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帕
释义

是一种病毒,也是一个人名。尼帕,全名阿尼帕阿力马洪,女,维吾尔族,新疆阿勒泰清河县清河镇退休干部。她与丈夫阿比包(去世)共养育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孩子是他们收养的汉、回、维、哈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共由6个民族组成。阿尼帕夫妇以博大的慈母之心,创造了人间至真至纯的旷世奇爱。2009年2月28日,阿尼帕获得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称号。

简介

总述

尼帕病毒是一新型人兽共患病毒,它是RNA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能引起广泛的血管炎,感染者有发热、严重头痛、胶告膜炎等症状,给人及动物带来严重危害。

尼帕病毒病(NipahVirusDisease,NVD)是继英国疯牛病、台湾岛猪口蹄疫、香港禽流感后,又一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恐慌的人畜共患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本病应引起国内医学和畜牧兽医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来源和发展

NVD是1997年在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双溪尼帕新城(Perak州Nipah城),首次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家畜、家禽和人类的新病毒性传染病。

1998年10月至1999年5月期间,NVD在马来西亚猪群和人群中大规模爆发流行,致使265名养猪工人发病,105人死亡,116头猪被捕杀,随后本病又秧及到新加坡。自2000年2月以来,此病再度在马来西亚流行,引起该国和周边国家的恐慌和广泛关注。

病毒特性

1.1理化特性

通过负染技术可知尼帕病毒是多型的,病毒颗粒大小为120~500nm,由包膜及丝状的核衣壳组成,核衣壳直径19土Znn,螺距5士0.4nm,包膜膜突长度17士Inm。包膜含有两个转膜蛋白:细胞受体结合蛋白(G:糖蛋白;H:血细胞凝集素;HN:血细胞凝集素/神经氨酸酶),和一个分开的融合蛋白。该病毒体外相当不稳定,对热和消毒药物抵抗力不强,加热56℃,30min即被破坏,用肥皂等清洁剂和一般消毒剂很容易灭活。该病毒在vero。BHK、PS细胞系中生长良好。

1.2分子生物学特性

分别来自喉分泌物及脑脊液的马来西亚分离株,其全基因组序列已测出,基因组全长18246bp,其基因组结构见图1。它比亨德拉病毒(Hendrvirus,HV)多12个核苷酸,二者核苷酸一致性达70%~78%。这~相似性充分说明了二者紧密相关,但又是不同的病毒。(图略)

图1:Npsh病毒的合团组结构

NV基因组是由六个转录单位及3’和5’端的非翻译区所组成。六个转录单位为N、P、M、F、G。L,它们分别翻译为核衣壳蛋白(nucleocapidpro-tein)、磷蛋白(phosphoprotein)、膜蛋白(matrixpro-tein)、融合蛋白(fusionprotein)、糖蛋白(glycopro-tein)、大蛋白(largeprotein)。其中P基因由于内部翻译启动位点、重叠阅读框架和特殊的转录过程,可产生不同的多肽产物,如P蛋白、V蛋白、C蛋白。3’引导序列,含有转录正链mRNA所需的启动子。5’端含有病毒复制、合成负链RNA所需的启动子。3’和5’基因末端的前12个核苷酸高度保守并互补,NV这种结构同HV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表1显示了NV基因长度及同HV的比较。NV各个基因的启动基因、终止基因及连接基因都已经分析清楚,对研究NV分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说明NV是一新型病毒。

流行病学

宿主

N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如猪、人、猫、犬、

表INipah病毒基因长度及同Hendra病毒的比较


因 病
毒 氨基酸
长度
(mm) 开放阅读框架 5’非翻译区 3’非翻译区

一致性
(%) 核苷酸
一致性
(%) 一致性
(%) 核苷酸
一致性
(%) 一致性
(%) 核苷酸
一致性
(%)

N Hendra
Nipah 532
532 92.1 78.4 57
57 66.7 568 41.1

P Hendra
Nipah 707
709 67.6 70.5 105
105 41.9 469
469 40.9

V Hendra
Nipah 54
51 81.1 88.5       

C Hendra
Nipah 166
166 83.2 85.0       

M Hendra
Nipah 352
352 89.0 77.1 100
100 40.0 200
200 40.0

F Hendra
Nipah 546
546 88.1 74.2 272
284 44.1 418
412 41.4

G Hendra
Nipah 604
602 83.3 70.8 233
233 43.8 516
504 45.6

L Hendra
Nipah 2244
2244 86.8 73.0 153
153 54.0 67
67 58.2

马、蝙蝠等。对马来西亚300个碥福的病毒分离株进行RT-PCR分析,都没有证明蝙蝠是NV的贮存库。因此,最早引起此病爆发的NV的宿主来源,依旧是一难题。

传播

病毒在猪的扁桃体、呼吸道上皮组织和呼吸道受感染细胞碎片中繁殖,并通过咽喉部和气管分泌物传播的可能性较大。也有报道分析,脑炎及肺水肿,限制了病毒的传播,外排途径可能是通过泌尿系统,或与有病毒感染的体液接触。

同一猪场内传播也可能是直接接触病猪的尿。体液、气管分泌物等而引起,此外也可能是通过使用同一针头及人工授精器械等方式传播。在尼帕病毒感染人的途径中,猪起了关键的作用。病人主要是通过伤口与感染猪的分泌液、排泄物及呼出气体等接触而感染。

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症状为:发热、严重头痛、肌痛、脑脊膜炎。猪感染本病的潜伏期大约为7~14天。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一般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断奶仔猪和肉猪,高烧、呼吸困难伴有轻度或严重的咳嗽,呼吸音粗厉,严重的病例可见咳血。怀孕母猪症状更明显,肺炎,流出脓性分泌物,甚至流产,同时由于严重呼吸困难,局部肌肉痉挛,麻痹而亡。

疾病发展

人感染后,潜伏期大约为1~3周,颈、腹部痉挛是与其它脑炎病毒相区别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开始发热、头痛,随后出现嗜睡和定向力障碍。在24~48小时后可进一步发展为昏迷,三分之一病人会在昏睡中死亡,耐过昏迷的患者出现永久性脑损伤。少数病人有呼吸道症状,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和心动过速。

致病机理

总述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此病的致病机理及传染性进行研究发现,此病毒主要具有嗜内皮向性和嗜神经向性,另外还具有嗜气管、支气管向性及嗜膜间质和外膜向性。

详述

此病毒嗜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水肿,引起间质性肺炎(肺水肿)、脑脊膜炎、肾小球萎缩及胎盘感染。随着病程延长,内皮细胞发展为多核巨细胞,临床表现为急性呼吸道疾病,明显的神经系统疾病。病毒嗜膜间质和外膜向性,导致血管疾病,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嗜神经向性,病毒核衣壳集中在神经胶质细胞中、大脑皮质、脑干中,并延伸至实质组织,呈现弥散性血管炎,并伴有广大区域稀疏坏死,从而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广泛的血管炎表现,大部分内皮损伤贯穿于脑皮质和皮下,脑脊液中病毒复制活跃,这三者与死亡率增高有关。

诊断

病毒分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对于一新型病例,分离病毒是最理想的。病毒分离株的进一步鉴定,还需做电镜或免疫电镜、特异性抗血清中和实验、PCR等严格的质量控制实验。

5.1 免疫组织化学

抗兔抗鼠多聚葡聚糖连接的碱性磷酸酶,取代了生物素一亲和素过氧化物酶的检测系统,经济、方便。

5.2 免疫电镜技术尽管繁琐

但对研究致病机理。病理变化是最合适的。

5.3 血清中和试验

有报道血清可能引起细胞毒性,但对血清质量要求低,是可靠的实验方法。

5.4 间接ELISA法检测IgG抗体

主要是特异性的问题。病毒抗原的纯化损失较大,现已发展了基因工程抗原,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会成的重组G和M蛋白抗原,已用于实验中,但还没有用于日常诊断。此技术成功,不仅可解决抗原的用量,也可解决质量特异性问题。尽管ELISA的特异性大于95%,但也存在假阳性问题。虽然如此,ELISA仍可作为一个非常有效的筛选工具,用于日常监测。

5.5 PCR技术发展时间较短

但此技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任一基因区段皆可进行PCR技术检测,Nipah病毒N基因区域高度保守,在此区域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RNA,不易漏检。此方法灵敏度高,机体在免疫抗体产生之前或甚微时,即可检测到RNA病毒,及早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治疗和预防

治疗

尼帕病毒病发生后,封锁感染猪场,捕杀病猪和疑是感染猪及同群猪,加以深理处理,烧毁猪舍,并对感染猪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消灭或减少传染源。同时禁止疫区猪只向外转运,以防止疫情的蔓延;并对猪、马等易感动物,以及养猪从业人员和与猪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紧急免疫接种。除按常规脑炎治疗外,抗病毒药Ribavirin正在试用中。

预防

广泛灭蚊,清除积水,以消灭蚊子李生地,也是防止病原传播的重要措施。注意日常管理,定期对猪进行检疫监测,防重于治,减少对于人和动物的危害。

事迹介绍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阿尼帕阿力马洪

这段感人的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23岁的阿尼帕年轻漂亮,与丈夫阿比包养育着自己的2个孩子,加上因父母去世一起生活的3个妹妹,一家7口人过着虽清淡却很幸福的生活。

1963年,她们的哈萨克族邻居牙和甫夫妇相继去世,撇下了三个半大孩子。看着这三个没了爹娘的孩子,阿尼帕想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在那个连续三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家家都是节衣缩食,全家人的生活仅靠丈夫阿比包每月47元的工资,十几岁的孩子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龄,这多一张嘴就是多一份生活的艰难呀。然而,生性善良的阿尼帕深知孩子失去父母的辛酸和孤单,没有利益的驱使,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种人性最本能的选择:“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3个娃娃饿死……” 一句再简朴不过却掷地有声的话语,让阿尼帕的一生与人间大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注定了她一生的劳苦艰辛。

时隔14年后的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王淑珍兄妹4个汉族孤儿。在回忆起被领回阿尼帕家第一天的情景时,已是中年的王淑珍每每总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那是特别寒冷的一个冬日,11岁的王淑珍兄妹四人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了回族金学军家,不久,母亲又撒手人寰,兄妹几个便流浪街头。阿尼帕的妹妹在天寒地冬的医院门口发现了冻饿交加的小淑珍,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小淑珍身上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散着臭味的脓水,满脸污垢,整个人乍一看上去,没有一处是完整的。

看到小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那作为女人最原始的母性,最自然的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一把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原本该是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呀,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呀,要是妈妈看到这样,会心疼的。”

阿尼帕烧了一锅热水,轻轻地将小淑珍浑身上下搓洗干净,换上暖和的衣服,给小淑珍做了一盘香喷喷的拌面。为了治好小淑珍头上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复原了她那张清秀的脸。就这样,在阿尼帕这个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维吾尔妈妈的一抱一洗一治疗后,改变了王淑珍一生的命运,让这个街头流浪没人疼的孤儿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一份胜似亲生母亲的爱。

直到现在,人到中年的王淑珍依然留着过膝的长发,她说,是妈妈给了她这头青丝,她要用这长发见证和铭记这份无私博大的母爱。如今,王淑珍和女儿的户口还在阿尼帕妈妈的户口本上,结婚十几年了,丈夫的户口本上还是一个人,她真不想把自己的户口从这个大家庭中迁走,在妈妈这里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命运不济,在王淑珍被收养的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带回了家。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金学军因病去逝,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阿尼帕又义无反顾将这3个回族孤儿接到家里。

至此,阿尼帕共收养了10个孤儿,加上自己生育的9个孩子,一大家子20多口人,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要一天天地过日子,谈何容易。

那是阿尼帕家最困难的时期。没有新房,全家住在4间土平房里,十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们睡在一张垫着麦草、铺着旧毡子的大炕上。穿的衣服,往往是老大穿完阿尼帕缝补之后老二、老三接着穿,直到穿破为止,阿尼帕最小的亲生女儿到了上初中时还没穿过一件新衣裳。住的、穿的都可以勉强过去,最让阿尼帕发愁的是孩子们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

阿尼帕几乎把所有时间、所有的心思、所有的爱心都用来照料这一大群孩子,为了给一家20多口人做饭,她辞去了在食品厂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饱饭,阿尼帕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铁锅和一个特大号的盘子,这个锅被孩子们称作“团圆锅”。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打一坑馕,十几个孩子围在馕坑边熟一个吃一个。他们哪里知道,阿尼帕夫妇从来都是只吃半饱就行了。

为了不让孩子们饿着,阿尼帕两口子想尽一切办法弄吃的。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块卖,哪怕每块只挣一分钱。他去帮别人宰牛宰羊,目的就是想得到一些牛羊杂碎,改善一家大小的生活;他曾到后山上捡骨头,是为了熬汤给孩子们喝;阿尼帕也经常在春天里去挖野菜,秋天出去捡麦子,拾土豆,用这些换面粉、玉米面给孩子们吃。

收养3个维吾尔族孩子到收养7个不同民族的孩子,阿尼帕和丈夫阿比包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那时候他们自己也有11个孩子,因为丈夫阿比包的工作和环境,不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的亲生孩子只好忍痛放弃了学业。为了尽心照顾抚养这些孩子,为了让领养的儿女们也能够健康成长,阿尼帕妈妈没能出去工作。

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曾在食品厂里找了一份工作,说是工作,其实就是清洗羊肚和羊肠的事,每个月按计件可以挣上36元钱。这是个苦差事,每天早晨六点多起床,做好孩子们的饭后,她就来到青格里河畔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双脚浸在冰冷的河水里,双手不停地撕扯着粪便、杂物,一根根地缕顺,又一根根地盘起……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就连她在生完最小的孩子没满月时,也没有耽误洗肠子的活,这对于一个女人,是身体上致命的摧残。恶劣的环境,长期超负荷的劳动,使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母爱无痕,根根羊肠,消逝了她青春的容颜;涓涓细流,倾注了慈母无限爱心。

就是在那样的年月里,性格开朗、乐观、善于持家的阿尼帕,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跨,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她相信,孩子们终会长大成人,日子会逐渐好起来的。尽管家里十八九个孩子,连吃饭穿衣都很困难,但阿尼帕夫妇仍然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让孩子们去上学。孩子们晚上要做作业,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找来破棉絮搓成条,放在羊油碗里点燃照明,让孩子们学习。

骏马要看它的眼睛

尼帕一家早年的全家福

从1963年收养吐尔达洪三兄弟到1994年10月金雪莲出嫁,维、哈、汉、回4个民族的孩子在这个家里生活、长大,成家、立业,整整32年的时间!

32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漫长的岁月,从20出头初为人母到年近六旬的老人,阿尼帕含辛茹苦地将这些不同民族的孩子抚养成人,在无限的爱心和有限的力量之间,阿尼帕夫妇从来没有动摇过,在他们的眼中,没有民族,没有亲疏,不论是亲生还是收养,都视为己出。

阿尼帕的亲生小女儿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她们兄妹几个当时特别恨妈妈,家里那么穷,干嘛还要再收养别人家的孩子呢?尤其是在每年过年时,别人家的孩子都有新衣服穿,而她们却没有;过六一儿童节时,别人家的孩子可以买好吃的带,而她们只能带家里自做的酸奶和半块馕。

有一年,小女儿已上初中了,阿尼帕买回来一条花裙子,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的小女儿以为是给她买的,阿尼帕却给了王淑珍穿,小女儿伤心极了,一天都没吃饭。如今,在当了母亲后的小女儿才体谅到了妈妈那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在阿尼帕的心里,每一个都是她的孩子。提起这些事的时候,阿尼帕老人只是一个劲的抹眼泪,这泪水是想起过去苦日子的辛酸,也是看到儿女懂事后的幸福!

王作林是让阿尼帕夫妇最操心的孩子,也是最孝敬两位老人的孩子。 1989年,初中毕业后的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严打期间,被判了3年刑。听到这个消息,阿尼帕好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成觉,不停地责怪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为了打消王作林顾虑,让他安心服刑,阿尼帕挤出生活零用钱,和丈夫阿比包一起买上衣物坐了400多公里的车去看望哥哥,还说服家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不要歧视这个兄弟。

1992年,王作林刑满回家,阿尼帕和丈夫不顾有病的身体四处东跑西找,为他解决了城镇户口,并把他安排到水泥厂工作。王作林夫妇从水泥厂双双下岗,日子过得很艰难。阿尼帕又拿着钱、肉和面粉跑了几十公里送上门。回来后,老两口商量着在城里给找块地方卖羊杂碎。又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买回了一辆旧车,跑出租,王作林和妻子依托国道216线改道途经省道228线的机遇,在路边开起了旅社和饭馆,生意红红火火。

被阿尼帕收养的这10个不同民族的孤儿们既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这些孩子们在这个家里重新获得了温暖,10个孩子都让爸爸妈妈给自己起了维吾尔族名字。王淑珍叫哈比扎,是“保护”的意思;王作林叫“切布”,意思为大树分出来的枝桠;王淑英叫“热孜亚”,春天的意思;王淑花叫“阿依古丽”,意思是月亮花;金花叫“玛丽亚”,意思是对父母好的女儿;金海叫“热马赞”,意思是男孩要像太阳一样热情、有力量;金雪莲叫“索菲亚”,意思是清秀、鲜亮,在收养的孩子里数她最小,也最受疼爱。名字就说明了一切。每一个名字都表达了阿尼帕夫妇的一种爱意和希望,同时又包含着一种承诺。

英雄要看他走过的脚印

尼帕和她收养的不同民族的儿女

除了抚养孩子,阿尼帕夫妇还要做了很多的好事,有人形容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2003年,阿尼帕妈妈在市场上碰到来青河县寻亲无望差点自杀的哈萨克姑娘古丽,她及时劝说姑娘打消了念头,看她没地方吃住,叫她到家里来,安排和自己的女儿一起住,先安顿下来,寻亲的事情从长计议。日久生情,姑娘将阿尼帕妈妈和阿比包爸爸一家当做自己的亲生父母。她道出寻亲的原委:姑娘在石河子爱上了一个叫巴哈提的小伙,后来小伙子回了家乡,小伙子只说家在阿勒泰,也没有说在具体的地方。古丽一路打听过来,才知道在阿勒泰叫巴哈提的人太多了,找这个人简直是大海捞针。古丽跑遍了阿勒泰地区各个县,最后来到青河县,再找不到心上人,她就决定一死了之。

听到此,阿尼帕妈妈心疼地一把抱住姑娘:“好姑娘,千万别干傻事,好小伙,还多得很。只要大妈大伯在,就不许你走这条路!”阿尼帕妈妈害怕古丽姑娘闲下来再想不开,把她安排在自家亲戚餐馆打工,并想法设法和她的家人联系上把她送回到石河子。现在,回到石河子的古丽已和当地的哈萨克小伙子组建了小家庭。她感激地说,如果不是阿尼帕妈妈一家人,她决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3年,大龄孕妇江阿古丽生小孩了要提前住院,家里贫困,为了节约开支,阿尼帕让她住在家里,还给她筹集了1000元钱。到临盆生产,江阿古丽大出血,要剖腹产手术。当晚,阿尼帕带上所有的儿女到医院里验血,随时需要就献血。出院后,阿尼帕又把江阿古丽接到家里照顾了一个月。

也是这一年的5月,乌拉斯汗怀孕时在青河县医院检查胎儿脑积水,必须要“引产”,否则这孩子就会死在肚子里。乌拉斯汗家很贫困,她又不会汉语,阿尼帕妈妈帮助送到阿勒泰地区医院,顺利做了手术。

阿尼帕家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很多牧区的哈萨克同胞有事都到家里聚合,交流信息,商量生产情况、牧业转场等事宜,阿尼帕妈妈从不嫌弃,总是热情帮助他们,还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给他们免费提供吃住,大家说,阿尼帕妈妈家成了牧民的“牧业办”了。

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是一名乡村干部,一家人生活基本就靠丈夫的工资,所以用起钱来阿尼帕是能省则省,但是,当有人需要帮助,总是倾其所有,不计回报。2008年5月,汶川地震的消息传来,阿尼帕和丈夫捐出了1000元,阿尼帕妈妈每天在家里看电视,看着失去父母的地震孤儿她总是泪水盈盈,她说,一看到这些可怜的孩子,我的心就软了,如果再给我10个孤儿,我也愿意抚养,只要我有口吃的,就有他们的。

实际上,阿尼帕就像是幼儿园园长。阿尼帕的侄女热孜万古丽是青河县希望小学的老师,她说:“我就是喝姨妈的奶长大的。”阿尼帕的小妹妹哈丽卡姆说:“大姐阿尼帕和姐夫结婚后不久,我的父母相继去世,我们6个姐妹全在姐姐家住,当时姐姐22岁,最小的我才5岁。姐姐和姐夫实际上承担的就是父母的角色,把我们全部抚养成人。”

很多人说,阿尼帕是最具有美好品格的人。他儿子阿奔1996年不幸去世,撇下了怀孕的妻子、残疾的亲家母和一个精神失常的小叔子。很多人说直接将儿媳妇接回来,别的就不要管了。看着媳妇这么破败的家,阿尼帕妈妈一阵心酸,为了不让老人伤心,就一直没提让媳妇回来的事,平时只要媳妇家有事,她立即打发家人去帮忙。

老干部阿克木克沙政策没平反前,没有工作,没有钱,心情十分烦躁,阿尼帕和丈夫总是好心地安慰他,给他宽心,帮助他找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一年多的时间过去,阿克木克沙就住在阿尼帕妈妈家,直到落实政策。现在回到精河养病的阿克木克沙时时和阿尼帕联系,阿比包去世了,他非常牵挂,还坐车过来看阿尼帕。

在青河林场工作的张爱国不能忘记,他出生时,妈妈就没有奶,是好心的阿尼帕妈妈省出自己喝的牛奶送给他家,张爱国深情地说,不是阿尼帕妈妈,我早就饿死了。

切克斯是青河阿尕什敖包乡的贫困户,他的手有严重的残疾,生活自理能力差,从1984年以来,他家里的面粉常年都是阿尼帕妈妈来供应的。

心底有爱天地宽

尼帕和丈夫阿比包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要面对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阿尼帕每天就是面对着是平凡的日子,真实的生活,严酷的现实和日日重复艰难的日子。她和丈夫阿比包都是脚踏实地的人,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和企求,唯一的就是精心养育好这些孩子,让长大成人。因为这些孩子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

阿尼帕夫妇十分地豁达和坦然,对生活要求得很少,觉得平安、健康是最大的幸福。以前,阿尼帕为抚养孩子受的苦最多,但对孩子门总是要求得很少,她一个劲地说,我们的日子很好,什么也不需要。

前年她的在伊犁的亲戚专门来看望她,30多年没见,寒暄中困惑阿尼帕吃了这么多的苦,身体还这么硬朗,阿尼帕告诉她:爱和亲情是疗病的良方。看到她家一家人这样自在和平,她深受感动,觉得自己不缺吃穿却心情和身体都不好,每天连饭都吃不下,原来是自己对生活要求太高了。心态摆平,病就好了,平淡生活、满满的爱就是治病的良方啊!在阿尼帕家生活的日子,她如获至宝,能吃能喝了,心情和身体都好了。

现在,辛苦操劳的日子都已经过去,孩子们也都全部成家立业。他们有的当干部,有的当工人,有的经商,有的种地,虽然都不在老人身边,但每到过年过节,总会想法设法地赶回来跟老人住几天,唠唠家常。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当提起不在身边的哪个孩子,老人总会泪水涟涟地担心孩子们生活不好,担心孩子们在外吃苦受累。而孩子们也同样对老母亲充满牵挂,家里只要有个事,不管大小,哪怕请假,哪怕生意扔下,总会第一时间感到老人身边。

阿尼帕亲生的子女有9个,其他 10个是收养的孤儿。但她始终说:“我家19个孩子,个个都是亲生的。”亲生的子女们也反复强调:“不要把我们分成亲生的和收养的,我们都是父母疼爱的孩子。”被收养的子女们也一再坚持:“这就是我们的家,维吾尔族妈妈爸爸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爱,多一点付出,就会得到更多更大的满足,也会让爱得到升华,因为,爱加上爱是更多的爱。在青格里河畔这家朴素的屋子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温情剧,感动着每一个人。

去年9月,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去世了,老年丧伴,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了,所有的儿女都到赶来了,安慰着阿尼帕妈妈。而坚强的阿尼帕妈妈忍住眼泪,让儿女们不要担心她,她能挺过去,因为心底有爱天地宽。

评论

短评

阿尼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胸怀。有一种感动,叫人潸然泪下;有一种胸怀,让人肃然起敬。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维吾尔族老人阿尼帕含辛茹苦39年抚养4个民族10名孤儿的事迹,已传遍天山南北,响彻中华大地。她以人性中最为博大的母亲胸怀,演绎了一段超越民族界限的人间真情;她以人性中最为美丽的母性光辉,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民族团结之歌。

在阿尼帕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大爱无疆、血脉相连、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阿尼帕与她的一家人,是“祖国大家庭、和谐一家人”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的民族情结。她昭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只有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友好相处,才能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展望

从阿尼帕一家的“团结、和睦、幸福、快乐”中,证明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深刻道理。各民族兄弟姐妹只有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民族地区才能繁荣发展,各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日实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9: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