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阁中书
释义

简介

内阁中书,清代官名。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或由举人考授,或由特赐。

清代在内阁中设中书,定额为满洲中书70人,蒙古中书16人,汉军中书8人,汉中书30人,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清代在进士参加朝考以后,除择优任翰林院庶吉士者外,较次者部分用为内阁中书,经过一定的年限,可外补同知或直隶州知州,或保送充任军机处章京,一般很受重视。

职责

清代于内阁中设置中书一官,掌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官阶为从七品,定额满洲七十人,蒙古十六人,汉军八人,汉人三十人。新进士朝考后,改翰林院庶吉者之外,次一等的或分部,或以内阁中书用。经一定年限,即可外补同知、直隶州帝特赐者。又,进士出身之中书补缺后,可充乡试主考差。清朱寿彭《安乐康平室随笔》卷一:“京署各官,最重资格,其中若翰林、若御史,以及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吏部礼司员,对于同僚之先进者,不论年齿,皆称为前辈。”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文学.陆锡熊》:“[乾隆]二十七年,帝南巡,召试一等,授内阁中书。二十八年补缺,三十年充山西乡副考官。”

词意

内阁

1.贵妇人的居室;内堂:华堂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2.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般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几个政党的人员组成。首脑叫总理或首相,阁员叫部长、总长、大臣或相。

3.官署名。明初废丞相,以大学士为皇帝顾问。成祖即位后,命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参预机要,称内阁。后入阁者多为实权人物,内阁地位居六部之上。清沿设,至雍正设军机处,内阁无实权,但名义上仍是最高级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为最高国务机构。人们还习惯把北洋军阀时的国务院称为内阁。

中书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清朝官职一览

太师 太傅 太保 光禄大夫 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 掌銮仪卫事大臣 少师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师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 内大臣 将军 都统 提督 太子少师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内务府总管 总督 总兵 内阁学士 巡抚 副将 一等侍卫 参将 游击 大理寺少卿 二等侍卫 佐领 都司 宣慰使司 同知 内阁侍读学士 翰林院侍读学士 侍讲学士 国子监祭酒 知府 宣抚使司宣抚使 宣慰使司副使 防御 千户 员外郎 知州 安抚使 招讨使 内阁侍读 通判 亲军校 前锋校 护军校 骁骑校 长官 百户 理问 州同 翰林院编修 知事 赞礼郎 训导 知县 把总 中书科中书 内阁中书 州判 七品典仪 盛京游牧副尉 司务 五经博士 府经历 县丞 教谕 司书 序班 博士 巡检 典史 驿丞 牐官 百长 土舍 土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0:0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