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山书院
释义

尼山书院,位于山东曲阜县城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原名尼邱山,因避孔子讳而改名为尼山。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古籍记载

位于尼山孔庙以北,又名尼山诞育书院。元至元二年(1336年),中书左丞王懋德奏请在尼山创建书院,并保举彭?为山长,获准。彭?上任后不久,即修建尼山书院。《尼山创建书院碑》载,修建此书院时,“凡齐鲁之境贤卿大夫,民之好事者,出钱而助成之。释木于山,陶甓于野,庸僦致远,牵牛车,服力役,连畛载途,饮饷相望。”元朝末年,尼山书院败落,至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由五十九代衍圣公孔彦缙发起重修,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衍圣公孔弘绪、四氏学学录孔公璜又用修建孔庙的余资再次修建。

概述

尼山孔庙在尼山中峰东麓。《曲阜县志》记载:“周显德(951——960年)中,兖州赵某以尼山为孔子发祥地,始创庙祀,”距今已一千余年。宋仁宗时增建祠庙,立学舍、置祭田。元顺帝时,又大行修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又重建。庙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建。建国后又多次拨款维修。

建筑

今庙围垣缭绕,环植松柏,共有院落五进,殿堂五十多间,正门名棂星门,二门名大成门。庙主体建筑为中间的大成殿,殿前有两庑各五间,殿之东、西各有掖门。过掖门,殿后有寝殿三间,祀至圣夫人木主,两庑各三间,祀孔子之子伯鱼及孙子思,但塑像及木主今皆不存。东、西两侧门连接两旁跨院。东院前为讲堂,后为土地祠,西院东侧连接毓圣侯祠,且单成一院。西侧为启圣王殿和寝殿,系供奉孔子父母处。庙内外有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石碑约十余幢,是了解孔子出生地尼山及其建筑群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

尼山鸟瞰

尼山书院,即尼山孔庙,位于曲阜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上,是祭祀孔子的庙宇。

尼山棂星门

公元954-959年(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因孔子诞生于尼山而始建庙祀。公元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重修,建夫子殿,寝殿,讲堂,学舍。公元1675年(清康熙十四年)重修,易土墙为石墙。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重修,形成现存规模。

尼山大成殿

尼山孔庙现占地约16000平方米。有殿、堂、祠等81间,分为中、东、西三区。中区有两院,前为棂星门、观川亭、大成门、两庑、大成殿;后为两庑、寝殿;东区有讲堂、土地祠;西区有启圣王殿、寝殿,毓圣侯祠。

夫子洞

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天然石室,位于尼山孔庙东南崖下。传为孔子诞生处。洞中有天然石床,洞前立“夫子洞”石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2: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