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牛王庙戏台
释义

牛王庙戏台在山西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毁于地震,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正殿供三王(牛、王、马王、药王),塑像俱存。

简介

牛王庙戏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西北25公里的魏村牛王庙内,建于1293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台。戏台采用乐楼形式,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呈正方形,三面有墙,正面当台口,无前后场之分。戏台的建筑结构为“井”字形框架,顶部有单檐歇山顶或十字歇山顶两种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宝贵的实物资料。

历史沿革

元大德七年(1303年),平阳特大地震,戏台倾塌严重,至治元年(1321年)重修,这是国内发现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古代戏台。戏台坐南向北,平面呈方形,宽7.55米,台基高1.4米,单檐歇山式建筑。四角立柱,前台两根石质角柱上,除雕有“莲生贵子”等花卉人物外,台左前角柱上刻“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年次癸未季春石泉南施石人杜秀”,台右前角柱上刻“维大元国至治元年岁次辛酉孟秋月下旬九日立石”。台周三面敞朗,背部及两侧后部封墙,还保留着宋金乐亭旧制。

1978年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对其进行维修,使其展现了原有的风貌。

牛王庙戏台于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临汾市西北25千米处的魏村牛王庙内,是我国现存戏台中历史较早而且保存完好的一座木构享式舞台。

牛王庙戏台重建于元代至治元年(公元l321年),是一处风格极为古朴的古代戏台。牛王庙占地l69平方米。现存后大殿3间,献亭、戏台各l座。

这座戏台的存在,说明了元代戏剧的发达状况。临汾、运城,古称河东地区,这里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发展的摇篮。

建筑特点

牛王庙戏台从其木结构看,多在四根角柱上设雀替大斗,大斗上施四根横陈的大额枋,以形成一个巨大的方框,方框下面是空间较大的表演区,上面则承受整个屋顶的重量,这种额坊的建筑形制,对需要开间较大的舞台是十分有利的。在元初的魏村、王曲戏台上,两侧后部三分之一处,设辅柱一根,柱后砌山墙与后墙相连,两辅柱间可设帐额,把舞台区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两边无山墙,可三面观看。这类戏台,在山西稷山县马村金墓和侯马金墓中的戏台模型中可为佐证。至于前后台分割的帐幕,在洪洞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的元代壁画中可以看到。但这种建造方式,在元代中后期的东羊、曹公戏台上发生了变化,将两面山墙全部砌起,而观众也就从三面观看变成一面观看了。这种构造方式在明清以后的戏台上基本上得到了沿袭,只是把前台台面加宽,台口分为三开间。

戏台历史

元代戏曲

元代是中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由于元代戏曲的普及,也成就了一大批戏台的建造,牛王庙戏台就是其中之一。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

山西戏曲

山西戏曲历史悠久,特别是晋南地区是我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人们把山西称做是“中国戏曲的摇篮”。山西共有54种地方戏曲,种类居全国之首。因而,作为中国戏曲发展重要标志的戏台自然也就很多,据统计,至今山西保存的古戏台有2886座,其分布几乎遍布山西各个地区,其中最古老的元代戏台有6座。

戏台简介

戏台是指为戏剧演出而建的专门场所。中国古代戏台基本为木结构建筑,从高度讲大致可分为单层、双层两种类型。单层指戏台建在一个台基上,台基一般高度为1米左右;双层指戏台建在通道之上,通道多为山门,高约2米左右。从开口角度讲,可分为一面观、三面观两种,亦有介于二者之间者。

山西戏台

山西境内的村庄,村内有街道,街道一般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者居多。这些街道中,往往有个中心地,有的叫做十字街,有的叫做大十字。这种十字街,往往是村子的中心地带,也是群众集会的集中点和群众文艺活动的集中点。这种集中点上,往往都要设置一处戏台,逢年过节时唱些乡戏。这种戏台,在山西一般的村庄内差不多都有。有些地方戏台,历史悠久,比如山西临汾魏村的牛王庙元代戏台,这是中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戏台。在村庄内建有戏台是相当普遍的。

各地戏台

宁都戏台始建于光绪二年,与“老官庙”南北相对,戏台为木质结构,分前后两台,前台为戏子唱戏时用的,后台为戏子化妆和住宿用的,总长约10公尺,宽15公尺。前台门柱上,有一木刻的阳体朱漆镏金楹联:“或为君子小人,或为才子佳人,出场便见;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天动地,转眼皆空”。戏台的顶上,悬有一朱漆描金的横匾:“声满歌楼”。戏台每年一般用三次,即演三次戏,一次是二月花朝节;一次是四月老官生日;一次是八月禾苗戏。每次演出多则一个月,少则半个月。演戏期间,四周的群众都会赶来,有的纯粹看戏,有的做生意,有的赌博,有的嫖娼,有的走亲戚无花八门,应有尽有,人山人海,酒店饭店天天客满,非常热闹。这每年的三次戏又叫“行份戏”,戏价来源于生男孩的,结婚的,生意发财的,各店摊派捐献的,赌博桌上的等等。唱戏的内容大都是湖南戏,每年都相同。有时,也会联合其它的地方举办一些活动,如,八月初,请宁都的戏班来唱采茶戏,纪念许旌真人。

宁波城隍庙戏台.过去庙中的除中大殿、后大殿各有一大戏楼外,两旁厢楼还各有两小戏台。今存的中大殿戏楼,为城隍庙的精髓。整个建筑的大小部件都饰有传统的朱金木雕,内容以戏曲故事为主。

旅游贴士

气候

临汾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特点极为显著,年均气温10.7℃,一月零下4℃左右,七月26℃。年降雨量555毫米。无霜期为180天。

交通

全区交通四通八达,南同蒲铁路纵贯区境南北,大运公路、临汾至平顺河口、晋城至禹门口、大宁至临猗、临汾至大宁、临汾至吉县七郎窝等干线公路和隰县石口至孝义桃红坡、霍县至石楼、襄汾至乡宁、隰县至永和、临汾至浮山等支线公路和众多的简易公路,纵横交借,创成了较完整的交通网。此外,太原至临汾开辟有民用航空线。极为方便。

购物

特产有临汾、襄汾的麻纸、浮山的民间剪纸。候马的皮影、乡宁的紫砂工艺品、冀城的 都砂锅,曲沃的烟叶,隰县的金梨,永和的红枣、古县、安泽的核桃、红果等,都享有盛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2: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