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湿
释义

内湿 病证名。由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症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浮肿、舌淡苔润、脉濡缓等。治宜健脾温肾利湿。

详细解释

内湿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病因每与外湿联系,加之人体内部机能的变化,互为因果。如《金匮要略心要典,痉谒病》篇认为:“中湿者亦必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故其人平日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由于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外内合邪”。具体而言,湿邪为患,不仅与气候潮湿、涉水冒雨,或久居湿地,或长期水中作业有关,并与恣食生冷、嗜食肥甘厚味,以致影响脾胃运化津液,聚而成湿。湿为有形之物,性重浊而粘腻,它能阻滞气机的活动,障碍脾胃的运化。由于病体的寒热虚实的不同,故又有湿从寒化或湿从热化的两种倾向。素体脾胃虚寒的易寒化,临床表现为寒湿症状。素体脾胃积热或阴虚火旺的易热化,临床表现为湿热症状。但有虚实之分。

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原因

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 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

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 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

内湿生成与脾肾的关系

湿生于内,名曰内湿。湿属阴类,内湿是由于水液运化、输布失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内湿产生的关键是水液输化失司,而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脏腑,以脾肾为主,因此,内湿的生成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

1.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湿自内生多责之脾。湿本于水液,而人体运水化湿的关键在脾。《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脾主运化水湿,饮食所伤,劳役失度,思虑所伤,久病不愈,皆可损伤脾气,导致健运失司,不能行其津液,水谷精微不能输布,是以聚而成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病生湿,病机有虚实之分。其实者,邪实阻滞,妨碍脾运,气阻生湿;其虚者,脾胃气虚,运化无力,或脾胃阳虚,湿自内生,从寒而化,为寒湿之证。

2.肾失蒸化,水湿内停

内湿的产生与肾阳蒸化失常也有密切关系。肾中阳气为一身阳气之根。而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称“肾为水之下源”。这一重要功能主要依赖肾阳的蒸腾气化来完成。肾阳的蒸化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肾中阳气的蒸腾,使经三焦水道而行于下焦的水液能够复上腾,继续参加津液代谢,其浊者归于膀胱为尿;二是肾阳的气化,司膀胱开合,开合得宜,则小便藏泄有度;三是肾阳支持脾阳。如果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衰,劳欲过度,久病伤肾,肾阳不足,则蒸化失职,水液不能正常蒸化、布散和排泄,就会导致水停成湿,甚至水湿泛滥。

方法

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

第1招 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 避环境的湿

注意事项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或者最简单的方法:吃枣。每天5个。坚持一个月。应该能有好转。而且要多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