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宁国 |
释义 | 地处皖南山区东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呈扇状北流,在河沥溪附近汇成水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矿藏有石灰石、陶土、煤。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等。 中文名称:宁国市 外文名称:Ningguo 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下辖地区:南极乡、港口镇、仙霞镇等 电话区号:0563 邮政区码:242300 地理位置:安徽东南部 面积:2447平方千米 人口:38万 车牌代码:皖P 土特产: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 旅游景点(恩龙世界木屋村 夏霖风景区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方塘世京果园) 宁国名片(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山核桃之乡 中国元竹、竹子之乡 中国前胡之乡) 地理位置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隶属于宣城市,1997年3月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基本介绍邮编:242300 代码:341881 区号:0563 拼音:Níng Guó Shì 英译:Ningguo County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南与浙江省毗邻。总面积2447平方千米。总人口38万人(2007年末)。全市辖6个街道、8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汪溪街道、竹峰街道、天湖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方塘乡、青龙乡。市政府驻西津街道办事处。 自然资源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旅游景点恩龙世界木屋村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是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洽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总投入资金为1.2亿元,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 本景区起点高,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负氧离子含量高。开业以来,以优美的园林风光、鲜明的民俗风情,清新的绿色生态和温馨周到的服务,接待了200余万国内外游客。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夏霖风景区宁国夏霖风景区位于宁国市中溪镇境内,距市区仅29公里,境内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云集众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誉。“Y”形河流两侧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林绝壁、云锁幽谷 最妙景观有:龙潭瀑布落差10余米,如白练悬壁,溅起白莲朵朵,潭面有天然石联成三维桥;两石山并立,狭缝仅4米,形成“一线天”,浅溪穿峡流过,风和日暖时数百彩蝶翩翩起舞;龙头坎石壁高耸入云,谷底深潭波光粼粼;三级瀑布和连环石鸡凼,如观音洒水终年不枯。景区内有马羚羊、穿山甲、斑狗、娃娃鱼、夹板龟等稀有动物,富产鲜笋、银杏、香菇、薇菜。 特色风景: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以飞瀑、神潭、深涧、怪石、险峡独具特色的景观,被誉为“五绝天下景”;又以星罗棋布,各具千秋的大小瀑布,被誉为“东南第一瀑布群”。 这里有红军遗榻,古刹钟声。民间传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置身这原生态的神奇美景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奇景天成,秀甲东南,尽享自然美景。 户外运动,农耕休闲,放飞出尘心灵。 木屋瓦灶,原始生态,感悟人生真谛。 军榻古刹,情系千秋,领略岁月烟云。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覆盖了青龙湖及周边乡镇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0平方公里,正在整合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宁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被专家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青龙湖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蓄水9.41亿立方米。湖面延绵34平方公里,有38个岛屿,湖光山色、绚丽多姿;板桥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有5万多亩连片的天然甜槠林,是北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此外境内的石柱山、高峰山更是风景独特,还有近期探明的板桥古溶洞群等,均极具开发价值。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详规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已开始启动,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建设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影视基地和观光生态农业等项目。 方塘世京果园“世京果园”农家乐地处安徽宁国风景秀丽的港口湾水库上游,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 宁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宁国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海螺”牌水泥、“鼎湖”牌密封圈、“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凤形”,“中鼎”,“司尔特”,“东旭”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和农产品加工区正在建设之中,新型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初具雏形。 投资环境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宁国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境内交通道路建设不断加快,逐步融入苏浙沪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现有1座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的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已并网发电,由1座220千伏、1座110千伏和16座35千伏变电所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覆盖全市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10月26日《中小城市绿皮书》分别公布了2010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名单。我省宁国、肥西入选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其中宁国市从上一年的第9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92位,肥西首次入榜列98位。霍山、繁昌、南陵、怀宁、肥西5县入列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名单,排名分别是第21、33、49、65、82位。在“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名单中,宁国、繁昌、霍山、肥西、肥东入列,宁国市还成为全国首批“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调研基地”。 行政区划现辖6个街道,5个乡,8个镇。 ·西津街道办事处 ·河沥街道办事处 ·南山街道办事处 ·汪溪街道办事处 ·竹峰街道办事处 ·天湖街道办事处 ·中溪镇 ·港口镇 ·云梯乡 ·南极乡 ·宁墩镇 ·万家乡 ·梅林镇 ·仙霞镇 ·霞西镇 ·青龙乡 ·甲路镇 ·方塘乡 ·胡乐镇 历史沿革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古代历史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县,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年—263年)改属故鄣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县属之。南北朝沿旧制。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怀安,宁国县入宣城县。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县,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0年)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县,属宣城郡。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明、清相沿。 现代沿革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宁国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且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县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1997年3月11日撤县设市,宁国县改称为宁国市。 1997年撤县设市后,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河沥溪镇80079、港口镇 15487、中溪镇 11341、石口镇 10020、霞西镇 9048、胡乐镇 12992、宁墩镇 12502、狮桥镇 11876、梅林镇 8828、山门镇 18989、甲路镇 9697、仙霞镇 11300 、天湖镇 4682、板桥乡 2668、 方塘乡 11665、姚高乡 8252、汪溪乡 10574、畈村乡 15137、平兴乡 13048、云梯畲族乡 6142、杨山乡 8218、南极乡 11234、万家乡 14314、桥头乡 6757、庄村乡 6575、虹龙乡 14516、竹峰乡 13204、青龙乡14786、太平乡 7911。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峰乡、方塘乡、青龙乡。 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历史渊源“一担箩筐下江南”的故事在安徽宁国民间流传,这个故事说明宁国和广水近代的渊源关系。近年来,有部分祖籍应山的宁国人回到广水寻根问祖,他们通过民间组织、通过新闻媒体表达寻亲意愿,但由于年代久远、社会变迁、记忆模糊,许多人无功而返。 根据访谈对象的口述和《宁国市志》记载:“清咸丰年后,受战乱影响,本地生灵涂炭、十室九空,后大批移民相继迁入,其中以鄂之应山人居多。”根据调查资料显示,今天的宁国市人口构成中,80%是外来移民的后代,而在这些外来移民中,应山人就占了80%,这些应山籍移民后代中,广水籍(原应山县)就占了一大半,今天宁国38万人口中,广水人约占20万人左右。在今天的宁国市河沥溪办事处,还保留有一条楚风浓郁的湖北街,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几乎全部是应山人的后代。 百姓生活人口增长控制成效突出。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76377人,比上年减少3036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7.45,死亡率千分之5.33,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2.1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3532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7元,增长6.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685人,其中:职工11477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615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24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700人,发放失业金382.5万元。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925人,共征缴医疗保险金1308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个,收养1008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060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56.6万元,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个,从业人员269人,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8个。全年安置496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6万人;第二产业6.9万人;第三产业6.7万人。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1万人,城乡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5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561个,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 科学技术和教育科学事业持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项,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2422人。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0万元,增长39.5%,跻身全国首批20个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品18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内科技企业35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9所,在校学生6061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901人,增长24.1%;初中在校生17619人,减少12.6%;职业中学在校生6576人,增长41.3%;小学在校生24240人,减少3.1%;幼儿园在园人数5266人,减少6.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成人技校共培训学员4250人,有905人参加本、专科学历培训,900人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12所宣城市示范学校,6所本市级示范学校。 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4年,全市共放映电影500余场次,观众2万余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该市演出60余场,市图书馆公共图书藏书4.3万册,《今日宁国》全年发行123期,共73.8万份,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三馆”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9个,电视台全年编发新闻专题70期,电视新闻1306条,广播稿件7738条,专题365期。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广播人口覆盖率9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共设置1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拥有卫生即技术人员1770人,医疗床位12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床位3.4张。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打89.4%,共补偿1.27万人次,补偿金额627.2万元。1.29万平方米的健康大楼投入使用,华泰医院正式开业,传染病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4年,全市共组织举办各类比赛与体育竞赛22次,参加人员1.2万人次,在各项比赛中,分别获省农运会两个单项第五名,省体育大会男子乒乓球团体第三名,宣城市田径锦标赛团体第三名。全市小学体育达标人数2.45万人,中学体育达标人数2.98万人。 城市建设城市和交通建设继续加强。2004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编制完成城市给排水、市政路网等专项规划,贯通中溪中路、山门中路,改造了津河西路和北圆路,完成了宁国大道主体工程,加速推进济川大桥、东津河大桥建设。S215线排卅段建成通车,新建村级油路26.7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进行大气监测4次,水质监测18次。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43%;粉尘排放达标率8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04万元。 生态状况地形地貌:属天目山和黄山余脉交错形成的皖南山地丘陵区。平均海拔300-500米,境内最高峰为西部的高峰山,海拔1153米,境内峰峦叠嶂、南高北低。 河流:境内有东津、西津、中津三条主干河流,并在市区东北部交汇形成水阳江源,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全市绿色植物覆盖率达85%,森林覆盖率达67.1 %。 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多样,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96种。 生态农业资源:现有林地18.3公顷,以元竹 、雷竹、毛竹和山核桃为主的大宗生态农产品开发已形成规模,早笋、笋干、生梅、高山茶、银杏、板栗、香菇、木耳、水果、中药材以及高山蔬菜产量大,品种多。 生态旅游:自然天成的夏林风景区、石柱山风景区、道场坪风景区、天国侍王洞风景区、红色旅游基地、板桥自然保护区尚待开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正在启动建设,此外被列入《中国名胜辞典》的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等名胜景观保护良好。 生态保护:宁国市大力实施了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建立了全市生态保护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性项目建设,禁止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被列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市。 宁国名片中国耐磨铸件之都宁国被称为中国的“耐磨铸件之都”,截止到2009年底,在安徽省宁国市工商局注册的耐磨材料企业有119家,年产量5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市场的1/5。全年实现工业产值36.2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17.7%,较上年同期增长36.7%。其中:规模企业数已达79家,较上年同比净增20家。规模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4.4亿,占规模企业总量的18.2%,较上年同期增长42%,实现利税近2.5亿。凤形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宁沪钢球、东方碾磨、诚信公司、开源电力和耐磨配件总厂等6家企业跨入亿元企业行列;中信耐磨、中德碾磨等15家企业产值超过3000万。耐磨企业的快速扩张与繁衍,特别是“耐磨铸件之都”的获得,有力推动了耐磨铸件产业集群的发展,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均在35%以上。耐磨铸件行业汇集了12余亿的资产规模,年生产能力已达70余万吨,已形成磨球、铸件、锻球、衬板、钢球模具等8大系列100多个产品,品种较为齐全,市场竞争力强。凤形耐磨材料公司以12万吨年生产能力雄居亚洲之首,世界第二。 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宁国,这个总人口仅有38万的安徽省县级市,近年来依托中鼎集团、亚新科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培育汽车橡胶零部件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强劲的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已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 据介绍,宁国汽车产业园于2005年建成,总投资8亿元。现有400家企业入驻,其中生产汽车橡胶件企业达到75家。较为知名的中鼎集团主要为美国通用进行配套,其70%的产品均实现了出口。今年第三季度,该集团实现出口创汇1627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出口创汇占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3%。为将宁国汽车橡胶件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宁国市又投资3亿元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园区的建设,以创新技术带动汽车产业园的同步发展。预计今年汽车产业园总产值将达30亿元。力争至2010年,园区内的规模企业达到30家,形成60余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全国知名、省内最大、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级汽车橡胶零部件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宁国市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进程,重点鼓励和支持发展了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培育了飞达、源光等全国行业的佼佼者。目前,我市共有电子元器件企业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家,2009年规模以上电子元器件企业共完成产值19.5亿元,随着飞达、源光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合资进程的加快,固定资产的加大投入,企业规模将得到迅速扩张,也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增长。安徽飞达集团率先在全国同行业中建立“电容器研发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升级,使产品质量、产量及综合实力稳居中国电容器行业首位。伴随着总投资4.2亿元飞达工业园及配套园区的建成,将形成15亿元综合生产能力。近三年的递增幅度达30%。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 中国山核桃之乡山核桃属胡桃科落叶乔木,可谓全身是宝。果实为优良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果仁香脆可口,营养价值极高,是名细糕点佐料。果仁含脂肪油34-36%,其中90%以上属于亚油酸,药用价值很高;含蛋白质20%,为高营养木本蛋白质,具有独特保健功效。有润肺滋养、益胃、养颜、乌须发等作用。我市山核桃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截止2008年,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24300公顷,2007年山核桃的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8000吨。随着山核桃基地规模扩大,运销、加工业应运而生,已经形成山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 中国元竹、竹子之乡近年来,素有“中国竹子之乡”、“中国元竹之乡”和“全国经济林示范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市”的宁国市,立足本地丰富的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竹业富民工程,不断加快竹业经济发展步伐,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市已拥有竹材、竹笋加工企业百余家,竹材加工率达到50%,竹笋加工率达到40%。2009年,该市实现竹业总产值7.2亿元。 中国前胡之乡2010年,我市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前胡之乡”称号,同时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我市立足良好的生态及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市农业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来重要培育,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扩大种植面积,培育骨干龙头,宁前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市前胡产量在全国具有了较大市场占有份额和知名度。 交通区位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皖赣铁路、省道215、104标准二级公路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均穿境而过,距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接口仅40公里,规划中的溧黄高速公路和皖浙高速将在市区交汇。市区距上海290公里车程,距省城合肥240公里车程,距杭州160公里车程,距南京220公里车程,距黄山风景区140公里车程。 民航、国际空港:宁国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50分钟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20分钟车程,距芜湖、黄山机场均只有90分钟车程。 港口、水上运输:宁国至上海港集卡运输时间约为4.5小时,至芜湖港运输时间为90分钟。 现代农业重点是木竹用材林、盆景花卉及优质苗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出口无公害农产品栽培基地、优质畜禽养殖繁育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工业宁国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初步形成了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电子元器件等三大产业集群,建材矿业、化工医药、塑料包装、食品加工、木竹制品五大优势产业,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涌现出“海螺”水泥、“鼎湖”密封圈、“凤形”耐磨材料、“飞达”电容器、“双津”牌塑料薄膜、“司尔特”复合肥等一批名牌产品。2008年,全市规模企业总数达到233家、亿元企业26家。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18.1%;引进省外资金4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10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99亿美元,增长46.3%,其中出口1.69亿美元,增长54.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增长31.1 %。11家企业跻身全省民营企业百强行列,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1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3项,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16个著名商标、22个省级名牌产品。28个项目列入省“861”计划。被评为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列为国家和安徽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市。 其他产业建设大宗农特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花卉苗木及竹木制品交易市场,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及其他专业特色市场。加快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夏林风景区及其他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发展现代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旅游产品。 基础设施:继续加快宁国境内省道干线建设,完善市域公路网,提高等级,推进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加速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绿地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私立学校、高档宾馆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友好城市广水与安徽宁国市 2008年9月21日,“安徽宁国·湖北广水缔结友好城市签约仪式”在宁国市会务中心隆重举行。双方同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促进两市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贸易往来,积极开展科技、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市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发展。 广水市市长周静与宁国市市长牛传勇代表两地签订了《友好城市协议书》,并互赠了礼品。双方表示,此次友好城市的缔结,标志着两市友谊、合作、交流、发展将迈入一个新阶段,必将为两市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宁国特产山核桃 2005年2月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宁国山核桃实施原产地域保护。这标志着宁国成为山核桃的原产地,“宁国山核桃”成为山核桃的正宗品牌。 山核桃是一种带有极强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原生的野山核桃历史久远,明万历群芳谱和清康熙广群芳谱均有记载:“南方有山核桃,底平如槟榔,皮厚而坚,多肉少瓤,其壳甚厚,须椎之方破。”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属于稀特产品,其中以宁国产山核桃品质为最佳,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 宁国的山核桃久负盛名。早在清嘉靖二十八年间《宁国县志》即有记载:“宁国山多,产山核桃,初生未去皮似桃,故名。”宁国山核桃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色味香美、果仁清脆可口,具有润肺滋养、益胃养颜、乌须黑发之功效,是安徽乃至中国的名优特产。 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目前,宁国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9300公顷,最高年产量3249吨。初步形成山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 茶叶 自唐末以来,宁国板桥高峰茶,因品质优异遐迩闻名,并见诸史册。 民国25年间(1936年)《宁国县志》载:“宁国产茶以板桥高峰为最,色绿而味香醇厚,若改良焙法,不亚龙井”。说明高峰山脉诸峰所产茶叶品质优异,可与龙井茶相媲美。 1984年,县农业部门茶叶科技人员利用宁国茶树群体良种“黄花山大叶种”和“猪耳茶”种茶树芽叶试制成功了“黄花云尖”名茶。在1984年5月宣城行署特种茶生产座谈会上,“黄花云尖”获得一致好评。1985午5月,在安徽省新名茶良种优质茶评选会上,“黄花云尖”品质名列前茅,被推荐参加全国评比。1985年6月,“黄花云尖”被评定为全国十一种新名茶之一,并获得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和奖杯,从而结束了宁国无名茶的历史。1989年7月,农业部在西安举办全国名茶评比会,“黄花云尖”名茶再次被审定为全国名茶,再次获得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证书。宁国的“龙潭翠毫”茶于1987年被评为安徽省级名茶。“双狮眉秀”茶获澳门发明城中心1995年度第六届国际新优发明技术及产品评选展示会金奖证书和奖杯,1997中国国际茶会银奖。 “野兰香”名茶获得’97中国国际茶会金奖。“虹龙绿剑”名茶于1995年和1998年两次获得安徽省省级名茶。 天思“野兰香”茶叶产于宁国市板桥省级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具有“两优一特”的特点,即优越的生态条件,优异的兰花香内质,特殊的燕尾状外形。1997年5月,野兰香茶通过省科委组织鉴定。专家们对该茶的评语为:外形——燕尾形,舒展、平直、匀齐、完整、净度高,色泽绿翠显毫;内质——兰花香,高雅,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味有花香,叶底嫩绿明亮,朵形。同年,在北京’97中国国际茶技术及茶文化交流会暨’97中国国际茶叶展览会上,野兰香茶被评为国际新名茶,荣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颁布的金奖。 2006年,在安徽省茶叶博览会上被评为“全省十大创新名茶”称号。 “天思”野兰香茶主要产区在板桥自然保护区内的王母庵、星岭脚、大河口和大黄山等地,该处崇山峻岭,层峦迭嶂,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共生,自然生态群落保存完好,原始森林未遭破坏。茶园均分布于森林覆盖下的溪旁两岸,直射光少,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体内优良品质的形成。森林中的兰草花遍地皆是,叶出幽雅的芳香,被新萌发的茶树芽叶所吸附,制出的茶叶大都带有兰草花香。因此,野兰香茶,不仅兰花香气高,而且滋味醇厚鲜爽。 “天思”野兰香茶自1994年研制成功以来,以其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内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南京、合肥、芜湖等城市,外销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笋干 笋干是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一种干菜,为味鲜色美,脆香爽口,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具有排除人体脂肪剩余物的功能,烹调方便,耐贮藏,易保存,易包装运输。 宁国笋干系列产品有条笋、焙熄、肥挺、脱挺和小挺等五种。其中焙熄,是平均从100公斤上等债券笋中仅取5-10公斤笋尖经过精制而成的,为“宁国笋干”之珍品,畅销国内。远销港、澳地区及日本、欧美等国家。近年来又开发生产出小包装的五香笋片、笋丝,为茗品、旅游食品中佳品。 宁国笋干加工工艺考究,主要工艺流程:采集——去壳——蒸煮——烘烤——成形——分级——装篓。用垫有箬叶的竹篓包装,具有清香味、保湿、耐藏、不霉变等作用,一篓为1公斤,25篓为一挺。 宁国笋干竹基地面积大,笋干生产规模大,目前全市笋干产量达500吨左右,为宁国一大特色产品,位居安徽省第一。宁国笋干主产区位于天目山北麓乡村,以云梯畲族乡为最,其次有仙霞、杨山、万家、狮桥、庄村、南极等乡镇。 板栗 板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栗子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含淀粉51-60%,蛋白质5.7-10.7%,脂肪2-7.4%,维生素A、B1、B2、C及钙、磷、钾等矿物质,普遍用于食品加工,烹调宴席和副食。栗子生食 、炒食皆宜,糖炒板栗、拌烧子鸡,喷香味美,可磨粉,亦可制成多各菜肴、糕点、罐头食品等。栗子贮藏保鲜,可延长市场供应时间。板栗多产于山坡地,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属于健胃补肾、 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板栗全身是宝,树干材质坚硬,纹理通直,防腐耐湿,是制造军工、车船、家具等良好材料;枝叶、树皮、刺苞富含单宁,可提取烤胶;花是很好的蜜源。板栗各部分均可入药,栗子能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称作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