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嫩江县
释义

嫩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辖8镇5乡、1个种畜场、11个国营农场、11个国有林场和部分驻军农场。 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中文名称:嫩江县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 黑龙江省

下辖地区:嫩江镇、双山镇、伊拉哈镇

电话区号:0456

邮政区码:161400

面积:15360平方千米

人口:500201人(2000年)

区位优势

嫩江县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跨东经124°44′30″~126°49′30″,北纬48°42′35″~51°00′05″。北依伊勒呼里山,与呼玛县交界;东接小兴安岭,与爱辉区、孙吴县、五大连池市毗邻;西邻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隔江相望;南连松嫩平原,与讷河市接壤。辖8镇5乡、1个种畜场、11个国营农场、11个国有林场和部分驻军农场。 总面积1.51万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4万。

行政区划

嫩江县辖8个镇、6个乡:嫩江镇、伊拉哈镇、双山镇、多宝山镇、海江镇、前进镇、长福镇、科洛镇、临江乡、联兴乡、白云乡、塔溪乡、霍龙门乡、长江乡。境内有:马铃薯原种繁殖场、九三分局、鹤山农场、跃进农场、大西江农场、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七星泡农场、嫩江农场、山河农场、嫩北农场、建边农场。

自然地理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中段南侧,正源名南瓮河(又称南北河),河源海拔高程1030米,其源头属融雪、涌泉网状溪流。自河源由西北流向东南127.2公里处,与二根河汇合向南流,始称嫩江干流。自此,水流由北向南,流经鄂伦春自治旗、齐齐哈尔市、大安市等 15个市、县(旗),在吉林省松原市三岔河附近与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汇流。从河源到三岔河口,全长1370公里,干流长975公里,流域面积282748平方公里。

嫩江,依其地形、地貌和河谷特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自嫩江河源到嫩 江县城为上游段,江道长661公里。河源区为著名的大兴安岭山地林区,森林密布,沼泽众多,河谷狭窄,河流坡降大,水流湍急,水面宽100~200米,河道比降14 .2‰,河流为卵石及砂砾组成。河源区以下,江道逐渐展宽,河道比降3.1‰~3.6‰, 相继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谷宽度可达5~10公里。由嫩江县城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尼尔基(前称布西)为中游段,是山地到平原的过渡地带,江道长122公里。两岸多低山丘陵,地势较上游段平坦,两岸不对称,特别是左岸,河谷很宽。中游段支流较少,除江道过嫩江县城4公里,右岸有较大支流甘河汇入干流外,其余均为一些小支流或小山溪。从尼尔基到三岔河口为下游段,江道长587公里。此江段进入广阔的松嫩平原地带,江道蜿蜒曲折,沙滩、沙洲、江汊多,江道多呈网状,两岸滩地延展很宽,最宽处可达10余公里,最大水深7.4米,滩地上广泛分布着泡沼、湿地和牛轭湖。齐齐哈尔市以上江道平均坡降0.2‰~0.1‰,主槽水面宽300~400米,水深3~4米。下游江段河网密度较大,右岸有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等大支流汇入嫩江,左岸广大地区基本属于内陆闭流区,有大片沼泽、连环湖和湿洼地。从河源到三岔河口高差900米。

嫩江支流多在右岸,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8条支流中有6条在右岸,左右岸支流均 发 源于大小兴安岭各支脉,且是顺着大小兴安岭坡面而形成,东北至西南向,或是西北至东南向汇入干流。历史上嫩江发生多次大洪水,多数是由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东坡的右岸各支流来水所致。由于地形条件,夏秋季一旦有大雨天气,常形成暴雨中心。同时, 由于各大支流的中上游多为易于产流的山丘区,产流量大,在历次暴雨或连续降雨中,各大支流的水量相继注入干流,形成干流的大洪水。惊心动魄的1998年嫩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就是这样构成的。嫩江气象水文要素,年内和年际及地区上的变化差异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937.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152.5毫米。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2%,其中7、8两个月所占比重最大。

嫩江河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亿立方米。年内及年际的径流分配不均。6~9月份最大,但这几个月的最大与最小平均流量相差50~80倍;年平均径流量最大与最小一般相差4 ~10倍,大者相差30~60倍。

嫩江流域属寒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多雨,年平均气温2~4℃,历年最低气温-39.5℃,最高气温达40.1℃。冬季嫩江冰封期达150天左右,冰厚1米左右。

嫩江流域跨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6个市(盟)、26个市、县(旗),左岸均 在黑龙江省,右岸大部分为内蒙古自治区范围,仅有洮儿河下游和嫩江干流下游右岸为吉林省 范围。

嫩江流域兴水利,除水害,现已建成大型水库5座,中、小型蓄水工程分别为28座和174座。嫩江干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正在建设一座大型控制性工程――尼尔基水库,水库建成后,防洪效益十分显著。

为解决大庆油田用水和松嫩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问题,发展养鱼、育苇, 改善草原等,从70年代初开始,投资建设了北部、中部和南部三个引嫩工程,统称“三引”。“三引”从嫩江干流讷河市拉哈镇渡口到松嫩平原腹地,工程控制面积3750万亩,引水干渠长45公里,引水流量100立方米每秒。“南引”位于嫩江左岸 ,松嫩平原的西南部,控制面积3600平方公里。“中引”位于松嫩平原乌裕尔河、双阳河的尾部闭流区。工程控制面积7500平方公里,南 北长150公里,东西宽50公里。由于引来嫩江水,“三引”控制区域已退化的草原、减少的芦苇、消失的泡沼又恢复了生机,鸟类来此栖息,渔业得到大发展,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历史沿革

嫩江县,以嫩江得名。嫩江,古称“难水”、“那河”、“脑温江”。清初称“诺尼木伦”(蒙古语,“诺尼”为“碧绿”之意,“木伦”为“江”),清代中期称“嫩江”。

嫩江县城旧称墨尔根,其由来,一说为:墨尔根(又作水里吉)是蒙语(还有说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善射”即“善于打猎的人”或称“精能”“有智慧的人”。嫩江一带,两汉及南北朝属北夫余,隋唐为室韦地,辽属东京道,金属上京蒲峪路,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属奴尔干都司,清为黑龙江将军辖地。清初,为“达斡尔、索伦、鄂伦春戈猎之地”。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廷以墨尔根地方紧要,决定筑城设兵驻守。同年,于此地设北路驿站第六站,称“墨尔根站”。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黑龙江将军衙门由黑龙江(瑷珲)城移驻墨尔根城。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副都统移驻齐齐哈尔城。翌年,黑龙江将军衙门亦移驻齐齐哈尔城,墨尔根城留城守尉驻守。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墨尔根城复又设置副都统衙门,隶属黑龙江将军管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裁将军改设行省,隶属黑龙江行省管辖。1908年8月(清光绪三十四年),清廷照准,裁撤墨尔根副都统,同时设置嫩江府,驻墨尔根城。1913年,将嫩江府改为嫩江县,县署驻墨尔根城,隶属黑龙江省。1914年6月,改隶龙江道。1929年2月,复由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黑龙江省。1934年,将嫩江以西的行政区域划归巴彦旗。同年12月,改隶龙江省管辖。1939年6月,改隶新设之北安省。1943年10月,划归黑河省管辖。1945年,划归嫩江省管辖。1947年2月至9月,曾隶于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第二专区。1949年5月,黑龙江、嫩江两省合并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8月,划归新设嫩江专区。1970年4月1日,改由黑河地区(黑河市)管辖。

经济发展

综合

嫩江县地处黑江省西北边陲,这里土地肥沃,林海浩瀚,水草丰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嫩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991年嫩江县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7位和“全国产粮百强县”第30位,是全国著名的麦豆主产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素有“北国粮仓”之誉,1997年嫩江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豆之乡”。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预计实现78315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032万元,同比增长33.9%;第二产业增加值163166万元,同比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204957万元,同比增长 10.0% 。第一、二、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64.1%、22.8% 和 13.1%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从上年的49.7:20.3:30.0调整为53.0:20.8:2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57元,同比增长24.2%。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962万元,同比增长1.0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8462元和5407元,同比分别增长19.6%和24.1%。

市场物价回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比上年上涨6.9%,涨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六升两降”,食品类价格上涨17.1%,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4.8%,家庭设备与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4.8%,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上涨1.2%,居住类价格上涨8.0%;衣着类价格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3.8%。农业生产资料类价格总水平上涨12.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2.9%,涨幅提高9.0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部从业人员20714人,同比下降1.7%,其中:企业从业人员9600人,同比下降2.4%;事业从业人员7749人,同比下降1.8%;机关从业人员3365人,同比增长0.3%。政府通过多渠道扩大就业,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累计达 271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比上年降低0.54个百分点。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达到13393人,增长3.6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146人,增长12.2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居住类价格涨幅偏高;二是工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三是节能减排任务仍较艰巨。

农业

农业生产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915万元,同比增长53.0%。

种植业生产全面丰收,粮食总产破历史记录。2008年农业产值实现351666万元,同比增长55.3%,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947808吨,比上年增长45.9%。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61942万元,同比增长25.2%,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达到14.6%。林业、渔业稳中有降。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000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000亩。林业实现产值3160万元,同比下降3.2%。渔业实现产值374万元,同比下降14.8%。

绿色食品产业继续较快增长,年末A级绿色食品产量 13.7万吨,比上年增长6.6倍。

“打工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7亿元。

乡镇企业效益有所转。据乡镇企业管理局统计,全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2797万元,比上年下降22.0%;实现收入66830万元,比上年下降19.4% ;实缴税金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19.0%;实现利润4970万元,比上年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有待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62.5万千瓦,比上年下降8.9%;农用拖拉机32791台,比上年下降5.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099吨,同比增长7.4%;农村用电量445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4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

嫩江位于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处于亚洲大豆主产区的核心位置,是国家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松花江上游保护区所在地,无污染的嫩江水系纵贯全境。耕地土壤肥沃,适宜众多大豆品种种植,是我国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具有优良的大豆种植传统。县域内有耕地12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大豆年均总产120万吨左右,全部是非转基因大豆,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有300万亩被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嫩江县高蛋白大豆品种丰富,年种植量占总面积的34.5%,是国家著名的高蛋白大豆推广主产区。

为了发展嫩江得天独厚的大豆经济,黑龙江省嫩江县委、县政府依据嫩江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决定建设“嫩江中国大豆城”,全力打造全国首个“中国嫩江非转基因大豆食品科技产业园”,建设覆盖范围广、辐射全方位的嫩江物流园区,把中国近一半的大豆引入嫩江,强力吸引更多知名企业入驻嫩江。

工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196万元,比上年增长33.9%。

全县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540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工业产品产量增多减少。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种,占66.7%,其中有2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1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县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3.6%,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83189万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税10776万元,同比增长30.5%。嫩江县成功引进了雨润集团、嵩天薯业、紫金矿业、南华糖业、完达山乳业、中国建材、凯迪电力7家上市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食品、生物制药、新型能源、新型矿业、新型建材和现代物流为主的六大产业,工业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嫩江县2011年工业指标进入全省前十名,荣获省政府工业经济十强县称号。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县委、县政府科学把握全县投资状况和发展任务,加强了重点行业调控,引导投资方向,把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速度,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力,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2008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380万元,比上年增长77.2%,其中城镇投资194215万元,同比增长61.7%。

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5%。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5784万元,增长30.3%;农村(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8675万元,增长27.5%。分行业看,批发贸易业零售额38091万元,同比增长35.3%;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8111万元,同比增长30.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6942万元,同比增长18.5%;其他行业零售额1315万元,同比增长2.1%。消费热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娱乐、化妆用品、家用电器、服装等方面,反映了我县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43030万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总值42953万美元,同比增长20.1%; 进口总值77万美元,同比增长7.2倍。2008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项目21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1亿元以上项目2个,招商引资到位国内资金9.35亿元 ,同比增长54.5% 。引进境外资金 1730万美元,打破了去年以来我县为0的记录。

交通、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客货运周转量降幅较大。2008年全县公路货运周转量为46170 千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为1517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由于现在通讯业的迅速发展,部分家庭私人住宅电话已经由小灵通或移动手机电话取替 ,截止到2008年12月末,全县私人电话达42272部,同比下降14.8%,其中:城镇私人电话15855部,同比下降7.4%;农村住宅电话26417部,同比下降18.7%。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8700户 。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基本平衡。2008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30171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7909万元,同比增长92.7%。财政总支出实现33502万元;一般预算支出实现89572万元,同比增长51.4%。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实现460508万元,同比增长28.0%;各项贷款余额实现269186万元,同比增长19.5%;全年现金收入达1625400万元,同比增长34.4%;现金支出达1638121万元,同比增长28.9%。

保险事业继续扩大。2008年全县各种财产承保金额达到72.6亿元,处理财产案3826件,赔款支出1131万元。居民的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截止到12月末,全县共签定17084份财产保险合同;签定 7821份人身保险单。

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文化事业单位7个,其中: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送戏下乡演出75场、观众达到40000多人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29场、观众达25000多人次,专场演出16场、观众达15000多人次。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推进。2008年光缆联网有线电视用户达550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700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 业余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规范运行。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93个,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1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436张,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床位数1205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35人,其中县及县以上医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362人。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政策继续有效贯彻,人口数量略有下降。据公安2008年年末人口统计,全县年末人口为502915人,比上年同期下降0.2%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6‰ ,人口死亡率为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62元,同比增长19.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07元,同比增长2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6.1%。

城镇和农村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200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实现360350万元,同比增长30.1%,其中:城镇257630万元,同比增长24.4%;农村102720万元,同比增长46.7%。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初见成效。全年通过积极推进环保、节能、循环经济等项目建设,依法关闭小煤矿,实现了全县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0%,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7%,比上年同期提高62.1个百分点。

交通运输

几年来,嫩江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公路建设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公路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交通运输四通八达,通达深度日益加深,公路状况和机械化养护程度逐年提高,公路好路率已增至73.6%。县内现有国道1条(京加公路G111)56.8公里,省道3条(嫩呼、嫩黑、加黑)307.455公里,乡路72条899.39公里,村路161条922.1公里,专用公路9条81.38公里。一个以嫩江镇为中心,国省干线为主骨架、乡村道路为分枝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为嫩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拉动作用。公路养护已由单纯的路面养护到全面养护,由传统的人工养护到科学的机械化养护。在保通的基础上,逐步朝着舒适、安全的方向迈进,干线公路全部实现了美化、香化、绿化。全县现有营运车辆1179台辆,其中货车200辆、客车174台,出租车805辆,营运线路79条,日班次170个,完成客运量73.7万人,客运周转量5476万人公里。运输行业管理的内容也由单一的规费征收增加了包括驾驶员培训、机动车租赁、货运信息、维修行业管理、配载服务等各各方面。驾驶员培训学校年可培训初考驾驶员500人以上。拥有汽车维修企业90家,年维修能力3005台辆,年均检测车辆7000余台次。各种渡船10艘,小型汽油快艇6艘、码头10个,出租公司4家。“公路通、百业兴”,新世纪的嫩江交通事业一定会大展宏图,向更高的目标展翅腾飞。

科学教育

嫩江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8所,其中:小学1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1所,中心幼儿园1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计43,015人,其中小学生23,649人,初中生12,725人,高中生6,641人(包括职业高中学生)。全县中小学教师3,104人,其中小学教师1,131人,初中教师1,008人,高中教师309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25人。嫩江县于1998年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通过国家检查验收,并荣获全国和省“两基”先进县。

“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在校学生巩固率、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小学应届毕业生毕业率均达到99%以上;初中学生入学率98.5%,在校学生年巩固率97.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7%;全县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率达90%以上。

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幼儿教育基本普及。全县4-6周岁幼儿入园率城区为90%以上、农村为80%以上,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90%。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2002年12月全省第二批示范性高中建设工作总结会议、2004年8月全省县域高中教育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在嫩江县召开,2005年嫩江高级中学创办省级示范高中顺利验收,2006年全县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达45%。职教成教生机勃勃。依托县职教中心学校在乡镇村建成120所农科教中心或教学播放点,组织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用技术培训活动,累积培训15.5万人次。全县农村初级中学逐步开展了“绿色证书”教育,使“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丰收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全县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几年来嫩江县争取到危房改造、布局调整、受灾补助、奖励资金、“两免一补”等专项资金共计2,805万元,缓解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2000年以来,全县共改造中小学危房29,534平方米,新建教室、食堂宿舍45,316平方米,危改工程总投资达3,975.5万元。目前,嫩江县基本消除了中小学D级危房。教学及办公、生活用房符合标准,城镇学校和农村初中基本实现楼房化。学校布局比较合理,乡(镇)有初级中学,村有完全小学和附设幼儿园(学前班)。2003年开始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试点,建成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顺利实施。教学仪器、图书配备达标。各中小学均配备了教学、实验仪器和音体美教学器材,整顿完善了体育场地、劳动课实习基地。初中、小学的分组实验开出率分别达85%和75%以上,演示实验开出率达95%和90%以上;初中生均图书达18册,小学生均达12册。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全县教师师德师风全面提高,每年都表彰百名优秀教师和师德师风标兵。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100%、100%和81%;中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建立了“骨干教师人才库”,现有省、市、县级骨干教师450多名,125名教师获得省、市教学能手称号,省、市教育专家5名,市、县教育拔尖人才15名,市、县学科带头人156名。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全县中小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46个、多媒体教室34个、电子备课室36个、数字卫星地面接收站80个,计算机总台数已达3433台,其中:中学2240台、生机比9:1,小学762台、生机比30:1,教师用机431台、师机比7:1。有5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实现校校通。2003年5月建设开通了嫩江教育信息网,网络学校覆盖率达到100%。122所中小学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成功构建了“四位一体”(学校教育、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家庭教育)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为全县教育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交流奠定了广泛的设施基础。

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质量立教、质量兴教,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理念,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事业的生命线、发展线、生存线。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思想品德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8%以上。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2007年高中课改顺利启动。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始终保持90%以上,初中毕业成绩逐年提高;高考成绩、本科上线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中、小学体育合格率和达标率分别达到98%和94%以上。

城市建设

嫩江县城是嫩江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清代始称墨尔根城,一直以来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以北重要的经济、交通、物流集散和军事战略要地。嫩江县城规划面积1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末,城区建设楼房面积18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22万平方米;建成以嫩兴路、军民路、墨尔根大街、育才大街、福民大街、庆丰大街、站前大街为主的城区道路36条、58.9公里;城区绿化总植树2.48万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嫩江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富裕、秀美、和谐新嫩江的战略目标,从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切实关注百姓人居环境状况,真抓实干,全力提高城市建设水平。2007年,城市建设拟投资28,524万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4,144万元;城市基本建设预计总投资24,380万元,共计13项工程,建筑总面积25.55万平方米。目前,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江畔公园工程。通过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经过多次细致研究,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择优选定了施工队伍,根据季节情况,适时进行植树和公园扩建的拆迁工作,现已基本完成了公园扩建工程所涉及的地下管线工程。墨尔根大街扩建及沥青摊铺工程。建成后该路将拓宽6米以上。完成了道路扩建的规划设计工作,对地面附属物如灯光隧道、磁卡电话、网通电柱及路灯等进行了拆除,并适当处理了延街树木;采取即挖即埋的方式,完成了过道光缆、大水源管线改造。大水源管线全部采用最先进的PE、PEC管材,并聘请外地专家来现场指导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北联路(育才大街-福民大街)、福民大街(五粮店-武装部)升级改造工程。完成了规划设计,施工所用砂石等材料准备完毕,正在对需要拆迁的单位和住户进行拆迁。城区绿化工程。育才大街北段等路段新栽糖槭树300余棵,灌木850余丛。双拥公园移植树木近50棵。

基本建设工程进展迅速。根据嫩江县城市建设季节性强的特点,建设局及相关单位抢抓时间,积极为各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履行各项建设程序创造良好条件,使各工程都能按照预计的施工日期开工建设。到目前,已履行相关手续并开工建设的工程有:广电局小区工程(新建工程),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投资3,230万元;育才二期工程(新建工程),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投资2,125万元;清河家园工程(续建工程),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投资1,600万元;自来水小区工程(续建工程),建筑面积21,060平方米,投资1,686万元;倾情巴黎园小区一期工程(续建工程),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投资3,600万元;武装部综合楼工程,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投资450万元。

旅游资源

嫩江县在近60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许多的名胜古迹,有崔家坟古墓遗址、清代水师营遗址、多金古墓遗址、保胜军事遗址等历史遗址。自然与人文景观荟萃,高峰省级森林公园、双拥公园、江畔公园、白脸山龙泉山庄、九龙山庄、科洛火山群等旅游观光景点脱颖而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