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宋刘昉行楷书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 |
释义 | 《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是岭南迄今所见最早的名人墨迹。该作品字体楷中略带行,行笔疏朗轻松,高古淳朴,有书卷气。此作是南宋政治家、著名的医学家刘昉的代表作。 中文名:南宋刘昉行楷书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 作者:刘昉 书体:行楷书 年代:南宋 材质:纸本 规格:纵29厘米,横36厘米 基本信息【名称】行楷书《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 【材质】纸本 【收藏机构】南京博物院收藏 作品介绍南宋刘昉行楷书《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该作品是岭南传世最早的墨迹。该跋内容主要是盛赞范氏功德。“文正、忠宣,盛德伟烈,忠言嘉谟,既卓然不可企及”中的“文正”、“忠宣”即范仲淹、范纯仁父子,也就是《范隋诰身》中范隋的第四、第五代孙。“诰命”又称“诰书”。“诰”是以上告下的意思。古代以大义谕众叫“诰”,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明清时期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诰封制度,一至五品官员授以诰命,六至九品授以敕命。关于“保姓受氏,以为不朽”,“而鲁穆叔难之日,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为不朽”等语句,是有典故出处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公元前549年,鲁国穆叔(即叔孙豹)到晋国,范宣子(晋国名臣)迎接他。范宣子问穆叔古人所谓“死而不朽”之意,穆叔缄默不答。范宣子便举出“世代为官受禄”的例子,认为自己宗氏绵延不绝,就是所谓的“不朽”。“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属于“世禄”之列,也就是常说的家道功名富贵。穆叔随即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豹所闻,此之谓世禄,非不朽也。……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世,无国无之。禄之大者,不可谓不朽。”他针对范宣子以“世禄”为不朽的思想提出了批评。范仲淹却不同,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昭示了他“三立”的人生宗旨。作品落款中的“绍兴壬戌中元日”,即公元1142年农历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道教称为中元节。宋代道教兴盛,影响广泛。按照时间来推算,此作应属刘昉晚年作品。揭阳属于潮州辖地,刘昉书法落款有时也自称“潮阳刘昉”。韩愈曾反对唐宪宗供奉佛骨而被贬至潮州,有“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因而和刘昉算得上“半个老乡”。刘昉曾搜集《昌黎先生集》旧本,重新刊印。 从题跋中的时间来看,当时应该是宋高宗执政时期。 书法赏析该作品字体的大小仅一厘米左右见方,瘦硬清利,无一连带,字字清古。从笔迹来看,书家使用的是狼毫硬芒。从第一行“自”、“虞”二字的起收转折可以看出来,锋颖弹力极佳,以至于今日仍然丝毫毕现。从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书法有“宋四家”的影子。如从第四行的“不”字、第七行的“德”字、第八行的“远”字可以会意米芾;第七行的“嘉”字、第八行的“可”字、第九行的“矣”字等有黄山谷之笔意。此作整体上又有蔡襄对唐楷法度的理解和过滤,以及类似“瘦金体”的清雅风姿,甚至还有些字流露出与《兰亭》的渊源。这件作品中不乏精妙之笔,如第一行的“家”字及第三行的“之”、“有”二字等。此作整体风格秀劲清朗、自然清纯。 作者简介刘昉(生卒年不详),字方明,宋代海阳县东津(今属湘桥区)人,先贤刘允的长子。他自幼勤学多才,于公元1122年(徽宗宣和四年)考中进士,历任礼部员外郎、太常寺少卿、夔州(今四川奉节)知州、荆湖转远副使、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兼荆湖南路经略安抚使等官职,还被授予龙图阁学士,世人因此称之为刘龙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