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木县
释义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面积3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林地面积25.6万亩。2003年全县总人口3万。辖1个镇、7个乡,35个行政村。

中文名称:尼木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西藏

下辖地区:辖1镇、7乡,35行政村

政府驻地:塔荣镇

电话区号:0891

邮政区码:851300

地理位置: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

面积:3275平方公里

人口:2003年3万人

气候条件: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吉嘎曲德寺

耕地:4.3万亩

林地:25.6万亩

基本概况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元时译作“聂摩”。明时译作“聂母”。清文献中又写作“尼莫”、“尼穆”、“尼木”、“尼冒”等。民主改革前尼木境内分为尼木宗和麻江宗,1959年合并二宗建立尼木县,隶属拉萨市管辖至今。县府驻塔荣镇,位于县西北部,临近麻尼公路,人口1千余人。。

尼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面积32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万亩,林地面积25.6万亩。2003年全县总人口3万人。辖1个镇、7个乡,35个行政村。尼木县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

尼木县的人文景观别具风采。有宁玛派的早期圣地托噶,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来藏弘法时期。另有赤松德赞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吉嘎曲德寺,以及古代西藏造桥专家汤东结布造的尼木铁索桥等。

自然环境

尼木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境内最高点穷母岗峰,海拔7048.8米,最低点为玛曲河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为3701米。

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003米以上,境内最高穷母岗峰,海拔为7048.4米,最低点为玛曲汇入雅鲁藏布江处,海拔3705米。

尼木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数2947.8小时。年无霜期约100天左右。年降水量325.2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泥石流、虫灾、霜冻和冰雹等。

自然资源

尼木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铜、钼、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豹子、狗熊、猞猁、獐子、黑颈鹤、贝母鸡、野鸡及贝母、虫草、黄连、雪连等。

历史沿革

尼木,藏语意为“麦穗”。

尼木建县历史悠久。时间可追溯元朝时期,据文献记载:元世祖时代尼木既已设宗。元朝时译为“聂摩”。

在明朝时尼木被译成“聂母”。而清朝则称作“尼莫”、“尼穆”等。

民主改革前尼木境内分设尼木宗和麻江宗,1959年二宗合并为尼木县,隶属拉萨市管辖至今。

县府驻塔荣镇,位于县西北部,临近麻尼公路。

1997年,尼木县面积3275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13个乡,县政府驻塔荣乡。(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塔荣乡(TarongXiang) 县政府驻地。“塔荣”系藏语译音,意为“兴旺”。1960年建塔荣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通公路。辖雪拉、塔荣、巴古、岗日、朵松5个村委会。

麻江乡(MajiangXiang) “麻江”系藏语译音,意为“纯酥油”。1960年建麻江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人口0.16万。辖塘堆、达穷、强涅3个村委会。

彭岗乡(PenggangXiang) “彭岗”系藏语译音,意为“土坯房”。1960年建彭岗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彭岗、帕普合并为彭岗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人口0.16万。辖帕布、彭岗2个村委会。

帕古乡(PaguXiang) “帕古”系藏语译音,意为“环岩石”。1960年建帕古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人口0.1万。辖江热、帕古、色巴、布巴、古庆5个村委会。

东嘎乡(DonggaXiang) “东嘎”系藏语译音,意为“岔口古堡”。1960年建东嘎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454平方千米,人口0.27万。辖普巴、尼荣、乃余、东嘎4个村委会。

卡如乡(KaruXiang) “卡如”系藏语译音,意为“斗形地”。1960年建卡如乡,1970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卡如、泽明2乡合并为卡如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1万。辖卡如、泽南2个村委会。

尼木乡(NimuXiang) “尼木”系藏语译音,意为“麦穗”。1960年建尼木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人口0.18万。辖尼木、日措、曲林2个村委会。

林岗乡(LingangXiang) “林岗”系藏语译音,意为“自然岗”。1960年建林岗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辖贡下、林岗、洛瓦、果堆4个村委会。

普松乡(PusongXiang) “普松”系藏语译音,意为“山谷”。1960年建普松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南部,人口0.2万。辖如白、普松、曲水、3个村委会。

续普乡(XupuXiang) “续普”系藏语译音,意为“弓形山谷”。1960年设续普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尼雪、河东、山岗合并为续普乡。位于县境北部,人口0.20万。辖尼雪、河东、山岗3个村委会。

续迈乡(XumaiXiang) “续迈”系藏语译音,意为“河下游”。1960年建续迈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岗、续迈2乡合并为续迈乡。位于县境东部。人口0.21万。辖续迈、安岗2个村委会。

霍德乡(HuodeXiang) “霍德”系藏语译音,意为“牧民部落”。1960年建霍德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将吞普乡的4个牧业村并入霍德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人口0.04万。辖拉加、朗丁、色觉、江村4个村委会。

吞巴乡(TunbaXiang) “吞巴”系藏语译音,意为“民族”。1960年建吞巴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根比、吞达2乡、吞普的4个村合并为吞巴乡。位于县境东南部,人口0.25万。辖根培、吞达、吞普3个村委会。

<!-- :塔荣乡 麻江乡 彭岗乡 帕古乡 东嘎乡 卡如乡 尼木乡 林岗乡 普松乡 续普乡 续迈乡 霍德乡 吞巴乡

!--> 2000年,尼木县辖1个镇、7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37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塔荣镇 6082 吞巴乡 2308 续迈乡 5030 普松乡 1947 帕故乡 2979 麻江乡 2219 克如乡 1094 尼木乡 5716

2000年,尼木县辖1个镇、7个乡。各乡镇分别是:塔荣镇、吞巴乡、续迈乡、普松乡、帕故乡、麻江乡、克如乡、尼木乡。

2000年,尼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7375人。

2003年,全县总人口3万人。

行政区划

尼木县辖1个镇、7个乡:塔荣镇、麻江乡、普松乡、卡如乡、尼木乡、续迈乡、帕古乡、吞巴乡。共有35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塔荣镇。

乡镇人口

塔荣镇

总人口6082人。

吞巴乡

总人口2308人。

续迈乡

总人口5030人。

普松乡

总人口1947人。

帕故乡

总人口2979人。

麻江乡

总人口2219人。

克如乡

总人口1094人。

尼木乡

总人口5716人。

(截至2006年底)

下辖村庄

塔荣镇 辖6个村委会:塔荣村、雪拉村、东松村、桑日村、巴果村、林岗村。

麻江乡 辖3个村委会:朗堆村、达琼村、强聂村。

普松乡 辖5个村委会:普松村、白麦村、如巴村、日岗村、曲水村。

卡如乡 辖2个村委会:卡如村、泽朗村。

尼木乡 辖7个村委会:尼木村、曲林村、日措村、聂玉村、东嘎村、尼荣村、普巴村。

续迈乡 辖6个村委会:续迈村、霍德村、安岗村、尼雪村、河东村、山岗村。

帕古乡 辖3个村委会:帕古村、彭岗村、帕普村。

吞巴乡 辖3个村委会:吞达村、根培村、吞普村。

经济

概况

2003年,尼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13万元,县级财政收入实现24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919元,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分别达到720万元和2931万元,增幅都在13%以上,最高达到41%以上。去年,尼木县粮油总产2848万斤,其中,双低油菜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平均亩产463斤,都被定单收购,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多元。2003年,尼木县输出劳力5000余人,较上一年翻两翻,实现劳务总收入200多万元。

工业

尼木县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250千瓦,年发电量25.7万千瓦时。民族手工业主要生产氆氇、藏香、藏纸、陶器等。已初步形藏香,藏纸,铜矿,电力,食品等门类齐全,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体系。

农业

尼木县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玉米及其它杂粮。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主要饲养牦牛、犏牛、绵羊、山羊、马、骡、猪等。林木为灌木,并有部分人工林。尼木县有耕地面积4.13万亩,人均耕地1.56亩,2000年实现粮油总产15251.4吨。

商业

2000年该县拥有各类商业经营网点189个。三产从业人员319个。全社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01.84万元。金融机构能办理全区各种资金往来业务,2000年来城乡居民储蓄2397万元。

名土特产品

尼木县土特产品主要有白青稞、藏纸、藏香、高原畜产品与高原鱼类。

基础建设

交通:中尼公路贯彻该县麻江乡境内,318国道县城南部连结拉萨和日喀则。县城驻地距拉萨147公里,距日喀则市200公里左右,该县七乡一镇均有简易公路相连接,各种车辆均可通行。

通讯:电话通讯进行全国程控联网,电话普及率较高。

广电:该县现有无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一座,各乡均有差转台和单收站。

教育:该县共有各类学校66所,其中中学一所,中心小学率100%。教育普及达90.8%。

人文景观

尼木县的人文景观别具风采。有宁玛派的早期圣地托噶,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莲花生来藏弘法时期。巴古比如字那寺有1200年前莲花生修建的三个修行 洞.日措卓瓦曲旦有元代的佛塔。另有赤松德赞于公元8世纪修建的吉嘎曲德寺, 以及古代西藏造桥专家汤东结布造的尼木铁索桥等。日措卓娃塔,传说此塔是从地下自然生长出来的,凡是不孕妇女只要绕塔几周即能怀胎。可迄今每年成群的朝拜者中仍有许多虔诚的不孕妇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5: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