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脑动脉硬化
释义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急性脑血循环尤其是脑缺血发作的主要发病基础,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包括医学上常常提到的脑动脉粥样硬化(大、中动脉)、小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的玻璃样变都称为脑动脉硬化。

基本概述

由于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相当缓慢的,动脉硬化并不是到老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进行性的扩散及加重,多数病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也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但随着脑动脉硬化的逐渐进展,脑组织会因缺血而软化、坏死,脑细胞变性死亡,最后产生脑萎缩和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严重的病人可出现严重的脑中风(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危及生命,即使能活下来,也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早认识和预防脑动脉硬化是十分重要的。

本病形成的原因很多,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脂肪与胆固醇代谢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及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导致脑动脉硬化的因素。

发病原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管径500μm以上的脑部大、中动脉,东方人Willi’s环周围主要脑动脉病变严重,并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以往认为,小动脉主要承担和调节血管阻力,高血压主要引起小动脉硬化,近来发现正常时脑主要动脉占整个脑血管阻力20%~30%,慢性高血压时可达50%,长期高血压必然导致脑部主要动脉壁粥样硬化损害。

年龄与性别

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年人,西方国家约比我国提早10岁,随着增龄,发病和死亡率也相应增加。一般说来,本病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2∶1,女性患病多在绝经期后,此时雌激素减少,血高密度脂蛋白(HDL)也减少,迨至70岁以后甚至比男性发病多。

疾病

高血压病与本病关系密切。血压持续升高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引起血管伸张,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并使内膜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血脂便于沉着血管壁。高血脂也是该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尤其是它的亚组分Ⅱ(HDLⅡ)减低,均易发病。近年来对载脂蛋白的研究显示载脂蛋白A的降低和载脂蛋白B的增高也与本病有关。糖尿病患者该病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因为糖尿病多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及血小板活化增加,这些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血栓的形成。另外,肥胖症及遗传因素也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因素。

不良饮食及嗜好

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者易患本病。西方的饮食方式是致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前者显著增高,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铬、锰、锌、钒、硒的摄入量减少和铅、镉、钴的摄入量增加,也易患此病。

行为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强烈,工作专心,缺乏休息,强制自己为成就而奋斗,这些因素是脑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体力劳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者,较易得病。

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小动脉硬化主要发生在脑实质直径<200μm小穿通动脉,血流侧压力持续超过中膜平滑肌最大收缩力时,血管平滑肌变性坏死,失去收缩力,血管被动扩张,内膜受损,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引起高血压性脑病是急性失代偿表现。持续慢性高血压,在血流侧压力与各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下,小动脉壁发生结构性代偿,平滑肌肥大增生、玻璃样变,胶原、蛋白和聚糖等结缔组织成分增加,管壁增厚,称为高血压小动脉硬化,血管壁耐受高血压能力增强,但调节血流的舒缩功能减低,血压降低时可引起腔隙性梗死。由于长期高血压,可在小动脉和微动脉平滑肌发生玻璃样变或动脉壁变薄部位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急骤增高时,此动脉瘤破裂为导致自发性脑出血的主要原因。长期脑小动脉硬化可引起皮质下白质局灶性缺血软化,CT或MRI表现白质疏松,如有明显痴呆症状,称为Binswanger皮质下脑病(Binswanger subcortical encephalopathy)。

在长期高血压作用下,肌性动脉中膜平滑肌也经历小动脉平滑肌由功能代偿至结构代偿的过程,管壁硬化、增厚和管腔变窄,为维持原血流量,流速加快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关键性媒介体,内皮受损使血管舒缩功能破坏,启动止血凝血过程,血脂蛋白渗入,内膜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管腔进一步变窄。在血流动力学作用下,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溃疡和出血,诱发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及脑梗死。可见,长期高血压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成因。

高脂血症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已证明血清胆固醇(TC)>3.9mmol/L(150mg/dl)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是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变性、溃疡、断裂和出血常可诱发血栓形成,使已狭窄的动脉腔血流显著减少,可突然闭塞,导致血栓性脑梗死,脱落的小栓子堵塞于远端小动脉,可引起突发的和不可预测的TCIA或血栓栓塞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包括:①脂纹为早期病变,多发生在血流分叉处对面,是对机械力局部适应性内膜增厚,含大量的来自巨噬细胞或平滑肌细胞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②纤维斑块由含脂质的平滑肌细胞和富含胶原纤维的结缔组织构成,覆盖内膜层并突向血管腔,动脉可能扩张适应斑块的增大;③复合病变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出血、坏死、溃疡、钙化和附壁血栓所形成,随着斑块增大,中间缺血而部分变软,在血流作用力下斑块表面断裂,伴斑块内出血或血栓形成;④溃疡是斑块上浅凹陷或穿透斑块,内含出血、脂质及钙化的深溃疡;⑤斑块出血可因斑块折断或内膜断裂,血液进入软化的斑块中央,或进入斑块的滋养小血管破裂(与高血压有关),斑块出血周围常有急性和新鲜炎症反应,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斑块出血对引发卒中起重要作用;⑥复杂斑块含大量脂质,其含量增加与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缺血症状有密切关系,作为平滑纤维斑块的主要成分的胶原含量越高,发生缺血的危险性越低。

症状

1.头晕:头晕为高血压最多见的症状。有些是一过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时出现,有些是持续性的。头晕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所在,其头部有持续性的沉闷不适感,严重的妨碍思考、影响工作,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当出现高血压危象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出现与内耳眩晕症相类似症状。

2.头痛:头痛亦是高血压常见症状,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常在早晨睡醒时发生、起床活动及饭后逐渐减轻。疼痛部位多在额部两旁的太阳穴和后脑勺。

3.烦躁、心悸、失眠:高血压病患者性情多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动。心悸、失眠较常见,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或早醒、睡眠不实、恶梦纷纭、易惊醒。这与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早期多不明显,但随着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因颇令人苦恼,故常成为促使病人就诊的原因之一,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记忆减退,常很难记住近期的事情,而对过去的事如童年时代的事情却记忆犹新。

5.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肤如蚊行感或项背肌肉紧张、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灵活。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可以好转,但若肢体麻木较顽固,持续时间长,而且固定出现于某一肢体,并伴有肢体乏力、抽筋、跳痛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预防中风发生。

6.出血:较少见。由于高血压可致动脉脑硬化,使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见,其次是结膜出血、眼底出血、脑出血等,据统计,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约80%患高血压。

诊断

判断标准

由于脑动脉硬化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所以自己很难掌握病情。但任何疾病的到来都会有不同的征兆。中老年朋友,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特别注意脑动脉硬化:

1.头脑不舒服: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

2.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易醒、多梦等。有些人需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有些人表现为贪睡。

3.近记忆减退: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对童年或往事却记得很清楚。

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

5.情感异常: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慷慨变吝啬、整洁变散漫。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

6.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

7.步态变化:步态慌张,小碎步,走路及转身缓慢、僵硬或不稳。

8.假性球麻痹(“球”指脑干的延髓):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出现难以自我控制的强笑强哭,苦笑相似分不清、吞咽困难伴流涎等。

9.帕金森综合征:面部缺乏表情,直立时身体向前弯,四肢肌强直而肘关节略屈,手指震颤呈搓丸样,步伐小而身体前冲。

脑动脉硬化引起的精神症状,大多起病缓慢,多数先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继而出现记忆减退,尤以近事记忆障碍为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思维联想发生困难,理解力、判断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均受到损害。病人情绪不稳定,常为一些小事大发脾气。

另一方面也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来推断:

1.血液生化检查常有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血糖增高。

2.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发现脑动脉主要分支的流速、流向改变,提示管腔狭窄。

3.CT和核磁共振可见普遍的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灶和脑白质变性。

辅助检查

(1)眼底检查: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呈银丝样

(2)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3)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英文简写TCD)可发现脑血管弹性减低,血流量减少。脑血流图检查亦可有类似发现

(4)脑CT:可看到多个小灶低密度区,脑室扩大、脑沟变宽、脑萎缩等。

治疗

1.一般治疗:应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避免情绪激动和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对出现痴呆、精神障碍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加强生活护理。

2.饮食治疗:控制动物脂肪、高胆固醇摄入,如限制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避免高糖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及海带,控制体重,最好戒烟、戒酒。

3.药物治疗:改善脑的血液循环药如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和许多中成药等;降低血脂药如亚油酸制剂;活化神经细胞药如ATP、CTP等;同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疾病等。

水蛭素的应用

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况使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血小板通过其细胞膜糖蛋白上Ib和Ia/ Ⅱa受体和胶原组织结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后,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胶原、血检索A2 (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进一步使血小板激活。

上述刺激因素使血小板内Ca2+浓度增加,使血小板激活,引起血小板内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收缩,导致血小板的变形和释放。血小板变形可使其糖蛋白上原来被遮盖的Ⅱ b/Ⅲa受体暴露,可与凝血因子Ⅰ相结合。由于1个分子的凝血因子Ⅰ可与多个血小板相结合,而Ⅰ个血小板也可与多个凝血因子Ⅰ相结合,从而使血小板通过凝血因子Ⅰ“桥联”作用粘聚成团,称之为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是作用最强的促进血小板激活的物质,水蛭素与凝血酶结合后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减弱。天然水蛭素通过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试验表明,在兔髂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短期给予水蛭素,对比应用肝素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2周和4周动脉管腔的狭窄,并明显抑制动脉内膜增殖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抑制血小板和凝血酶活化,进而抑制其介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饮食原则

1.低胆固醇饮食,少食动物脂肪一般说来,血浆胆固醇有两个来源。来源于食物者(每日摄取量为300毫克)为外原性,在肝脏和小肠合成的为内原性。一般认为,每日胆固醇摄取量不宜超过300毫克。否则,过多的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脑动脉硬化。

2.戒除一切不良嗜好,特别是应戒烟。因烟草中烟碱可引起动脉痉挛引起动脉缺血,引起脑梗塞、心肌梗塞的发生。

3.饮食宜清淡,不食过咸和甜食,经常吃甜食, 人体血液中甘油三脂增高。

4.保持正常体重,每日摄入量不可过多,食疗的同时还应该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预防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可选用烟酸肌醇脂、多烯康、脂必妥、非诺贝特等,以降低血脂浓度。

脑动脉硬化和血脂的关系

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产生动脉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当血液中有一种单核白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变异为粘附着脂肪物质的细胞时,动脉粥样硬化即开始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附着油脂的细胞大量堆积,造成血管壁内皮组织异常增厚,而每处增厚部位(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充满着如乳酪般成份的油脂性物质,其主要构成为胆固醇,血管平滑肌细胞,及结缔组织细胞。这种硬化斑块可分布于大、中、小动脉血管壁上,但最常发生在动脉的分叉部位。这是由于受血流不断冲击而致。

血脂的增高引起了动脉的硬化,从而成为了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喜欢食用大量海洋生物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尽管摄入了大量的脂肪饮食,但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却较低。据此提出,胆固醇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可怕,适当摄入有益无害。在饮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摄入,也不能过食肥甘厚味,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

护理

家庭预防护理

1.多运动:运动能纾解压力及不适,另外它也有助于减轻体重,加快血流和新陈代谢。高血压及肥胖都对心脏不利。运动也能减少心跳次数,并降血压,结果将减低对药物的需求。运动能带来这些改变是因为受运动锻炼过的肌肉能从动脉中取得较多的氧气。动脉硬化病人需掌握运动的节奏,如果患者发现运动后身体不舒服,应试图了解是否运动过度,而无需完全停止。同时,运动前需作暖身,尤其是冷天外出时。

2.学习放松心情:不论是作轻松的运动或打坐冥想,学习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绪控制你。

3.节食减肥:饮食不科学和肥胖是产生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节食和减肥就非常重要,你可以用蔬菜和低糖水果代替主食和肉类,并加强有氧运动。

4.戒烟:抽烟会增加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含量,将血液中的氧气取代。动脉硬化是心脏里的动脉受阻,极需氧气,抽烟显然是对患者最有害的习惯。抽烟还使血小板凝聚,加重动脉的阻塞情形,抽烟还会降低你服用药物的效果。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多吃恰玛古产品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防止动脉硬化之功效。

2.不吸烟并预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3.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依个体条件进行跳绳、保健体操、打太极拳、骑车、步行、修花剪草、拖地、干家务等。

4.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

脑动脉硬化的预防调理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身体运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脂类物质消耗,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及减轻体重,因此应坚持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对有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和肢体活动不便者,要加强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如限制肥肉、猪油、蛋黄、鱼子及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高糖饮食,因高糖饮食同样会引起脂肪代谢紊乱。应多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饮食宜清淡,不可吃得太饱,最好戒烟忌酒。

第三,药物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液的脂质浓度,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活化脑细胞等。

三者结合,并以控制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效果更佳。

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素菜少饮酒:素菜和水果含有大量维生素C、钾、镁元素。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代谢,防止动脉硬化发展,同时可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酒类尤其是烈性酒,可促进动脉硬化,另一方面可诱发中风。

(3)饮食清淡不过饱:饮食以清淡为宜,因为嗜咸饮食,钠会进入血管壁,使其增厚,血压增高。进食量应适当,不宜过饱,否则身体过胖加重心脏负担。

(4)蛋白不能少: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同样会发生血管硬化。蛋白质含动物蛋白和豆类蛋白,以供应身体必须氨基酸。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注意事项

1.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以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2.要注意劳逸结合,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下棋、旅游等。这些活动可以使血流畅通,增强体质。

3.吸烟可引起血管硬化,长期大量饮酒可促使动脉硬化,所以应戒烟和少饮酒。

4.合理的饮食对动脉硬化的预防是有效果的,避免食用量脂脉或胆固醇的食物。瓜果蔬菜、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则应注意补充。

5.要认真坚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因为这些慢性病的发展可促进脑动脉硬化。

6.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可用一些扩血管降低血脂和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改善症状。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食疗方法

1.首乌泽泻粥:

原料:何首乌、泽泻各15克,粳米80克。

制用法:将何首乌、泽泻研成细末,将此细末与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2.泽泻山楂粥:

原料:泽泻20克,鲜山楂50克,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山楂去核、捣成泥状,然后将泽泻末与山楂泥和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代替早餐食用。

3.泽泻荷叶粥:

原料:泽泻、枸杞子各15克,鲜荷叶1张,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用法:将泽泻研成细末,将荷叶洗净、去掉荷叶的蒂及边缘待用。先将泽泻末、枸杞子和小米一起入锅,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荷叶盖在锅中的水面上,加热煮粥。粥熟后可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

4.葛根粉:将葛根磨粉晒干,每晨起取干粉50克,煮成羹,代早餐食用。或用葛根150克与粳米100克煮成粥(先煮葛根,取滤液与粳米同煮)代早餐。坚持食用3个月即可见效。葛根含黄酮类物质,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确保脑供血良好。

5.吃松针:采集嫩松叶生吃,每日吃10至20克,或将松叶阴干,每次用10克泡开水代茶饮。坚持半年以上。新近研究发现,松叶含类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6.吃鲜青椒:鲜青椒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辣椒素,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常吃鲜辣椒的人很少患脑血栓病和冠心病。

7.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叶类蔬菜、大豆和橙汁。新近研究发现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中风、冠心病心肌梗塞与患者血浆内高半胱氨酸有密切关系。每天补充5毫克叶酸就能使血浆中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对人体有利的蛋氨酸,从而起到防止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每天吃1市斤绿叶蔬菜或喝一杯(400ml)豆浆或饮一杯橙汁,就可摄取足够的叶酸。

8.吃香蕉:香蕉含有丰富的钾,钾具有抗动脉硬化、降血压、保护心脏的作用。香蕉可润肠通便,能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的脑血管意外。每天吃4支香蕉,能抗脑动脉硬化、降血压、预防脑中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