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逆向种族主义
释义

逆向种族主义,是学者王小东提出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按照王小东的定义,就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情绪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说欧美人,甚至日本人才是优秀的种族,而中国人却是劣等种族。在这样一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自然就会以能讲英语为荣,因为能够和“优秀人种”沟通,就意味着自己也多少和“优秀”沾了点边。

逆向种族主义-定义

逆向种族主义,是学者王小东提出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思潮。按照王小东的定义,就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情绪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说欧美人,甚至日本人才是优秀的种族,而中国人却是劣等种族。在这样一种心理的支配下,人们自然就会以能讲英语为荣,因为能够和“优秀人种”沟通,就意味着自己也多少和“优秀”沾了点边。

逆向种族主义-简介

中国人在历史上确曾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而其他人则都是边缘人。然而,近代以来,屡被坚船利炮打败后,则又跳向另一个极端。较为典型的如胡适,他说:“中国不亡,世无天理”、(中国)“百事不如人”。这些话在当时的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许许多多的知识分子,都有类似的言论,这就是典型的逆向种族主义。

“逆向种族主义”,即以所谓文明的名义,对自己的民族和同胞持某种歧视的态度。“逆向种族主义”,是一种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广泛传播的态度——贬低中国并向西方寻求中国的未来和拯救。事实上,这种态度在“亚洲虎”国家中相当常见:当经济开始爆发式地增长,他们总是将西方作为自己的样板和远景。

逆向种族主义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国民性的胡乱批判甚至是污蔑。一个80年代很有名气的“学者”,在一次会上大谈园林的中西比较。他说,中国园林是对称的,西方园林是非对称的,由此有道出了中国文化的落后、保守等等。“逆向种族主义”在中国的知识界,特别是掌握学术及教育权力的高层知识分子当中,仍占有主导地位。

逆向种族主义-背景

中国当代“逆向种族主义”的形成背景大致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运动。因为这种政治运动,中国的许许多多的人,首先是后来重获主导性话语权的精英,遭受了痛苦和创伤,而这些痛苦和创伤确实是来自国人。这确实是个悲剧,但是,讲到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一个文明,以十年而否定几千年是公平的吗?是理性的吗?是科学的吗?

其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大跃进”、“文革”等一系列失误,中国在经济上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缩小,甚至与“亚洲四小龙”的差距也被拉大了。当时中国的国门甫开,掌握话语主导权的精英们第一次出国便看到了中国在现代化上与国外的巨大差距,其心理感受可想而知。

再次,当今的中国与胡适那个时代相比,虽然已经强大得多了,但由于前面所说的一系列失误而不够强大,仍旧未能完全洗净百年耻辱,所以,胡适那个时代的很多说法就仍被继承了下来。

“逆向种族主义”固然有其可以理解的形成背景,然而,可以理解,可以原谅,不等于它就是正确的。从小的方面说,“逆向种族主义”强烈了会造成个人的心理不健康,会造成与外国人打交道时的不理性,个人吃亏上当。从大的方面说,这是一个民族在思想上的矮化,影响到民族的自主性、国民的当家做主精神。这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安全,而且会窒息这个民族在科技人文思想方面的创新能力。

逆向种族主义-弊端

“逆向种族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说中国人是个劣等种族,西方人和日本人才是优秀的民族。这种思潮是一个民族在思想上的矮化,影响到民族的自主性、国民的当家做主精神。这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安全,而且会窒息中华民族在科技人文思想方面的创新能力。中国妄自尊大固然要不得,“逆向种族主义”也要不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5 8: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