕾的分布及上皮解剖学初步研究.动物学杂志,1994,29(5):13-16

潘红春.鲤鱼味蕾的超微结构,动物学杂志.1997,32(3):11-13

潘红春,陈壁辉.两种不同习性鱼类视网膜的光镜观察.动物学杂志,1995,30(5):6-8

潘红春,吴孝兵.两种蛙类肾细胞超微结构与环境适应性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2

潘红春.虎纹蛙外周血细胞超微结构研究.解剖学杂志,2001, 24(6):565-568

潘红春; 吴孝兵; 周开亚.江豚味蕾的分布及超微结构.解剖学杂志,2003,26(1):64-68

潘红春,吴孝兵.大鲵右眼隐于皮下一例.解剖学杂志,2003, 26(4)

潘红春,吴孝兵,施葵初,顾长明,刘嵩,吴月龙.云豹味蕾的分布与结构.解剖学杂志, 2004,27(2):188-191

潘红春.动物的味觉.生物学通报,1993,28(5):13-16

潘红春.动物的盐腺及其分泌机制.生物学通报,1994,29(5):8,18

潘红春,唐剑云,陈壁辉.两种不同习性蛙类肾单位功能调控的比较研究.电子显微学报,12(1):19

潘红春,陈壁辉,唐剑云,华田苗.扬子鳄气管及肺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野生动物,1995,1:38-39

潘红春.黑斑蛙味觉器官形态学初步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98,21(2):124-127

潘红春,吴孝兵.扬子鳄臭腺腺细胞分泌颗粒的电镜观察.安徽师大学报,1998,21(4):339-342

潘红春,汪安泰.天蓝喇叭虫的固着行为及伪足形成的观察.安徽师大学报,1999,22(1):47-49

马长艳,周开亚,郭豫杰,王义权,潘红春,赵乃刚,汪朝晖.中华绒螯蟹卵巢RACE cDNA文库的构建.动物学杂志,2003,38(2)14-16

蔡亚非,唐剑云,潘红春,陈壁辉.赤链蛇精子头部形成的电镜研究.解剖学报,1997,28(1):94-97

李炳华,潘红春,吴海龙,唐剑云,陈士起.扫描电镜下两种鸟卵结构的比较.野生动物,1997,2,47-48

蔡亚非,潘红春,陈壁辉.乌龟(Chimemys reevesii)精子的超微结构.解剖学报,1996,27(3):323-326

汪安泰,潘红春,田胜尼.水螅细胞层内营养分布动态的研究.安徽师大学报,1996,19(3):245-248

徐晋麟,潘红春,李光敏.采用分裂阻断法研究黄鳝的核型和减数分裂.水生生物学报,1994,18(2):164-169

专利:

周开亚,宋大祥,潘红春.重组悦目金蛛大壶状腺丝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国家专利,2005,专利公开号:1563085

潘红春. 用于高GC含量基因扩增的高效PCR体系添加剂.2009,中国国家专利申请程序中.

二、西南大学教授

潘红春,女,生于1966年,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西南大学。 曾担任多家制药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质量管理处副处长、车间主任、总经理助理等职,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药物分析专业)。长期从事生物制药及现代药物制剂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产品开发与教学工作,尤其擅长于生物制药的工程放大、工艺技术优化以及药物制剂的质量研究,熟悉药品生产的GMP管理。先后主持和参与淀粉酶、糖化酶、磷酸二酯酶、纤维素酶、L-天冬酰胺酶、呈味核苷酸、转基因植物、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重组人α干扰素、重组人ω干扰素、辅酶Q10、甲硫氨酸维B1、PEG化重组蛋白、紫杉醇、环孢素、布洛芬、沙坦复方降压药等相关的20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参与制药企业质检中心、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室、中试车间、生产车间的工程建设。 在《J Pharm Biomed Anal》、《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等多种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辅酶Q10、紫杉醇、环孢素等相关国家发明专利7项,为企业获得SFDA药品批准文号4个和临床批件2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13: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