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释义

“尼德兰”意为低地,指莱茵河、些尔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地势低洼的地区,包括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又是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

革命前夕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即指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低洼地而言,包括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土地面积约为七八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在中世纪初期,曾是法兰克王国的中心。11 世纪后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分别隶属于德国和法国。15 世纪成为勃艮第公国的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王室联姻及继承演变,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16 世纪初又转属封建专制的西班牙王国。

早在13 世纪至15 世纪,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已发展起来,特别是呢绒业相当著名。进入16 世纪以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尼德兰17 省中,约有300 多个城市,因此有“多城市国家”之称。在北部七省中,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这里的毛、麻纺织业,造船业颇负盛名,航海业和渔业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荷兰的人口中城市居民约占半数。16 世纪中叶时,每年有1000 多条船从阿姆斯特丹和北方诸省出海捕鱼,各类鱼年产值为330 万杜卡特。许多大城市里,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阿姆斯特丹是北方诸省的经济中心,1548 年呢绒年产量达到10,938 匹,它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以及俄罗斯等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与西班牙则较少经济联系。农村中封建势力比较薄弱,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资本主义关系已经深入农村,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大富商和资产阶级手中,他们或者直接经营农场、牧场,剥削雇佣劳动,或者把土地租给佃户,收取货币地租,有些贵族也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

在南方十省,经济最发达的是佛兰德尔和不拉奔,早在14 世纪就出现了手工工场。到16 世纪,在纺织、冶金、制糖、印刷等工业中的手工工场更加普遍。其中毛、麻纺织业手工工场尤为发达。但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市场。南方各省的大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因而在反抗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在农村中,农奴制度也已经瓦解,农民变成自由的自耕农和佃农,资本主义农场也发展起来。

南方的中心城市安特卫普,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信贷中心之一。据意大利历史学家法?6?1吉查迪尼的估计,1560 年安特卫普单进口货一项的总值就多达31,870,200 佛罗林。欧洲各国在这里设立的商行和代办处约千余家,每日往来的外国商人有5000~6000 人。港口内有时同时停泊大小船只2000 余艘。城内国际性交易所大门前悬挂“供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使用”的标牌。

尼德兰人自夸说,他们在各国采蜜。认为北欧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沿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国、西班牙、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

但尼德兰各省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省份,特别是边缘省区如阿多瓦、那慕尔、卢森堡等,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农民对封建主不仅有土地依附关系,甚至还有人身依附关系。边远地区农奴制很牢固。

革命开端

腓力二世的高压政策,激起尼德兰人民的极大愤慨,甚至尼德兰贵族也因在政治上受到排斥而日益不满。尼德兰贵族利用人民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组成以中小贵族为主的“贵族同盟”。1566 年4 月5 日,贵族同盟中三百多人联合行动,向玛格丽特总督呈递请愿书,提出废除“血腥敕令”,召开三级会议,撤退西班牙驻军,免除格兰维尔的职务等项要求。西班牙政府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1566 年8 月11 日,佛兰德尔的一些工业城市中的手工工场工人和城市贫民发动起义,斗争的锋芒首先指向西班牙反动势力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起义者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捣毁圣像、圣徒遗骨和遗物,没收教会财物,焚毁地契和债券。运动从南部开始迅速扩展,很快席卷了不拉奔、西兰、荷兰、弗里斯兰等12 个省区,起义群众捣毁教堂和寺院5500 多所。起义者不仅限于破坏圣像,并烧毁债券和契约,还到处强迫市政当局停止迫害新教徒,

承认新教徒信仰自由,限制天主教僧侣的活动,起义者甚至准备夺取城市领导权。汹涌澎湃的群众性革命运动是尼德兰革命的开端。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尼德兰意为低地,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的历史地区(今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的东北部)。

尼德兰地区于1566年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所统治。自16世纪以来,尼德兰城乡资本主义有相当发展。北方以荷兰、泽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毛织业、麻织业、造船业极负盛名,航海业和渔业的水平相当高。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出现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农村中的大部土地掌握在大富商手中。南方诸省的手工工场也有广泛发展。在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经营形式也出现了。安特卫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西班牙统治者查理一世和腓力二世及其控制的天主教会推行专制主义,任意破坏尼德兰各省区和城市的特权,勒索大量捐税;设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新教徒。16世纪60年代初,加尔文教派新教徒多次举行反对天主教会的武装暴动。1565年荷兰省督威廉一世(沉默者)组织贵族同盟,次年4月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玛格丽特呈递请愿书,提出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动等项要求。

革命经过

1566年8月爆发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1567年春运动遭镇压。同年8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阿尔发为尼德兰总督,血腥镇压尼德兰革命者,并推行新的税制。尼德兰人民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英勇反抗西班牙的暴政。

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解放了荷兰、泽兰两省的大部。同年8月威廉一世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年11月8日,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南北统一,共同反对西班牙的统治。慑于革命的不断深入,西南几省贵族于1579年1月23日结成阿拉斯同盟,宣布承认腓力二世对尼德兰的主权,天主教神圣不可侵犯。北方7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为对抗西南几省贵族的背叛,于同年1月6日结成乌得勒支同盟,规定建立统一的军队,采取统一的税率、币制和度量衡制,制定共同的军事、外交政策。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宣布废黜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在联省中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称荷兰共和国。1609年1月9日,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尼德兰革命在北方获得完全胜利,在欧洲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论科技发展程度,荷兰在发达的西欧可以排在英法德的后面,即欧洲第四位。

1572 年北方起义和革命运动的扩大人民群众坚持反抗斗争,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1572 年4 月1 日,一支海上游击队突袭攻占了西兰岛上的布里尔城。这一胜利不仅使海上游击队有了坚强的据点,并且成为北方各省普遍起义的信号。5 月下半月,起义蔓延到须德海出入口的重要商城恩卡增及荷兰、西兰的一些城郊和农村,反西班牙的人民起义迅速席卷北方各省。到1572 年夏,几乎整个荷兰省和西兰省都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奥兰治派贵族和资产阶级凭借人民革命的力量,夺取城市政权,组织人民自卫队,对西班牙的反革命势力实行革命的恐怖统治。在农村,农民群起捣毁天主教堂、寺院和贵族邸宅,拒绝缴纳什一税和履行各种封建义务。1572 年7 月中旬,在多德雷赫特召开的荷兰省的议会上,奥兰治?6?1威廉被推举为荷兰、西兰和乌特勒支三省的合法总督。到1573 年底,北方七省先后都从西班牙的占领下解放出来。

列揆生继续疯狂镇压尼德兰起义,于1574 年5 月围攻已被包围达半年之久的荷兰的滨海城市莱登城。守城居民英勇奋战,坚持抵抗达数月之久。当城内粮尽时,西班牙军派人诱降,守城人骄傲地回答说:“只要你们还听得见城里有狗吠猫叫的声音,就知道城市守得住。”“为了保卫我们的妇女、我们的自由和我们的宗教免受外国暴君的摧残,我们每个人会吃掉自己的左手来保全右手”。城郊农民协助守城居民英勇抗击西班牙军队,切断敌人的交通线,消灭小股敌军。后来,海上游击队赶来支援,8 月3 日奥兰治?6?1威廉等亲临现场,指挥工兵掘开马斯河河堤六处,放水淹敌,列揆生的军队遭到巨大损失,于10 月狼狈退却。随后,列揆生又施展政治阴谋,分化革命阵营。他下令停止新税和赦免投诚的奥兰治党人。但北方的革命势力却继续增强。

北方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南方各省人民的反抗运动。南方农民组织起来,控制道路,打击到处窜扰的西班牙侵略军队。1576 年9 月4 日,布鲁塞尔的市民在奥兰治党人城防司令德?6?1黑兹的领导下爆发起义,起义者占领议会大厦,逮捕国务委员,解散国务会议,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最高统治机关。南方各省纷纷响应,许多城市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建立自治机关。1576 年10 月,尼德兰南北各省的代表,在根特举行全尼德兰三级会议,商讨南北联合斗争问题,会议进行期间,西班牙雇佣军又一次发生兵变,洗劫了南方的最大城市安特卫普,杀死居民8,000,全城房屋的三分之一被烧,劫掠财物约值500 万金币,这一事件促成南北方各省迅速达成了实现联合的协议,于11 月3 日签订了“根特协定”,规定废除阿尔发颁布的一切法令,重申各城市原有的权利和贸易自由,南北联合共同反对西班牙,南方仍信仰天主教,但承认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协定没有触及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还没有明确提出尼德兰独立问题。

“根特协定”缔结后,革命斗争仍继续发展。1577 年秋,南方的布鲁塞尔、根特和安特卫普等城市的人民又发动新的起义,建立革命的“十八人委员会”权力机关,并采取一些民主措施。与此同时,在佛兰德尔、不拉奔等省的农村,农民运动也蓬勃兴起,抗交封建租税,夺取贵族和教会土地,摧毁贵族城堡。革命的高涨,引起南方贵族、天主教僧侣的恐惧,他们阴谋与西班牙妥协,与西班牙有经济联系的资产阶级保守派也不愿与西班牙断绝往来。1579 年1 月6 日,南方反动贵族在阿图瓦省城阿拉斯组成“阿拉斯联盟”,承认腓力二世为“合法的统治者和君主”,天主教为唯一合法的宗教,企图同西班牙勾结起来,向革命进行反扑,从此,南北方分道扬镳。

尼德兰南北方的分裂并非偶然。由于尼德兰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出现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南北方各省分别以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形成两个彼此对立的经济实体,南北市场历来就存在着竞争。南方需要西班牙供应羊毛,安特卫普贸易对象主要是西班牙及其殖民地,因此南方割不断与西班牙的经济联系。同时,北方资产阶级多信奉加尔文教,南方贵族多信奉天主教。南方贵族和天主教僧侣害怕北方民主势力的增长会剥夺他们的封建特权,宁愿维持现状,与西班牙妥协。

革命胜利

南北方分裂后,北方各省以及部分南方城市于1579 年1 月23 日成立“乌特勒支同盟”。同盟宣告北方各省为永不可分的联盟,以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规定统一的币制和度量衡,实行共同的军事和外交政策。1580 年6 月15 日,腓力二世发表特别宣言,宣布奥兰治?6?1威廉为“最凶恶的叛徒和国事犯”。次年7月26 日,乌特勒支同盟各省的三级会议正式宣布废黜腓力二世,在尼德兰北部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为荷兰共和国。北部富有的资产阶级和贵族公认奥兰治?6?1威廉是最适当的领袖。1584 年7 月10 日,奥兰治?6?1威廉被西班牙派来的特务枪杀,其子奥兰治?6?1摩里斯被推选为由显贵和资产阶级组成的“民族委员会”的主席,同时又是北方诸省联军的总指挥。

西班牙侵略者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新总督法尔内塞和阿拉斯联盟一道,首先在南方向革命力量进行反扑,攻占了安特卫普、布鲁塞尔、根特等城,恢复西班牙在南方的统治。继之法尔内塞率军北犯,遭到在摩里斯指挥下的北方联军的强烈反击,屡被挫败。这时,欧洲的国际形势对联省共和国较为有利,它得到了英、法两国的支援。1588 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惨败,1589~1598 年,西班牙出兵干涉法国胡格诺战争也以失败告终。西班牙已无力扑灭尼德兰革命。1609 年4 月9 日,西班牙与联省共和国缔结12年休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共和国的独立。后来在1648 年三十年战争结束后订立的“威斯特发里亚条约”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至此,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在北方胜利完成。

尼德兰革命是具有鲜明的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它通过民族解放斗争、全民动员,结成广泛的民族统一阵线,共同抗击西班牙暴政,终于摆脱了西班牙的民族压迫,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次革命也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革命,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和贵族以加尔文教为旗帜,开展对天主教的西班牙的反动封建统治的斗争,恩格斯曾指出: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一个共和国。这次革命还有一个特点,即资产阶级与以奥兰治?6?1威廉为代表的贵族结成联盟。尼德兰的资产阶级主要是商业资产阶级,政治妥协性又比较大,这些都给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带来后遗症:革命不够彻底,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彻底摧毁,革命仅在北方取得胜利。但当欧洲还普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时期,荷兰共和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欧洲主要封建反动堡垒——西班牙和罗马天主教会。不仅为资本主义在尼德兰北部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并且是以后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革命胜利后的荷兰是一个联邦国家,三级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每省不论代表多少只有一票表决权,重要问题须全体一致通过,其他问题根据多数意见决定。国务会议是三级会议的常设机关,有委员12人。委员的名额分配按每省纳税的多少决定;荷兰和西兰两省纳税最多,有5名委员,实际把持国务会议。执政是国务会议的首脑,拥有最高军政大权,由奥兰治威廉家族世袭担任。执政出缺,由荷兰省长代理。首都设在海牙。

荷兰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17世纪的荷兰,工商业和航运业突飞猛进。莱登的呢绒、哈连姆的亚麻布驰名欧洲。莱登年产呢绒7—12万匹。制糖、印刷、宝石加工、精密仪器的生产也进步很快。荷兰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商业胜过工业,国际贸易胜过国内贸易。国家维护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商业税和航海税很低。阿姆斯特丹是国内外贸易和工业生产的中心。荷兰的造船业最为发达,占当时世界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的3/4。荷兰商船遍航世界各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波罗的海贸易,东方的香料贸易,大多控制在荷兰商人手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劳动人民的状况却日益恶化。工人的劳动时间长达12—14小时,且工资微薄,物价上涨,生活困苦。农民仍受封建剥削,赋税有增无减,政治上没有权利。17世纪初,荷兰已开始血腥的殖民掠夺。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排挤葡萄牙在印尼势力,垄断香料贸易。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西非和美洲的贸易;在北美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城,后被英国占领,改名新约克,即今纽约。

在荷兰共和国,阶级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有时很尖锐,并以卡尔文教内的派别斗争形式表现出来。莱登大学教授雅各布·阿明尼乌(1560—1609年)认为:卡尔文的先定论不合理,因为人得救与否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是否改恶从善,并非全由上帝决定;上帝本欲拯救每一个人,不幸出现亚当和夏娃的堕落,才决定谁得救谁沉沦。阿明尼乌的有条件先定论,称堕落后先定论。另一位神学家、莱登大学教授弗兰茨·戈马乐(1563—1641年)则认为:早在亚当和夏娃堕落以前,上帝早已决定谁得救谁沉沦,完全否定自由意志作用。这种无条件的先定论称堕落前先定论或绝对先定论。坚持地方分权的荷兰省长约翰·范·奥尔登巴内维德特支持阿明尼乌派。主张中央集权的荷兰其和国执政莫里斯支持戈马尔派。1610年和1511年,两派分别向三级会议提出自己的主张。莫里斯出面干预,于1618年11月召开多特勒支会议裁决。大会通过决议谴责阿明尼乌派,重申卡尔文教的正统观点,并制定多特勒支宗教法规。这次会议被称为卡尔文教的特兰托会议。1619年5月,奥尔登巴内维德特被处决。阿明尼乌派信徒纷纷逃往英、法和德国。1625年莫里斯死后,迫害松弛。阿明尼乌派对英国17世纪的清教运动有一定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