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娘娘庙
释义

娘娘庙,寺庙名称,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娘娘庙。本词条介绍9座比较有名的娘娘庙,分别是:1.山东临沂娘娘庙,2.四川成都娘娘庙,3.辽宁大石桥娘娘庙,4.北京市奶子房娘娘庙,5.天津娘娘庙,6.陕西漫川娘娘庙,7.河北拳夫人娘娘庙,8、河南省邓州市白牛乡娘娘庙,9、新疆天池娘娘庙。

1.山东临沂娘娘庙

娘娘庙位于山东临沂城西北兰山街道庙上村。始建年代不详,北宋景德年间、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修。庙长10.6米,宽9.4米,歇山式顶,顶上走兽等饰型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有一明两暗的3间殿堂及前廊。

该庙门朝东,意在龙女观海。庙前原有柳毅庙、关帝庙、钟楼、戏台等建筑,现仅存干围8.2米的古银杏树一株。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四川成都娘娘庙

简介

四川成都文殊院后的西马道街古娘娘庙,相传是刘备的家庙,在那里居住了八十个年头的孙至兴老人,七岁时就到此出家为道。在她一生中,她亲历了老成都三月三“喜神会”的热闹景象,文革时期娘娘庙所遭受到的破坏。说起那已经消失了的古老殿堂和旧民俗活动,孙至兴老人就滔滔不绝……

八十年前,简阳一个普通农妇向灶神许愿,让自己的女儿出家。七岁半的孙至兴就这样来到位于成都西马道街的古娘娘庙,成为一个小道姑。在师爷许原德的教导下,年幼的孙至兴很快熟悉了这个拥有三清正殿、祖堂、真武殿、观音殿、黄金楼等近三十个殿堂的大地方。她每天穿梭在各个殿堂里,布置供品,打扫清洁。她最感兴趣的,是庙宇里供奉的两个用上等白果木雕刻成的栩栩如生的娘娘塑像,来拜的人也特别多。有些香客对她说,这是送子娘娘的塑像。但送子娘娘怎么会有两位呢,这两位娘娘到底是来自何方的神圣,一直让孙至兴疑惑不解。

三月初三喜神会

庙宇里的生活,永远是拜神和诵经,单调且枯燥,平日里只有些香客前来。孙至兴最盼望的,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传说这一天是送子娘娘的生日,成都的百姓都会到古娘娘庙、延庆寺等庙宇玩耍,参加热热闹闹的喜神会。

关于这一天古娘娘庙的盛况,清人傅崇矩在《成都通览》中早有记载:“用木雕之四五寸长童子、童女若干,在神殿前抛掷众人处,待人争抢……”说起当年的情形,孙至兴老人很是高兴,她说这是她一生中所见过的最有趣最热闹的场面,她一边比划着瘦削的手臂,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喜神会那天最有趣的是抢童子。会首(出钱操办盛会的人)事先准备好许多木头雕刻的小童子,抛给拥挤在殿堂外的老百姓。据说谁抢到童子,谁家就会得子,延续香火,人丁兴旺。那些想要孩子却一直没能如愿的妇女,抢得最卖力,往往是三四个妇女争抢一个童子,你扭着我的胳膊,我压着你的脑袋,谁也不肯放手,闹得个个面红耳赤、头发蓬乱,哪怕叠罗汉一般跌倒在地,也绝不罢休,逗得围观的众人大笑不止。

“挂灯”

而庙宇附近的街道也是被挤得水泄不通,这里往往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伸长脖子,等着看刺激的“挂灯”和“鸡脚神”的出场。不一会儿,“挂灯”的人出现了。他们个个光着膀子,用细细的镔铁穿过手臂、后背、胸口的皮肤,挂上点燃的油灯。他们强忍着疼痛,慢慢在街道上踱着步子,额头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水。挂灯挂得最多的人,全身上下都是燃烧的油灯,起码有一二十盏。据说是为了向神乞愿。这样可怕的场面,让孙至兴着实目瞪口呆了很久。后来,她才知道,这些敢“挂灯”的人都是成都各码头的袍哥大爷及他们的手下。

“鸡脚神”

比起“挂灯”,“鸡脚神”就有趣得多了。“鸡脚神”其实就是踩高跷的人,装扮成无常或妖怪的样子,以娱众人。“鸡脚神”的嘴巴上贴着长长的血红色假舌头,脚上拖着铁镣,扮着怪相到处捉人,围观的人装作害怕的样子四处逃散。孙至兴说,年年都是如此,没什么新花样,只有一次最特别。那一次,装扮“鸡脚神”的艺人颇花了一番心思,那长长的假舌头竟然是一整条肥肠做的。他把肥场全包在嘴巴里,到了人多的地方,“哇”就吐出来,吓得一些小孩子当场大哭。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每次吐出来后,都得有个帮手去帮他把肥肠塞回嘴里去。而他脚上的铁镣也不同寻常,拖动起来“哗哗”作响。因有这位敬业的艺人,那年的游行队伍兴致特别高,拥着“鸡脚神”从西马道街一直走到青龙场,方才返回。“喜神会”结束后,这位艺人在古娘娘庙歇息,向孙至兴大倒苦水:“拖着铁镣走了那么远的路,脚都肿了一圈!”

“娘娘”走红成都

三月三“喜神会”在1949年以前,一直都是成都市民所熟悉的民间节日,“抢童子”、“挂灯”、“鸡脚神”等节目,在成都的各个庙宇也都几乎雷同,但有一项民俗,是只有古娘娘庙才有的,那就是“送娘娘出嫁”。孙至兴说,“喜神会”那天,大家把两个娘娘像从神坛上抬下来,用清水给她们沐浴,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好后,用轿子抬着上街游行,表示她们出嫁。这是个非常特殊和奇怪的民俗。

一开始,孙至兴也不明白这个习俗的渊源,她便询问师爷许原德。师爷告诉她,古娘娘庙本是三国时蜀汉皇帝刘备的家庙。刘备死后,魏军进攻蜀国,后主刘禅害怕得不得了,下令投降。刘备的孙子刘谌本想出兵誓死抵抗,却没有得到同意。悲愤的刘谌于是来到家庙,哭告先主刘备,然后杀掉自己的两个妃子,自己跑到成都南边的惠陵墓前拔剑自刎,以死殉国。孙至兴这才知道,庙里供奉的两个美丽的娘娘像,并不是送子娘娘,而是殉国的两位刘谌妃子,古娘娘庙也因此而得名。

其实,孙至兴的师爷的这番话也是从他的前辈那里听来的。古娘娘庙到底是不是刘备的家庙,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王家佑等学者都对古娘娘庙做过考证:刘备即位于成都五担山南,也就是今天的署前街附近,古娘娘庙位于五担山东边,很可能是刘备家庙。史料记载,刘谌杀妃正是在家庙之中。所以后人用送娘娘出嫁的奇怪民俗来怀念两位妃子。

重新“热闹”起来

1937年的一天,孙至兴正在殿堂里忙着做事,忽然听见几只鸦雀从屋檐上飞过来,刺耳地尖叫着,往她身上撞。她马上知道师爷出事了。这些鸦雀是师爷的朋友,师爷有个镔铁大桶,满满地装着花生胡豆,那群鸦雀常常站在师爷的肩膀上,用嘴扯师爷的耳朵,讨要食物,很通人性。孙至兴匆匆赶到师爷那里,师爷已经羽化。不久后那些皈依弟子等也匆匆到来,原来鸦雀们已经飞到各个弟子家用同样的方式报了信。师爷的羽化,意味着古娘娘庙里的唯一一个男子不在了,守护此庙宇的担子,落在了孙至兴和她的师傅彭明珍这两个柔弱女子身上,古娘娘庙也开始命运多桀。

1949年后,曾经香火缭绕的古娘娘庙,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大杂院,陆陆续续搬进来好几十户人家,住进了古娘娘庙的二十多间殿堂里,昔日香火缭绕的庙宇成了人们洗衣、吃饭、打麻将的场所。而最宽阔的正殿,也成了街办织布一厂的厂房,工人们在这里摆好织布机,热火朝天地进行生产。面对这种情景,孙至兴虽然不舍,也只得离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庙宇,还俗回到了简阳老家,她的师父也离庙而去。直到1953年,孙至兴方才重返古娘娘庙。这时庙宇里的殿堂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不堪,光景已大不如前。孙至兴看着红漆剥落的木柱和失去色泽的神像,十分难过。但她没有想到,一场更大的劫难即将降临。

在文革这段特殊的年月中,成都的庙宇十有八九难逃厄运,古娘娘庙也不例外,往日人们顶礼膜拜的神像都被搬下神坛,砸成碎块。提及此事,孙至兴只是摇头,“可惜了,那两个娘娘像那么漂亮,都打碎了。别说是木雕的娘娘像,就连铜做的玉皇大帝像和丘祖像,那么硬,那么重,一个四十多公斤,一个三十多公斤,都被砸成了碎片。”

眼看着殿堂毁坏,神像全无,孙至兴的师父彭明珍气得一病不起,住进医院。一天下午,她执意让孙至兴把她悄悄背出医院,回到古娘娘庙,不久在病榻上含恨去世,只留下孙至兴一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师父羽化后,打砸庙宇的人经常来这里转悠,孙至兴把重要的经书藏在自己的住处三观殿供台下的角落里,自己仍旧早起诵经,在神案上点上油灯、献上贡品。曾有一个年轻人带着一大群人怒气冲冲地来到三观殿,叉着腰望着孙至兴。孙至兴熟视无睹,依然虔诚地做着自己的事。这个人在那里站了很久,最后默默地出门去,跟他同来的人说:“走吧,以后别来了,让她在这里住下去。”

“兼职”青羊宫

孙至兴如此“大胆”的举动,反而保住了古娘娘庙,那些她藏起来的经书也得以留存。但随着搬进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多,古娘娘庙还是不可避免地消失了,最后只剩下一间小小的三观殿,成为古娘娘庙最后的殿堂和孙至兴的安身之处。

三观殿的破旧,可以用几欲坍塌来形容,篾条编成的墙壁,糊着些纸泥和石灰,前面是神像,后面就是孙至兴的木床。由于香客稀少,不仅修缮没有着落,甚至连贡品也成了问题。孙至兴说:“其实都无所谓,庙子虽然破,也可以住。贡品简单,也是我敬神的心意。我只要有一碗稀饭,就会贡半碗。”孙至兴一直过着这样艰难的日子,直到1983年才得到些改变。

1983年,青羊宫恢复开放。当时成都的道教师父寥寥无几,孙至兴被邀请到青羊宫兼职,看守三清殿。孙至兴还得自带饭钱,到青羊宫“上班”,早晨去晚上返回。“那时的青羊宫条件很简陋,连一条板凳也没有,我只能找块红砖垫着坐。不过我还是把三清殿弄得很好,我把三个大花瓶摆在神案上,放香客们送的鲜花,非常漂亮。”对于自己在青羊宫的表现,孙至兴很满意。但当青羊宫在成都的名气越来越大、香火越来越旺时,她最终还是没有留下,回到了古娘娘庙,一直守护至今。

三观殿的墙壁上,贴着刘谌和两位妃子的画像,也有香客来膜拜。前些日子,还有位刘姓外省人来过,拜了刘谌,捐了几千元钱,说是想认祖,孙至兴用这些钱修缮了庙宇的墙壁。“只要我活一天,庙子就会在一天,我不会让它垮的。”孙至兴很坚决地说。她一直在担心古娘娘庙在她手中消亡,这样对不起师父和师爷。今年,孙至兴得到一个好消息,政府决定原址保护古娘娘庙。“这是功德无量的事。”孙至兴很是欣慰,毕竟她已在此守护了八十个春秋,她希望古娘娘庙一直存在下去。

采访手记

西马道街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条小巷道,弯腰低头穿行其中,低矮的屋檐几乎碰到我的额头。如今这里已是一个水泥和红砖混成的居民大杂院,拥挤地住着近百号人,根本没有一点庙宇的影子。庙外的大杂院里,有人大声吆喝着打麻将,有人肆意往院子的地上泼着污水。很难想象,刘备家庙(古娘娘庙)竟然会隐藏在这拥挤嘈杂、破败不堪的院子里。孙至兴带着笔者来到巷道边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指着两扇斑驳的红色木门说:“这木门是用仅存的两张牌匾做的,以前庙子兴盛的时候,这样的牌匾有四五十个。”笔者看见门扇上模糊地刻着四个篆字“维坤镇位”,这也许是刘备家庙残存的最后一丝痕迹。

3.辽宁大石桥娘娘庙

迷镇山娘娘庙,在辽宁大石桥市西南约五华里。此山原名迷镇山(米真山),现属大石桥乡夏家屯村。

娘娘庙山始名迷镇山,又称迷真山,大山半巅之阳坡有海云寺院,殿内供云霄、碧霄、琼霄三娘娘神像,因此当地人又称之为娘娘庙。庙前山下有石材建成的戏楼,有楹联刻其上,堪称天下第一大戏台。戏楼、庙堂毁于1948年解放战争年代的炮火中,现仅存残墙断壁等遗迹旧址。1992年,大石桥市人民捐款在原庙址上又重新修复此庙,香火又复兴旺,游人也络绎不绝。在以前多是一些善男信女为求子求女而来,现在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经贸活动为主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东北及京津地区的众多客人。农历四月初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更是游人云集,盛况空前。

4.北京市奶子房娘娘庙

简介

奶子房娘娘庙,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奶子房村。使建于明朝中叶,清中期重修,占地面积约600平米,三大主殿中,供奉云霞,碧霞,琼霄三位娘娘神像,当地人称之为娘娘庙。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八日是娘娘庙会日,香火旺盛,也是民间庙会主要参拜的中心。庙中的古松至今保留完好,被朝阳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初期,设立奶子房地区小学校,1977至1980年,娘娘庙拆除,翻建新校室。

娘娘显圣传说

在民国时期的某一天,安定门的一位车夫,送一位中年妇女到安定门外的奶子房村,当来到娘娘庙门前时,车夫停车住脚回头一看,中年妇女就忽然的不见了,再一看车上,留有足额的脚费,车夫立刻跪地参拜,谢谢娘娘赐福。

5.天津娘娘庙

天津是北方地区妈祖文化的中心,故有“南有湄洲妈祖庙,北有天津天后宫”之说。妈祖文化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渊源之一。“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的民间谚语,充分说明妈祖文化在天津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葛沽的庙多建于明朝,修于清朝。其中,最大的庙为娘娘庙,占地6亩多,绿树红墙,殿阁巍巍。院内分前后殿,烛影辉煌、香烟缭绕,门前有个大广场,立着两根大红旗杆。 明朝地方志称“国朝四庙为四鼎”,东鼎葛沽娘娘庙,西鼎天津天后宫,而四庙之中唯有葛沽娘娘庙是“全供刹”,别地只供一尊,而葛沽所供各尊齐全,有12尊娘娘之多。中间就坐的是窘霞元君的三个化身:碧宵、云宵、穹宵。左右陪坐的是眼光娘娘、子孙娘娘,东西两边还有7尊站立的娘娘,东边靠近主座的是天明娘娘,依次是泰山娘娘、天妃娘娘、火灵娘娘;西边靠主座的是龟灵娘娘,依次是豆疹娘娘、送岁娘娘,正是先有了这座娘娘庙,也便产生了对娘娘的祀庆典——“跑辇”,至今每年春节期间,这里仍保留着“跑辇”的风俗。娘娘庙就如一个博物馆,泥塑、铜像、木雕、彩绘、壁画,以及供桌上的艺术品,悬垂布幔上的彩绣等等,无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国的一些名山胜地的寺庙都是供奉仙佛,为神而建,葛沽的庙虽也有仙有佛,但也有为人而建,尊人为神建庙以祀。人们把渔家女儿林默奉为神明,不惜破费血汗钱,为她建庙,为她制造车辇,让她体面地巡视人间,庇护自己。因战乱和“文革”破坏,昔日妈祖庙内的塑像大多已残缺不全,为了传承当地文化,人们重修了妈祖庙,但是,当年的许多塑像却转变为精美的壁画故事,雕画于妈祖庙大殿中,讲述着当地渔家对妈祖的尊畏与各个美丽的传说。

以天后宫为中心的古文化街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观光胜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文化街和海河为依托,举办首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保护和挖掘天津的历史遗存,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同全世界华人,特别是港、澳、合同胞的感情交流,加强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响力,带动文化、旅游事业和地区经济的加快发展。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举办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列入今年市政府20件实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海内外的积极响应。经初步接洽,台湾、香港、澳门和福建地区的民间组织和旅游部门将组织近千人来津赴会,共襄盛举。

6.陕西漫川娘娘庙

娘娘庙位于漫川关镇(原万福乡)娘娘庙村贺家岭脚下,始建于明朝末年,四周有五条山梁朝汇,形似五龙聚汇,庙后有一棵千年古松,树围约5米,树干4米以上双叉,参天耸立,树冠如巨伞,遒劲苍翠,其势壮观。庙有前后殿各三间,中间有配房、天井连接。前殿主要供奉武圣关帝,后殿主要供奉观音菩萨。

清代中期香烟旺盛。解放初期,破除封建迷信拆毁神像,此庙作为村级小学使用近40年。2000年当地善男信女捐资修缮庙宇、重塑神像。

有联赞曰:"古松古庙存千古;福山福水留万福"。

7.河北拳夫人娘娘庙

娘娘庙位于河北省阜城县大白乡娘娘庙村(原名:赵霞村),钩弋夫人生于赵霞村,拳夫人娘娘庙是钩弋夫人被汉武帝赐死后,该村的父老为纪念钩弋夫人(西汉汉昭帝的母亲)赵婕妤而修建。根据《东光县志》记载:永乐二年,有王、于而人来此定居,村东有拳夫人娘娘庙,遂赵霞村改名娘娘庙。

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7),兵部侍郎窦章志路过娘娘庙,曾为怀念钩弋夫人作七言绝句一首:远上土山望天涯。赵河畔上有人家。汉武停车选莲花,顺城枫树映朝霞。诗中的赵河即为娘娘庙村北的洚河。

8、河南省邓州市白牛乡娘娘庙

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娘娘庙村位于白牛乡东南角,东靠涅水,南接汲滩后湾村,西与白牛乡单桥村接穰,北靠严陵河。

2、行政区划:娘娘庙村覆盖两个自然村:娘娘庙自然村和皮家自然村,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面积约3平方公里。

3、户籍人口:总户数395户,总人口1541人,耕地2867亩。

4、组织建设:村支两委干部5人,皆为高中学历,小组组长10人。党员27人,村民代表32人,调解委员1人。

5、民政规模:五保户7户7人,低保户32户64人。

村庄建设

公共事业:学校一座,小学段,容5个年级,1个学前班,在校教师8人,学生98人,建筑面积250平方米。新建幼儿园一座,可容小、中、大三个班级,文化茶馆一处,游乐场一处(待建)。

村道硬化:柏油路一条,约2公里;水泥路7横1纵,约3公里;待修水泥路约500米。

远程教育:教室一座,教程教育仪器、电脑一台,电视机34英寸一台,各项电教规章制度上墙。

村支两委办公室3间,办公设施全套,各种规章制度上墙。

经济状况

民营企业:可容5000只鸡的养鸡场一处,年养鸡3000只,养猪场5户,年存栏肉猪240只,生仔母猪20只,机械大户3户,磨面机、粉碎机1户,耕旋收割2户。

种田大户:5户,共控流转土地约250亩。小麦良种育种基地100亩,共育良种普麦9号、豫麦1017两个优良品种,亩产1000斤以上。

特产作物:烟叶面积年100亩,小辣椒100亩,花生、棉花各150亩。

粮食产量:年总产量小麦250万斤,玉米200万斤。

人均收入:2500元

9、新疆天池娘娘庙

天池娘娘庙,又称“西王母庙”。道教将西王母视为玉皇大帝的太太,因此称西王母为王母娘娘。据史料记载,娘娘庙当年建筑规模宏大,香火旺盛,1932年毁于战火。80年代末90年代初,海内外华人多次受到西王母的梦托,因此来中国大西北寻找梦中仙境的人络绎不绝,当他们来到天池后发现天池之景与梦中非常相似。

1990年11月29日,台湾“西王母朝圣团”一行219人,专程来天池朝拜。自此以后,海内外“西王母朝圣团”络绎不绝。1992年,台湾道教“慈惠堂”在原娘娘庙遗址兴建了这座庙宇。现庙内有王母娘娘全身像及原娘娘庙部分遗物,如古钟、瓦当、壁画等。

娘娘庙游览区:一到大天池,左侧就有一条路向东延伸。循路向前数百米,可见一个船坞。从这里沿大天池东岸小路向南徒步半小时许,便可到娘娘庙游览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7: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