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脑动脉硬化症 |
释义 | 脑动脉硬化症指脑动脉硬化后因脑部多发性梗塞、软化、坏死和萎缩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动脉硬化性痴呆、假性延髓麻痹等慢性脑病。 简介动脉硬化属于病理学概念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和老年性动脉硬化3类。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最常见最重要的动脉硬化类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西方作者常把动脉粥样硬化简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症即是动脉粥样硬化症之意。 诊断脑动脉硬化症一直是临床常用的诊断,ICD-9和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1986)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有此诊断但在WHO卒中及其他脑血管疾病特别工作组报告(1989)和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的脑血管疾病分类(Ⅲ,1990)中该病名被取消全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中也取消这一病名,原因均未详述。脑动脉硬化症可引起TCIA脑卒中等急性脑循环障碍以及慢性脑缺血症状症状体征与TCIA脑卒中及血管性痴呆等不同,有TCIA或轻症脑卒中既往史但无明显后遗症时,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更恰当因此脑动脉硬化症的诊断目前仍有保留的必要,有利于提醒病人和医生早期防治脑卒中。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脑动脉硬化并不是到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进行性的扩散及加重,因此本病病人多为50岁以上,男性病人多于女性,而女性多在绝经期之后发生脑动脉硬化。 病因脑动脉的管壁由于脂类物质沉积和内膜受损,血小板、纤维素等物质积聚在损伤的血管壁的内膜上,使管壁结缔组织增生,内膜粗糙,弹性减退,管腔狭窄,以至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供氧,而引起非急性、弥漫性的脑组织改变和神经功能障碍。 流行病学目前国内尚未查到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主要在大动脉分叉与转折处,颈动脉和无名动脉起始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和虹吸部、大脑中动脉主干分叉部、基底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在锁骨下动脉起始部及入颅处等约2/3的西方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其中57%在颈动脉分叉处,30%在椎动脉起点13%位于其他大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的近端及椎动脉近端2~3mm范围内病变最明显。肉眼可见的粥样硬化病变在20~30岁前很少见30岁后迅速增加,50岁时在颈动脉及脑底主要动脉通常都有发生,50岁后出现向较小血管扩展的趋势。 发病机制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实质直径<200μm小穿通动脉血流侧压力持续超过中膜平滑肌最大收缩力时,血管平滑肌变性坏死失去收缩力血管被动扩张内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引起高血压性脑病是急性失代偿表现持续慢性高血压在血流侧压力与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小动脉壁发生结构性代偿,平滑肌肥大增生、玻璃样变胶原、蛋白和聚糖等结缔组织成分增加管壁增厚称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壁耐受高血压能力增强,但调节血流的舒缩功能减低血压降低时可引起腔隙性梗死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发生玻璃样变或动脉壁变薄部位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急骤增高时此动脉瘤破裂为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长期脑小动脉硬化可引起皮质下白质局灶性缺血软化,CT或MRI表现白质疏松如有明显痴呆症状,称为Binswanger皮质下脑病(Binswangersubcorticalencephalopathy)。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也经历小动脉平滑肌由功能代偿至结构代偿的过程,管壁硬化增厚和管腔变窄,为维持原血流量,流速加快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关键性媒介体内皮受损使血管舒缩功能破坏,启动止血凝血过程血脂蛋白渗入,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进一步变窄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溃疡和出血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及脑梗死可见长期高血压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成因。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已证明血清胆固醇(TC)>3.9mmol/L(150mg/dl)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变性溃疡、断裂和出血常可诱发血栓形成,使已狭窄的动脉腔血流显著减少可突然闭塞,导致血栓性脑梗死,脱落的小栓子堵塞于远端小动脉可引起突发的和不可预测的TCIA或血栓栓塞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包括:①脂纹为早期病变,多发生在血流分叉处对面是对机械力局部适应性内膜增厚,含大量的来自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②纤维斑块由含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和富含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内膜层并突向血管腔,动脉可能扩张适应斑块的增大;③复合病变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随着斑块增大中间缺血而部分变软在血流作用力下斑块表面断裂,伴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形成;④溃疡是斑块上浅凹陷或穿透斑块,内含出血脂质及钙化的深溃疡;⑤斑块出血可因斑块折断或内膜断裂血液进入软化的斑块中央,或进入斑块的滋养小血管破裂(与高血压有关),斑块出血周围常有急性和新鲜炎症反应,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斑块出血对引发卒中起重要作用;⑥复杂斑块含大量脂质其含量增加与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缺血症状有密切关系,作为平滑纤维斑块的主要成分的胶原含量越高发生缺血的危险性越低。 临床表现脑动脉硬化常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的人多见。由于脑部长期慢性供血不足,而引起大脑功能减退。主要是高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头痛、视物昏花、耳鸣、听力减退、肢体麻木,或困乏无力以及睡眠障碍等。病人早期以失眠为主,入睡较难,睡眠浅而易醒,到后期则表现为嗜睡。记忆力减退,特别是近事遗忘,病人对刚说过的话和做的事遗忘,记忆不起来。但对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尚能回忆。同时,病人往往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生活懒散。到疾病后期,远记忆也有障碍。由于脑组织长期缺血缺氧,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化引起脑萎缩,可发生动脉硬化性痴呆,病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障碍,缺乏综合判断的能力,计算困难,精神涣散,工作效力低下,严重者病人吃饭不知饥饱,出外不知归途,以及二便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脑动脉硬化还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烦躁、恐怖、抑郁、幻觉、错觉或妄想,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临床上称为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若病变损害两侧皮质脑干束,病变常表现假性球麻痹的症状,表现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肢体活动笨拙以及强哭强笑等。脑动脉硬化症可出现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常见的有掌颏反射和吮吸反射阳性,深反射亢进,两侧不对称。锥体束受损时可出现一侧或两侧病理反射。 体征:有多种不同程度的神经体征,如偏瘫、病理反射、掌颌反射、偏身感觉减退、腱反射不对称、头手震颤等。有时呈现假性球麻痹或帕金森综合征。眼底检查可见眼底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及交叉压迹等。 检查实验室检查1.脑脊液检查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多数患者脑脊液正常。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辅助检查1.血脂测定,胆固醇>200~250mg%,甘油三脂>130mg%,β脂蛋白>450~600mg%。 2.脑血流图,包括药物试验。脑血流图有上升时间延长,重搏波减弱或消失,主峰夹角变钝,波幅下降表现。 3.脑电图,包括压颈诱发试验。 4.必要时作脑血管造影。 5.颅脑CT常有程度不等的脑萎缩和大小、数量不等的梗塞灶。 颈部彩超检查可显示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硬化斑块及溃疡、血栓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有助于除外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检测脑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评估脑动脉硬化程度,检测脑内微栓子等。 CT和MRI检查可发现多发腔隙性梗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疾病。 鉴别诊断需与各种痴呆及精神病鉴别。 从病理学上说60岁以上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对无临床症状的正常老年人不能轻易诊断脑动脉硬化症临床应注意与神经症鉴别还须注意排除慢性颅内病变如脑瘤、慢性感染等,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脑部症状有明显精神障碍须除外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等。 治疗措施1.患者有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选用脑活化剂吡拉西坦(脑复康)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喜德镇)维生素E和阿米三嗪/萝巴新(都可喜)钙通道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氟桂嗪)血管扩张药如麦全冬定、川芎嗪,以及银杏制剂等对症治疗,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可对症治疗,睡眠障碍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苯二氮类药,改善脑功能。 2.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可选用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噻氯匹定(盐酸噻氯匹定)和氯吡格雷等,颈动脉腔狭窄>75%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脑血栓形成。 一、环扁桃酯(400mg3次/d)、都可喜(40mg1-2次/d)、脑益嗪(25mg3次/d)、罂粟碱(60mg2次/d)等改善脑部血循环,还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及706代血浆500ml静滴,1次/d。 二、γ-氨酪酸、ATP、辅酶Q10、脑通、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代谢。 三、用脂必妥、非诺贝特、舒降之等降血脂药物。 四、有焦虑者可使用安定、氯硝安定等;兴奋、妄想、幻觉者可用奋乃静或氟哌啶醇;抑郁者用黛安神、百忧解、赛乐特、丙咪嗪等抗抑郁剂(心功能不佳者慎用);帕金森综合征可用左旋多巴等。 并发症1.脑动脉硬化症到达晚期后,生活不能自理,自知力不全,甚至完全痴呆。 2.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硬化是引起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预防⑴体育锻炼:锻炼前,应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应掌握循序渐进及持之以恒的原则。全面锻炼。要严格掌握运动量。避免在大量进餐、喝浓茶、咖啡后两小时内锻炼,也不应在运动后半小时内进餐或喝浓的饮料。 ⑵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控制饮食,合理膳食。动脉硬化症患者,忌吃下列食物:羊髓、肥肉、猪肝、猪肾、鸭蛋、鹅肉、醍醐、白酒、啤酒等。预防动脉硬化的几种食物:生姜、牛奶、大豆、大蒜、洋葱、海鱼类、蜜桔、山楂、茶叶、茄子、燕麦、甲鱼、木耳、红薯。 ⑶护理。动脉硬化引起头痛的护理应注意以下几点:卫生宣教。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⑷按摩、针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本病以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效果更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