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伤咳嗽
释义

病证名。因肺脏虚弱或它脏累肺所致的咳嗽。见《景岳全书·杂证谟》。起病缓慢,咳声轻微,并有脏腑虚损及气虚血亏等证,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疾病概述

内伤咳嗽,病程一般较长,有先病在肺而影响他脏者,亦有他脏先伤而病及于肺者。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正虚邪实者,当祛邪止咳,兼以扶正;正虚为主者,则当根据虚之所在而着重补正。

辨证施治

(1)痰湿咳嗽

①症状:咳嗽多痰,痰白而粘,胸脘作闷,食纳不佳,四肢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②病机分析:脾虚健运失常,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阻碍气机,故咳嗽痰白而粘; 痰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脘作闷;纳减,四肢乏力,既因脾胃虚弱,也因湿困脾胃;舌苔白腻,脉象濡滑,为痰湿内聚,气失宣展之征。

③治法: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④方药:二陈汤加减。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苡仁、杏仁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合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2)痰热咳嗽

①症状:咳嗽,痰色黄稠而难排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脉滑数。

②病机分析:痰热蕴肺,肺失宣降,故咳嗽痰黄难出;痰热化火,灼肺伤络故见痰血咽痛;痰热壅盛,气机不利,故胸闷;口干而苦为热甚伤津。苔黄,脉滑数均为痰热之象。

③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④方药:清金化痰汤。肺热壅盛,咳而喘满、壮热、口渴者,去桔梗、陈皮,加金银花、鱼腥草、石膏、葶苈子等清热泄肺。

(3)肝火犯肺

①症状:咳嗽气逆,咳则连声,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胸胁串痛,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②病机分析: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逆乘于肺,肺失清肃之权,故气逆咳嗽不已;木火刑金, 肺络损伤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胁为肝之分野,肝火肆逆,故胁痛;性急易怒,灼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目赤,均为肝火炽盛之象。脉弦数,苔薄黄少津,为肝郁肺热津亏之征。

③治法:清肝泻肺。

④方药: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味。火热较盛,咳嗽频作者,可加山栀、丹皮、贝母、枇杷叶等, 以增强清热止咳之功效。肝火犯肺之咳嗽,亦可选用《医醇?义》的丹青饮治疗。

(4)阴虚咳嗽

①症状:干咳无痰,或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病机分析:阴虚内燥,肺失滋润,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阴虚肺燥,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干舌燥;咳伤肺络,则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征象。

③治法:养阴润肺,宁嗽止咳。

④方药:二冬二母汤,口干舌燥甚者,加沙参、百合、生地养阴润燥;咳嗽甚者,加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痰粘不利者,加海蛤粉清热化痰;咯血者加白及、茜草、藕节止血。

阴虚咳嗽而见心烦口干,心惊不寐,口舌生疮等症者,为心阴偏虚,可改用玄妙散。阴虚咳嗽而见咳声连连,五心烦热,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者,为肾阴偏虚,可改用八仙长寿丸。方中以六味丸滋阴泻火;麦冬、五味子滋肾润肺,敛肺止咳。

(5)气虚咳嗽

①症状:咳嗽声低无力,气短,痰多清稀,神疲,畏风,自汗,易于感冒,苔薄白质淡,脉弱。

②病机分析:久咳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肺气亏损,肃降失司则咳嗽,声低,气短。肺气虚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故畏风、自汗 ,易感冒;神疲,舌淡苔白,脉弱,均为气虚之象。

③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④方药:补肺汤加减。痰多清稀者,可去桑皮,加白术、茯苓、款冬花,以增强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白术并可协同人参、黄芪增强益气固表的作用。

若气虚咳嗽而见痰多,色白易排出,脘腹痞胀,食少便溏,面色萎黄或微浮、舌质淡、苔白腻者 ,为脾气偏虚。治宜健脾化湿、补肺祛痰,常用六君子汤加味。若中焦阳虚,气不化水,湿聚成饮,而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则治宜温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加味。

(6)阳虚咳嗽

①症状: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②病机分析:脾肾阳虚,水气上泛,为本证的主要病机。阳虚不运,水饮内停,上干于肺,故咳嗽、痰涎清稀;阳气虚衰,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而诱发,故咳嗽反复发作;水气上泛故头眩、心悸;水气游溢肢体,故肢体沉重;肾阳亏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阳虚生外寒故见畏寒。苔白润,脉沉滑,为阳气不足寒水内停之象。

③治法:温阳散寒,化气行水。

④方药:真武汤加味。咳甚者,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散寒化饮,敛肺止咳;气机不利,胸胁满闷者,加白芥子、旋覆花祛痰降气;短气甚者,加党参益气补虚;大便稀溏者,加干姜温中散寒。

另外,对于胸背跌仆损伤,瘀血内阻,肺气不利,证见咳嗽不愈,夜间加剧,呛咳少痰,痰中时带极少血丝或血点,胸背受伤部位有阵发性刺痛,舌淡紫或见瘀斑,脉弦等的瘀血咳嗽,治疗当以清瘀肃肺为主,常用旋覆花汤加减。可用旋覆花、茜草降气结通络,桃仁、紫菀止咳。痰中带血者,加三七、白茅根活血化瘀、止血。其中白茅根每次可用至二两煎汤代水煎药。如吐血紫黑,咳嗽气急只能侧卧一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杏仁、五味子。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痰湿壅肺之内伤咳嗽,主要临床表现咳嗽痰多,痰占腻或稠厚成块色白,反发作,咳声重浊,因痰而咳,痰出咳止,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胃纳不振,神瘦乏力,大便时溏,脉象濡滑,舌苔白腻.

2、鉴别诊断

痰湿壅肺咳嗽是内伤咳嗽的一种、尚有痰热咳嗽、肝火犯肺咳嗽、阴虚咳嗽、气虚咳嗽等。

痰热咳嗽:痰色黄稠而难咳出,甚或痰中带血,胸闷,口干,口苦,咽痛,舌苔黄腻或黄白相兼滑数。

肝火犯肺咳嗽:咳嗽气逆,咳则连声不己,胸胁疼痛。甚则咳吐鲜血。或痰带血丝,性急易怒,烦热口苦,咽喉干燥,面红耳赤,舌苔薄黄而少津,脉弦数.阴虚咳嗽:咳嗽痰少而粘,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气虚咳嗽:咳嗽痰多而稀,短气乏力,自汗神疲,畏风,易于感冒,苔薄白,舌质淡,脉弱。

在咳嗽的诊断中还要与肺痨咳嗽、肺胀咳嗽、哮证与喘症之咳嗽相鉴别:肺痨咳嗽: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但肺痨还同时出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消瘦等症,必要时可进行X光检查以助诊断。

肺胀咳嗽:有久患咳、喘、哮等病症不愈的病史.在咳嗽的同时,并有胸中烦闷、胀满,上气咳喘,甚至面目晦暗,唇舌紫绀,颜面四肢浮肿等症,且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哮证及喘证:哮证及喘证虽然也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症主要表现痰气交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喉间痰呜气吼.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迫促,张口抬肩,不能平卧。

辨证施治

痰湿咳嗽为脾虚健运失常,以致痰湿内生上渍于肺,阻碍气机而咳嗽,咳嗽痰多,痰出咳止为主要症状』市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虚日久可导致肺气魑亦衰,出现咳嗽、气促、语言低微等症状.因此治疗痰湿壅肺咳嗽之大法以补脾为主,可通过补脾达到补肺的目的,此即“补土生金。”在具体施治中,要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以二陈汤加减。

陈汤方用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使气顺痰降,气行则痰化:因痰由湿生,脾健运则湿自化,湿得出则痰自清,配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湿去痰消,气机通畅,脾得健运,则诸症亦随之而解.若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可加苍术、厚朴、薏苡仁、杏之类,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证属寒痰者,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属风痰者,加制南星、白附子以祛风化痰;痰滞食阻,而见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苔腻脉滑者,可用三子养亲汤,顺气降逆,化痰消食。

转归及予后

痰湿壅肺之内伤咳嗽,病在肺脏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其病在肺在脾,加病发日久,则必移于肾,肺肾为相生之脏,一般病在肺为轻,病在脾为较重,病在肾尤重。张景岳说:“五脏皆有精气,而惟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故五脏之气分受伤,败病必自上而下,由肺,由脾以及于肾.五脏之精分受伤,则病必自下而上,由肾由脾以及于肺,肺肾俱病则他脏不免爱矣.”由此可见,由肺及脾至肾的过程,既是病情由轻转重的过程.故病在肺脾治疗尚易,及至于肾则治疗棘手予后较差。

肺主气,心主血,气血相关,肺脏病变日久必及于心,转化为肺胀,亦属于现代医学的肺气肿、肺心病阶段,则予后较差,往往病程缠绵,迁延难愈。

预防与护理

积极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戒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咳嗽患者应忌食辛辣香燥,炙博肥腻之品,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调节情绪,克制郁怒。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