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利乡 |
释义 | 宁利乡政府驻地位于县西部25公里,总面积335.81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耕地面积20324亩,辖5个行政村,70个自然村。居民有僳傈、普米、彝、汉、摩梭等民族。 历史沿革民国设治局时,属利绵乡。建国后,1950年属卫宁区。1956年,改称三区。1958年成立宁利公社。1962年,改称宁利区。1987年改为宁利乡至今。 地理与资源坝区主产稻谷、玉米、小麦;山区主产马铃薯、荞子、燕麦。兴修水渠10条。 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野生中药材虫草、贝母、雪茶、岩菖蒲、血膝、五味子、土三七、草乌、三分三等。有乡办中学1所,小学26所,其中完小9所,在校学生1830名。有卫生院、电影院、文化站、农科站、蓄牧售医站各一处,各行政村均通公路。多数自然村通马车路。 宁利乡位于宁蒗县城以西26公里处,乡里居住着汉、彝、傈僳、普米等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总人口的60% 乡里的白草坪村委会、长坪村委会、牛窝子村委会位于山区,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加之崇山峻岭耸立对峙,河流沟壑纵横交错,山高坡陡,地理环境条件较为恶劣,人民居住分散,交通、信息极为闭塞。 人文地理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乡的劳作还比较原始,气候多变。 坐落于长坪村委会的药山,风景秀丽,有很多野生药材和珍惜的动植物,药山顶部有一湖泊,名曰青龙海,药山上有大片的杜鹃花丛,还有成群的牦牛。 民居坝区多为土木结构,而山区多为木楞房。山区交通不便,饮用水困难,有的地方需要背水,信息闭塞,保留了比较原始的民族文化和风俗,民风淳朴。 经济发展2005年末,全乡总户数3264户,总人口12850人,其中农业人口13201人,出生人口116人,死亡人口69人。全乡年末耕地面积12858亩,其中水田4237亩,旱地8621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0.97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229亩,粮食产量3509吨,人均有粮253千克。 年末,全乡生猪存栏12132头,出栏6904头;大牲畜存栏7378头,出栏753头;羊存栏15428只,出栏4852只。 基础设施全乡五个村委会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和通电话。 全乡有903户通自来水,有 49户饮用井水,有 1921 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3.78%)。有2561户通电,有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655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85.03%、1.33%和54.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4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6户(分别占总数的41.37%和26.76%)。丽宁公路穿过我乡,乡政府距离宁蒗县车站25.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25.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7辆,农用运输车17辆,拖拉机67 辆,摩托车37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 4176.00亩,有效灌溉率为33.3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3031.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3亩。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5 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0户;建有小水窖8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04户。该乡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和木楞房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6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60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产业发展6月14日,宁蒗县宁利乡烤烟开始进行揭膜提沟培土。目前全乡烤烟揭膜培土工作已全部结束。培土后田烟墒40CM,地烟墒高35CM,培土后的烟田做到了主沟、腰沟相通,沟无积水、烟墒无杂草。总结揭膜培土的经验认为:宁利乡烤烟揭膜培土较适宜的时间为移栽后35-40天,适时揭膜提沟培土,有利于促进烟株不定根生长,提高烟叶产量、质量。烟农通过去年揭膜培土示范,今年揭膜培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特色产业全乡坝区各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核桃、雪桃、雪莲果、鱼腥草、秦艽、板栗等特色产业; 山区和半山区各村在发展畜牧业特色的同时,发展白芸豆、荞麦、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 农村市场由于丽宁公路的建成,乡政府所在地到宁蒗县县城乘车只要半个多小时,我乡到宁蒗县城很方便,从而大大提升了我乡特色产业的销售额,辣椒、核桃、板栗等主要销往县城,需要购买的大部分日用品均从宁蒗县城购买。也正是因此,该乡的集贸市场几乎没有发展,始终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只有到了逢年过节的时候山区居民下来购物才会比较热闹,产品也才比较丰富。下午集市一般处于停市状态,街面冷清。 人口卫生全乡现有农户3012 户,共有乡村人口 13501人, 其中男性 6881人,女性 6620 人。其中农业人口13280 人,劳动力5933 人。该乡以汉族和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普米族、傈僳族、壮族、纳西族、藏族的混居地)。该乡人民群众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我乡建有村卫生所5个,有乡村医生9人;建有乡卫生院一个,有医生6人。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要求,低收入者群体,常常有家庭因病而陷入贫困,对于这部分群众而言,更需要基本的医疗保障。 文化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优先发展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之策。2003年至2005年,我乡开展了深入持久地宣传工作,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动员流失学生返校,积极争取上级援助,划拨救济大米,救助贫困学生,通过努力,2003年中学适龄少年668人,初中在校学生730人,毛入学率109.3%,小学入学率达99%,基本达到普及要求。在扫除青壮年文盲方面,2003年培训人员557名,开办了8个扫盲巩固提高班,对2001年的脱盲人员进行了培训,2005年“两基”工作基本达标,通过省市验收,这个“两基”教育工作共投入经济逾10万元,同时,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维修了9所玩小校舍,新建了乡中学办公楼。 截至2007年底我乡建有小学 18所,校舍建筑面积 9359.00平方米,拥有教师80人,在校学生630人,宁利中学距离宁利乡政府1.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391人,其中小学生1597 人,中学生794 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