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腻生活 |
释义 | 词语的产生指代人们对工作对生活倦怠,一种吃多了想吐,过多了想逃的感觉。一个名为“腻女郎”的博主发表博文,将某些工作和生活状态归为一个字“腻”,无论是职场腻态还是生活腻态,均引起了广泛认同,腻,成为了白领压力的新型代名词,而“腻女郎”也不再是该博主个人的称谓,而成为都市白领的潜在身份。“满城尽是腻女郎”的论调也开始出现。 心理现状所谓“腻生活”,无非就是指代人们对工作对生活的倦怠,一种吃多了想吐,过多了想逃的感觉。究其原因,这是两种观念的纠结,是两个世界的分离。无法逃脱世俗的框架,还得追求大家眼里的成功,还要想方设法追求房子车子面子;然而又希望能够活出点自我,希望能够跟随自己的生理和意愿过日子。于是,懒得交际,懒得探索,但是工作还是谋生和谋面子的手段,又不能下定决心去逃离,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不跟外部世界打交道,刺激减弱,无聊感加剧。厌烦情绪蔓延,就更不想寻求外部刺激。 “厌烦,是没有思想的思想,却需要人们竭尽全力投入思想;是没有感觉的感觉,却搅得正常卷入的感觉痛苦不堪;是无所期待时的期待,并且受害于对这种无所期待的深深厌恶。”对一切的厌倦,不仅是说这段话的费尔南多·佩索阿,还有千千万万的城市人群。 这样的情绪,像流沙一样吞没着现代人。在外语中,你可以用boring来概括;用我们的母语,你则可以用“厌倦”、“厌烦”、“无聊”来形容。 从微观方面说,这是一种个体体验,是对世界的乏味,对生存的不适,对活下来的疲乏不堪。 在宏观层次,则可以将其列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伴随现代性凸显出来的典型现象。自从波德莱尔喊出无聊已经成为世纪流行病开始,这个感觉像是挥之不去的恶灵,烧灼着各类人群。 产生原因因为不断地重复性劳动以及职场的无可奈何使得白领喘不过气来,于是白领们抱怨社会,抱怨工作,渴望着高薪与SOHO,以杜拉拉为偶像,希望能够从蓝领走向白领。但很多地方不切合实际,杜拉拉也不可能是职场的圣经,她的成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复制,唯一能复制的只有精神,而现在这个社会犹如狭缝一般,很多人不能找到入口。工作成了一种药,每到夜里你的大脑都会无休止的运转,生活与工作已经让你腻到了极点,腻成了你的一种病,只是你还没有察觉。 高房价低收入,高智商无伯乐,漂移成了一族,工作成了一味药。对此很多人感慨万千,因为他/她已经腻了这里的一切。而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以及各种畸形因素,就业压力、职场压力,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社会悲剧不在少数。例如:住房,教育,恋爱,婚姻等等,于是人们的社会观与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在抱怨生活,抱怨社会,抱怨成了社会上大部分人的嗜好,而一堆愤青的添油加醋,使得整个社会进入了这个腻病态,感觉什么都不在乎又感觉什么都在乎,厌倦所有,唯有金钱还未厌倦。腻了工作,腻了爱人,腻了生活。 有关评价1、拥有很多的人,因为他们的资本和身份不断膨胀他们的野心想要有更多的作为,他们也有足够的资本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所以它们不容易对生活腻味;一无所有的人,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生活之于他们是一场冒险,为了生存他们出尽花招,根本无暇产生腻味的情绪;换言之,前面所述的两类人有着“为所欲为”的资本。而两者的中间,就如白领这类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既没有充足的物质给予他们安全感,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境遇刺激他们,不论是优秀或是邪恶的创造力,所以只能吹毛求疵的挑剔各种生活琐碎,然后腻味。——阿布 2、生活有时候真的很腻,但如果一直觉得腻,那有一天真会“溺”死的。我们都很擅长辩证法,总喜欢把心境的不顺归于外因,把外在“烦”归因于内心的“腻”。但我们难以要求外因变化的时候,不妨也改变一下自己的内因——心态。生活可以切换视角,甚至彻底颠覆,就看你愿不愿意动动脚步。天天吃肥肉是有点腻,但食堂不也卖着别的菜品吗?——陈夏阳 3、腻生活不是没法逃,而是缺乏勇气。想逃,其实很简单,一个包,一张能到达目的地的票。还有刚开始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就好。每天,用大脑想着自己想要怎么样的生活,却从来没有勇气去拿起丝毫的行动。这才是生活变腻的根源。况且,生活压力的无处不在,怎么会不让人产生腻的感觉。——杨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