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业集约经营 |
释义 | 农业集约经营是与粗放经营相对的农业经营方式。粗放经营是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下,对土地进行浅耕粗作,实行广种薄收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相反,它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总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 简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粗放经营的对称。这是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土地面积有限,而土地的肥力可以不断提高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类型和指标农业集约经营有以活劳动的集中投放为主的,称之为劳动集约型或劳动密集型的集约经营;有以生产资料的集中投放为主的,称之为资金集约型或资金密集型。反映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指标有:单位面积上摊得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劳动时间以及资金占用额等;反映农业集约经营经济效益的指标有:单位面积、单位劳动时间、单位资金的产量、产值、净产值等。 发展过程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程度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自然条件、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时期,农业集约经营的发展程度和模式有很大不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十分宽裕,而其他生产资料则十分不足,所以一般而言,农业的经营方式也主要是粗放经营。到资本主义社会,随着人口大量增长,对农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可垦的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加之其他生产资料的供应日益丰富,提高农业集约经营的水平便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首先是西欧各国加快了农业集约化的进程,其后,新开发的北美大陆也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进入20世纪以后,集约经营已成为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主要路线。由于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是与农业的技术进步同步实现的,所以不仅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集约经营的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也有很快的增长。 中国的概况中国大部分农业地区,在封建社会的中期以后就已经出现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所以农业集约经营有更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农业集约经营主要是靠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活劳动的投放和采用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这种单纯劳动集约型的集约经营,劳动生产率很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也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农业集约经营逐渐转向在土地上增加化肥、农药、农业机械、优良品种等生产资料的投放。但到20世纪70年代末,活劳动的密集投放,仍然是中国农业集约经营的特点。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了一系列活跃农村经济和鼓励农民致富的政策,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农民的投资力量逐渐增强,农业集约经营发展进程加快,由劳动集约型向资金集约型的转化更为明显。劳动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由于中国人多地少,国民经济落后的情况难于迅速得到根本改变,农业集约经营仍需重视活劳动的投放,并且重视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把体力劳动的集约型的农业转变为知识集约型的农业。提高农业集约经营水平的目的在于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为了推动农业集约经营的顺利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管理水平,研究对土地增加投资的最适量和投资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农业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的关系粗放经营是一种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将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分散地投放在较大面积的土地上,更多地依靠自然力来增加农业生产。集约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在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资料比较短缺的条件下,粗放经营比集约经营可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它可以更多地发挥自然力在增加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粗放经营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和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农业生产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一些新开垦的地区,在一定时期实行粗放经营仍有积极意义。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