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拟环纹豹蛛 |
释义 | 昆虫名,为蜘蛛目(Araneae),狼蛛科。分布于贵州、河南、陕西、河北、北京、上海、甘肃、吉林、辽宁、西藏、广西、江西、云南等。 中文学名:拟环纹豹蛛 拉丁学名:Pardosa pseudoannulata (Bose. et Str., l906)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蛛形纲 Arachnida 目:蜘蛛目 Araneae 科:狼蛛科 属:豹蛛属 分布区域: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安徽、台湾、福建、广东等 功能类别:捕食性天敌 形态特征雌蛛体长10-14毫米。头胸部背面正中斑呈黄褐色,前宽后窄,正中斑前方具1对色泽较深的棒状斑,中窝粗长呈赤褐色。背甲两侧的侧纵带呈暗色。前眼列平直并短于第二眼列,第二行眼大。额高为前中眼的2倍。胸板黄色,在第1/2、2/3、3/4对步足基节间的部位各有1对黑褐色斑点。步足褐色,具淡色轮纹,各胫节有2根背刺。腹部心脏斑呈枪矛状,其两侧有数对黄色椭圆形斑,前两对呈“八”字形排列,其余数对左右相连,每个斑中各有1个小黑点。外雌器中部有1窄,长突出。 雄蛛体长8-10毫米。体色较暗。胸板呈黑褐色。 卵袋扁圆形,灰白色,直径8毫米左右。每个卵袋含卵100粒左右。 生物学特性习性拟环纹豹蛛为我国棉区分布较广,种数量较大的一种游猎型蜘蛛。主要在地面活动,夜晚也偶在棉株上面发现。行动迅速、敏捷,以靠近水边的棉田内发生较多。有自残习性,对不同猎物,有不同的捕食方式,如对大中型的蛾类、蝗虫等害虫,首先抓着胸部背面,从螯肢注入毒液,麻醉猎物然后用螯肢划破猎物体壁,注入消化液,液化内脏,吮吸液汁,使留下的残体呈现出一条条小痕;对小型猎物仅挖一个小洞吸取液汁。该蛛自残习性较强,对自产的未受精卵袋可以取食之。 历期拟环纹豹蛛各个发育阶段所经历时间的长短,随着代次、温度、性别、龄期的不同而异。各世代历期:在湖北省武汉布以越冬代的历期为最长,完成一个世代需150天以上,以第二代为最短,平均61.25天;第一代平均76-3天。温度对历期的影响:根据我们试验,拟环纹豹蛛卵期在20-39℃,幼蛛和产卵前期在20-32℃的温区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可见胚胎期的抗高温能力较强。性别的差异:在正常情况下,雌性幼蛛蜕皮次数多于雄蛛,因此雌蛛幼蛛的发育历期长于雄蛛发育历期。雌雄幼蛛在不同恒温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分别是:20℃为138.00±0.58天和131.50±6.99天;25℃为53.56±1.89天和51.50±1.45天128℃为37.10±1.78和35.28±1.19天,30℃为33.57±1.21和35.28±1.19天;32℃为27.67±2.18天和26.44±1.03天;35℃为30.009±0.94天和27.17±0.87天;37℃为39.00±1.87天和36.17±2.15天。从理论上推测,雌雄幼蛛在33℃时历期最短,分别为23.66天和22.31天。 发育速率拟环纹豹蛛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各个发育阶段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卵期为13.85℃和170.74日度;全幼蛛期为9.66℃和827.58日度;雄蛛为10.49℃和785.73日度,雌蛛为9.75℃和883.80日度;产卵前期为73.07日度;全世代10.16℃和1171.39日度;其中一龄幼蛛为17.67℃和35.10日度;二龄13.08℃和55.16日度;三龄为12.20℃和80.08日度,四龄为9.97℃和102.78日度;五龄为13.89℃和91.78日度;六龄为16.62℃和94.78日度;七龄为16.00℃和95.63日度;八龄为9.61℃和161.76日度。 幼蛛成活率根据王洪全等(1978-1979)的观察,由于发生代次的不同,幼蛛成活率也表现出差异。第一代幼蛛的成活率为19.44%;第二代为58.83%;第三代为25.71%:根据我们试验,温度对幼蛛成活率有一定影响:即20℃恒温条件下,成活率低,仅有10%左右;25-39℃的温区内,成活率在80%左右,以30℃恒温条件下成活率最高可达88%。 寿命成蛛寿命的长短与温度、营养条件有关。在20℃恒温条件,平均寿命在100天左右;25-32℃温区内平均寿命在80天左右;在35℃恒温条件下只有40天左右。越冬代成蛛可生活346天。(6)年生活史:拟环纹狼蛛在湖北省武汉市以第二代成蛛和第三代幼蛛混合群体在田埂、杂草根隙内和冬播作物的土块下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开始产卵繁殖,在该地区最多可完成三代,各代出现的时间见表125。(7)繁殖性比与交配:雌蛛的个体数多于雄蛛。由于代次不同雌雄性比不一样,第一代的雌雄性比为1:1.67;第二代为1:0.54;第三代为1:0.80(王洪全等,1979)。雄蛛亚成蛛蜕下最后一次皮后3-7天开始结精网排精,吸入生殖球后即可寻找异性求偶。雌雄相遇,雄蛛以舞蹈姿势接近雌蛛,若雌姝许诺,雄蛛爬到雌蛛体背,雌雄头腹方向相应,整个交配过程在27-75分钟。雌蛛一生一般交配一次,少数可交配多次,但一经产卵就不再进行交配。产卵前期:交配后的雌蛛在不同的温度下,产卵前期不一样。在25-35℃温区内,产卵前期大约在10天左右,高于或低于此温区,产卵前期就延长。产卵袋数:根据我们试验(1984-1985),温度对拟环纹豹蛛形成卵袋数有较大影响。在15℃和39℃恒温条件下雌蛛不产卵;在37℃恒温条件下只有20%的个体产1个卵袋;在20℃恒温条件下大部分个体产1个卵袋,并有28.50%的个体可产2个卵袋;在35℃恒温条件下,大部分个体可产2个卵袋;少部分个体可产4个卵袋;在28-32℃温区内,大部分个体产5个卵袋,步郡分可产6个卵袋。可见28-32℃温区为拟环纹豹蛛产卵袋最多温区。产卵间隔:拟环纹豹蛛有较强的护卵习性,必须待前一个卵袋孵化并幼蛛扩散后;才产下一个辨袋。因此产卵隔时间较长。温度对产卵间隔有一定影响,在20-35℃温区内,产卵间隔随着温摩的升高而有缩短趋势,箕中以32℃恒温条件下的产卵间隔为最短,平均为12.48天。以20℃恒温条件下为最长,平均为46.25天。产卵间隔的长短与产卵次第的关系不大。卵袋内含卵量:拟环纹豹蛛的卵袋较大,每个卵袋内含卵粒数较多,平均在90粒左右,最多可达200粒以上。其含卵粒的多少与温度关系不大,受产卵次第的影响较明显。如在6种恒温条件下,卵袋内平均含卵量,在第一个袋平均为150.29粒,第二个卵袋为170.65粒。第三个卵袋为156.61粒:第四个卵袋为124.80粒,第五个卵袋为88.71粒,第六个卵袋为52粒,以第二个卵袋内含卵粒数为最多。产卵量:拟环纹豹蛛的单雌产卵量,般在400粒左右。温度对产卵量的影响较明显,其中以32℃恒温条件下产卵量为最高,平均512粒。依次为32℃>25℃>35℃>20℃:从理论上推测,拟环纹豹蛛产卵的温度范围为18-41℃,以29℃时产卵量为最高。卵化率:拟环纹豹蛛卵的孵化率较高,除最后产的卵袋孵化率降低以外,一般卵袋内卵粒的孵化率均为90%以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