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拍球效应
释义

拍球效应(Bounce ball effect:拍球时,用的力越大,球就跳的越高。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

简介

爱好篮球的人都知道,拍篮球时,用的力越大,篮球就跳的越高。这就是“拍球效应”。拍球效应的寓意就是:承受的压力越大,人的潜能发挥程度越高,反之,人的压力较轻,潜能发挥程度就较小。

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学生取得的成绩也就越高;然而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的火气越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越强烈。优秀的老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总是尽可能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而批评则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

故事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压力,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的水手嘟囔。

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随着船一寸一寸地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地减少,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轻的小船。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则是最危险的。当然这种负重是要根据船的承载能力界定的,适当的压力可以抵挡暴风骤雨的侵袭,但如果是船不能承受之重,它就会如你们担心的那样,消失在海面。”

老船长就是运用了压力效应,才使得人船俱存。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压力,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们打翻。而那些负荷过重的人,却不是被风浪击倒,而是自己沉寂于忙碌的生活。

介绍

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它就像呼吸一样永远存在,只有呼吸停止了,压力才消失。有压力才有动力,人要是活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就容易颓废,就很难有进步,如同水没有落差就不会流一样。工农大众感受更多的是身体的疲劳和生存的压力,知识分子感受更多的是精神的创伤和发展的压力。很多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状态,更加有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个人与社会的整体效率。心理学家对心理压力、工作难度和作业成绩三者关系有这样的解释:在简单易为的工作情境下,较高的心理压力将产生较佳的成绩;在复杂困难的工作情境下,较低的心理压力将产生较高的成绩。比如运动员每到参加比赛,一定要将自己调整到感到适度的压力,让自己兴奋,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如果他不紧张、没压力感,则不利于出成绩。再如考试时,适度的压力能调动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兴奋,考出好的成绩。所以,适度的压力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挖掘内在潜力资源,是有正面意义的。

对于学生的意义

人是有惰性的,学生亦如此。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健康成长和发挥创造性的重要时期,其创造性只有在适当的压力下才能更好地发挥,适当的压力和人负担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成材的。日本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一些挫折与压力,比如在严冬季节,让孩子接受一个小时的冷水实验,增强孩子的耐寒能力与体质,这同时也是磨练孩子心理承受力的训练。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学生取得的成绩也就越高;优秀的老师相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因此总是尽可能信任学生,不断鼓励学生。朱永新先生也说过,对待孩子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现在流行一种观点,觉得学生的负担重压力大,于是全社会形成一种声音呼吁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其实,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待,负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减负也不能一概而论。现在有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但社会实践的负担轻;记忆的负担重,创造的负担轻;认知的负担重,情感的负担轻。所以,有的地方要加,有的地方要减。有时候负担重一点,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锤炼,是一个考验,在这方面要有正确的引导。我们也要教育学生,学习是需要刻苦的,要面对各种挫折,这样进入社会以后才能适应竞争压力。教学上也有类似的说法,一定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过于浅显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知识的增进、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只是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不前,做的是一种了无趣味的低级的重复。一个攀登者,你让他总在山脚下绕圈子,甚至连抬头仰望一下天空的机会都没有,他还会知道山有多高吗?对学生的压力大,是对学生的鞭策和激励,而不是迎合学生的低级满足感。

如何面对压力

面对压力,我们要讨论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样面对的问题。在众多的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战越强,越挫越勇,不断成长、成功;有的人却无所适从,心浮气躁,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也有的身心俱疲,积劳成疾,或重病缠身或英年早逝。这其中的差别只在于你怎么应对压力。适当的压力为生活的助力,过度的压力却是生活的负担。但压力也不能过大,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要有节制地、理性地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如,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的火气越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也越强烈,因而批评要尽可能委婉,不使矛盾激化。如果发现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我们要帮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克服消极情绪,建立积极情绪;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承受压力、耐受挫折的能力等等。压力就像弹簧,如果适当,那么你越压,它越反弹,但是压力过大,也可能会导致它崩溃。比如说,你的学生这次没考好,你要问清楚原因,如果确实是不用心不努力造成的,你可以表现你的失望,但需要有节制、有目的,而不是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你可以说,我对你的成绩很失望,不过我也不准备怎么批评你,你该比以前懂事了,我只是希望下次能比这次能有所进步。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困难、都需要付出辛苦,我希望你能表现得比现在优秀,我会尽量帮助你,我们期待你下次的进步等等;如果学生自己已经很自责了,你非但不能打击,还得鼓励。

适当的施加压力

对于没有压力的、还不太懂事的孩子,要有节制地、理性地给他适当的压力,而不是毫无节制、不理性地、无限制地给他压力;而对于心理压力已经很大的孩子,不但不能给压力,还得想办法缓解他的压力。适当的压力并非不是一件好事,比方现代人普遍感到的生存压力,可以变成工作的动力,开发我们更大的潜能,推动个人与社会向前走。同样,适当的压力可以成为推动孩子学习的动力,但当压力超出孩子所能承受的负荷时,压力也会产生负作用。此时,学习对孩子来说已成为被动的行为,压力越大,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创造力越弱。因此,加压是一门艺术,施加压力方法不当、发生偏差,不仅无助于学习,还将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习惯与心理倾向。压力加得恰到好处才能产生好的效果。在孩子有潜力可挖却因惰性或热衷于其它活动不愿向深度拓展之时,就有必要对其施加压力。人都有积极与惰性的一面,当两者较量,惰性一面即将占上风时,及时施加压力无疑效果最佳。而当压力超出认识水平而成为一种负担时,就要及时减轻压力。

人生不可能没有压力。的确,想想并不曲折的人生道路,升学、就业、跳槽,我们人生的每一个足迹都是一次次施压的结果。没有压力,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模样。当我们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的时候,应该对当初让我们曾经头疼不已的压力心存一份感激。生活本来就是丰富的,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一成不变,我们需要一帆风顺的快乐,但也要接受挑战和压力带给我们的磨练。

施加压力的方法

压力如同一柄双刃剑,恰当给孩子加压,是教育的一门艺术,老师需细细思考,好好琢磨。当你想给学生“拍球”时,一定要掌握分寸和火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6: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