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因
释义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事物发展变化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内因和外因。

释义

词目:内因

拼音:neì yīn

英文:[Philosophy] internal cause

基本解释:

[internal cause] [哲]∶事物发生变化的内在因素和原因

详细解释:

1. 指被敌人利用的内部因由。

《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不。有私,所以为内因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李哲明 云:“盖‘有私’则输内国之情,敌人因以成其计,故云‘内因’,而内怨由此起矣。”

2. 中医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内因”。参阅 宋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 《矛盾论》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基本概念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指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事物发展变化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内因和外因。

1.指被敌人利用的内部因由。《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不。有私,所以为内因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李哲明 云:“盖‘有私’则输内国之情,敌人因以成其计,故云‘内因’,而内怨由此起矣。”

2.中医以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内伤脏气为致病的“内因”。参阅 宋 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 《矛盾论》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所以,内因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

举例说明

最经典的是鸡蛋孵化出小鸡的例子。鸡蛋所以能孵化出小鸡,而鸭蛋只能孵化出小鸭,是因为二者的内因不同。这就叫“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化出小鸡,只有在适当的温度湿度下鸡蛋才能孵化,条件不具备,鸡蛋就不能孵化;而且,无论怎样的条件,鸡蛋就不能孵化出小鸭,这就叫“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因而作用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但不能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最后总结,鸡蛋孵化出小鸡,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 :1,蛋是鸡蛋,不是别的蛋,也不是石头。2,适当的温度湿度。这就叫“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

内因的真实本质

唐震认为,关于内因的本质应该到传统认识中的所谓的“外因”里面去寻找,过去那种内因存在于事物内部、外因存在于事物外部的认识方法是简单的、静止的、片面的认识方法。

传统观点指出,对一件事物而言,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因为这个认识,人们把视角总是放置在一个事物的内部,似乎只要围绕着这个事物本身看问题,就不会脱离内因说理论的指导。然而,这种由内因进而过渡到事物内部的认识方法,使人们的眼睛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外壳,从而使许多人机械地、孤立地认为:内因一定就是藏在一个物体的里面的因素。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如果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事物的内部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因”。那么,我们的认识是否应该停留于此呢?绝对不是!因为如果它不是终极原因,它就是被决定的原因,而被决定的原因是不能决定自身的。

分析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否是事物发展的终极原因。我们知道,事物发展的过程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就量变看,它表现为事物的渐进过程;就质变看,它表现为事物的飞跃过程。而无论是渐进性还是飞跃性,它都要靠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来推动。那么事物内部的矛盾又是如何运动的呢?

假设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来源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那么,矛盾的对立方面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性质,体现着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方面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襂透的倾向。这里的问题是:促使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分离或者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相互襂透的动因来自何处?是什么力量让它们双方对立或者统一起来了?如果一个事物是孤立的,它的矛盾双方自身会否发生变化?如果会,是不是说明了一事物自己可以产生它本身?是不是说明了世界上会有永动机的存在?如果不会,或者如果从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角度看,是不是关于一事物的变化必须要到与他联系的他事物中去寻找?一事物不管它内部的矛盾有多少,它是不是通过它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是不是正是因为这些联系,外部世界支撑了该事物内部矛盾的各方?当着该事物外部给与矛盾各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时,该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才发生变化了!显然,只有从与一事物相联系着的外部事物当中寻找该事物内部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源,才是真正的唯物辩证方法。

由于一事物与它事物的联系的质和量发生了变化,才导致该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均衡被打破,因而才促使该事物发生变化。过去的内因说把内因终结于一事物之内,而没有看到其内在的原因其实来源于事物之外。结果往往是,与此事物相对应的彼事物在此事物的变化中成了无足轻重的一方,此事物就是此事物,此事物之外的东西成了次要的和不以为然的东西。对于人这样一个与外界有着广泛联系的、具有开放性和能动性的高级动物,我们更加不能用这种机械的、孤立地认识方法去看待他。

参考

参见唐震《接受与选择》,中国社科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导言:人是其对象之所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