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帕洛马尔 |
释义 | 基本信息《帕洛马尔》的第一版于1983年11月由埃伊纳乌迪出版社出版。这篇前言的文本在多年中一直没有编辑出版,其首次发表是在《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米兰:蒙达多里出版社,1992年,第1402—1405页)的“第二子午圈”上,它是卡尔维诺在1983年5月为回答《纽约时报书评》就全世界的作家当时正在写的书而作的一项调查准备的;但在1983年6月12日的那一期美国报纸上,只出现了寥寥几行有关《帕洛马尔》的文字。 作者简介关于生平·卡尔维诺写到:“我仍然属于和克罗齐一样的人,认为一个作者,只有作品有价值。因此我不提供传记资料。我会告诉你你想知道的东西 但我从来不会告诉你真实。” 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1985年9月1913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父母都是热带植物学家,“我的家庭中只有科学研究是受尊重的。我是败类,是家里唯一从事文学的人。”少年时光里写满书本、漫画、电影。他梦想成为戏剧家高中毕业后却进入大学农艺系,随后从文学院毕业。 194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从此致力于开发小说叙述艺术的无限可能。曾隐居巴黎15年,与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格诺等人交往密切。 1985年夏天准备哈佛讲学时患病。主刀医生表示自己未曾见过任何大脑构造像卡尔维诺的那般复杂精致。 伊塔洛·卡尔维诺于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哈瓦那附近圣地亚哥的一个名叫拉斯维加斯的小镇。父亲原是意大利圣莱莫人,后定居古巴,是个出色的园艺师;母亲是撒丁岛人,植物学家,为了使出生在异国他乡的儿子不忘故土,母亲特意给儿子取名为伊泰洛(“意大利”的意思),以寄托他们对故乡的怀念。1925年卡尔维诺刚满2岁,全家就迁回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他们住的那幢别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试验站,又是热带植物的研究中心,因此,卡尔维诺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不仅从父母亲那里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异草以及树林里各种动物的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这种与众不同的童年生活,给卡尔维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使他的作品始终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1942年高中毕业后,卡尔维诺在都灵大学上农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他弟弟积极参加了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作人质。发表于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径》就是一部以作者自幼所熟悉的利古里亚地区的游击队活动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当时卡尔维诺年仅24岁。 1945年卡尔维诺全家迁居都灵。战后,他在都灵大学攻读文学,1947年大学毕业后,在都灵的艾依那乌迪出版社任文学顾问。 毕业于都灵大学文学系。曾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处女作《通向蜘蛛巢的小路》(1947),用非英雄化的手法反映游击队的生活。五十年代问世的《我们的先人》三部曲:《分为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既似现实中的童话,又像童话中的现实,把西方世界中人丧失自我本质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三部曲使作家获得世界声誉。随后发表的作品《宇宙谐趣》(1965)、《看不见的城市》(1972)、《如果一个冬夜,一个旅行者……》(1979),渗透对迷乱的现实的思索,颇具后现代主义的特色。卡尔维诺的《意大利童话》(1956)是他长期搜集、研究意大利各地区童话的结晶,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 本书目录1 帕洛马尔的假期 1.1 帕洛马尔在海滨 1.1.1 阅读海浪 1.1.2 袒露的乳房 1.1.3 太阳之剑 1.2 帕洛马尔在花园里 1.2.1 乌龟之爱 1.2.2 乌鸫啭鸣 1.2.3 无垠的草坪 1.3 帕洛马尔观看天象 1.3.1 黄昏的月亮 1.3.2 眼睛与行星 1.3.3 观察星辰 2 帕洛马尔在城市里 2.1 帕洛马尔在阳台上 2.1.1 从阳台上 2.1.2 壁虎的肚子 2.1.3 椋鸟入侵 2.2 帕洛马尔购物 2.2.1 一公斤半鹅油 2.2.2 奶酪博物馆 2.2.3 大理石与血 2.3 帕洛马尔在动物圆 2.3.1 长颈鹿奔跑 2.3.2 白化症猩猩 2.3.3 有鳞目 3 帕洛马尔的沉默 3.1 帕洛马尔的旅行 3.1.1 沙庭 3.1.2 蛇与人头骨 3.1.3 一只不配对的布鞋 3.2 帕治马尔与人交往 3.2.1 论缄口不语 3.2.2 谈同年轻人生气 3.2.3 模式之模式 3.3 帕治马尔的默思 3.3.1 世界观察世界 3.3.2 如同镜子的宇宙 3.3.3 如何学会做死者 精彩书摘要确定海浪活动的模式,必须考虑那与碎浪垂直,并且平行与海岸前行的长浪,它的浪峰微微露出海面并向两侧延伸,连绵不断。波浪向岸边滚动,并未扰动以直角切过它们而平稳推进的紧密浪头。谁又知道这个海浪生于何时,欲往何方?也许渊源于东方,一阵风吹过海面,迎面碰上大海的激荡,生出这股海浪。它又汇集了两侧的推力,你簇拥着我,我拖曳着你,滚滚向前;它渐进渐强,直至碰上逆行的海浪,使它渐渐减弱、消亡,或者被它们扭曲,变成一股股旁斜的小浪,并与它们一起被海岸撞碎。 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方面,就能使这个方面显得突出,甚至使它充斥整个画面,就像面对某些图画时那样,你只要闭一下眼睛,再睁开,景象就完全变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波浪重叠交错,把整个画面分割成许多时而隆起、时而趺落的波峰。还有,每一个海浪扑向海岸之后的回潮,也具有一定的力量,阻碍着继之而来的波浪。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海浪的回潮上,那么波浪运动的真正方向就仿佛是从海岸走向大海呢。 帕洛马尔先生即将得出的结论,是要让波浪倒转时间倒流吗?是要超越感觉与理智的局限去发现世界的真谛吗?否,他得到的只不过是一阵轻微的眩晕。那股不屈不挠地将海浪推向海岸的力量胜利了,看!海浪增强了。啊,风向是不是变了?糟啦!帕洛马尔先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到的有关海浪的印象被搅乱了,粉碎了,消失了。只有在他能够把这些现象在脑子里集中起来之后,才可开始认识过程的第二步,把对一个海浪的认识推广到整个宇宙。如果不失去耐心,或许就足够了。可惜帕洛马尔先生失去了耐心,他沿着海滩离去了,和他来时一样紧张不安,而且对一切事物都更加不确定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