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社村
释义

南社村是地名,同名的有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南社村,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南山村

中文名称:南社村

行政区类别:村庄

所属地区: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

政府驻地:南社村

地理位置:县城东南22公里

人口:1612人

耕地面积:4470亩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南社村

基本介绍

南社村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县城东南22公里,镇政府西南1公里处。主要有雷、邹两姓。辖6个村民小组,486户,1612口人,有耕地4470亩。多年以来,南社村“两委”班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搞活壮大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做文章,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能人带动上求突破,全力推进支部升级晋档。

文化遗产

秋(qiu)千(qian)、迷糊、线戏等

有名小吃、水果

煎馍馍、零零枣、核桃、葡萄等

主要农产品

冬小麦、棉花、玉米、花生、红薯、绿豆、黄豆、黑豆、小米等等

一、多措并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南社村共引进各类资金408万元,先后建成了支部活动室、南社雅荷希望小学、文化娱乐中心、南社招呼站、45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投资80万元铺筑水泥巷道6条3800米,修筑下水沟1200米,衬砌渠道6400米,新建景观喷泉一个,建成公厕一座,刷新了固定标语,生态新环境正在形成。搬迁居民64户,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固定电话普及率达9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以上,新农合参与率达到97%以上,计划生育、安全稳定工作农村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做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二、能人带动,精心培育经济增长点

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科学调研,多方请教,结合村情,编制了南社村“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农民致富增收规划和农户增收计划,明晰了“压粮棉、优果薯、兴畜牧、促二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建立“龙头带动、科技支撑、跟踪服务、发展协会”的增收新机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今年新发展红提300亩、推广地膜玉米1300亩、订单青苹1700亩、早中熟鲜食苹果600亩,建立了青苹苗圃190亩。大力支持经济发展能人雷红震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帮助成立“震泰奶业合作社”,投资30万元对奶牛场进行二期工程扩建,今年奶牛场淘汰了80头低产牛,新增了80头盛产牛,鲜奶日产量从800斤增长到1吨以上,价格从原来每市斤0.8元涨到每公斤2.8元。依托“震泰奶业专业合作社”、“隆鑫粮食合作社”以及红提、高酸等四个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目前,建成肉牛养殖场1所,养猪场6所,存栏猪500头,养鸡场2个,存栏鸡5000只。针对我村高酸苹果效益低、管理差的突出问题,多次邀请县果业局、恒兴果汁厂技术员长期驻村指导;村上聘请了“经济”顾问、“科技”顾问、“党建”顾问,着力解决村党组织在发展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村党支部更好地发挥在增收致富中的领导作用出力献策。由村上苹果协会、畜牧协会牵头,与县级技术单位联合每月进行一次技术培训,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都掌握了一门以上那个的实用技术。充分发挥雷智斌、雷普道等同乡“大老板、包工头”的作用,在深圳等地建立了南社村劳务输出基地,带动全村400余人外出打工,年增收400余万元。通过以上措施,预计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6760元。目前,全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基本到位,初步形成了粮(地膜玉米)、畜(奶牛、养猪、养鸡)、果(高酸苹果、红提)、经(西瓜、黄花菜等)、劳(务)等五大产业增收格局。

三、以人为本,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盈枝

为了打造“人文南社”,不断提升村民素质,营造祥和、淳朴民风。村上建立了村规民约,组建了业余剧团、百人锣鼓队、秋千协会、书法协会、红白理事会、关工委等民间团体组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普及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村支部始终坚持把党员和学校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广大群众及在外人士捐资8万元,修建了200㎡的文化娱乐中心,为民间社团组织排练、演出提供了活动场所;把舍己救人的烈士邹阳虎作为德育教育的典范,多方筹资,建成了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中心广场,修建了纪念碑、宣传碑、制作宣传喷绘百余条幅。开展了“好干部”、“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村级“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创建率达到80%以上;村上建立了固定的农民培训场所和基地,每年订阅各种涉农技术报刊杂志30余种,供农民借阅,“农家书屋”被评为市级示范点。安装了文化资源网络,利用传统节日唱家戏、打花棍、敲锣鼓、扭秧歌、荡秋千(南社秋千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百名群众健身体操队、太极拳表演,组织举办农民秦腔大赛,通过繁荣农村文化、活跃群众生活、寓教于乐、贴近生活,全村形成了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现代文明新风尚,广大群众求富、求实、求乐的愿望强烈,发展的积极性高涨。(新农办马志远供)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西六支乡南社村

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

基本介绍

南社古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处于南社村樟岗岭与马头岭之间。东经113°53'40″—113°54'08″,纬度23°03'58″—23°04'27″,海拔25米—30米。离市中心区约18公里,离茶山镇中心区2公里,面积为11000平方米,现有人口3463人(行政村人口),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等称号。古村位于东江之南,寒溪河之东的马头岭与樟岗岭之间,周围有大片埔田,小山包种满荔枝。村中心的长形水塘由四个水塘连成,其形似船。塘边的古榕绿叶婆娑,傍晚百鸟归巢,早晨众鸟争唱,一派朝气蓬勃的新景象。古村始建于宋朝,已有800多年历史。南社村拥有谢氏大宗祠,谢氏宗祠、社田公祠、晚节公祠等30座。

800多年的木棉树一棵,胸围5.5米,树头有许多根瘤;500多年的榕树一棵,冠幅28米,高15米;300多年的榕树六棵,冠幅平均19米;200多年的榕树三棵;100多年的榕树五棵;100多年的富贵子树三棵,树头奇特。

重点建筑

(1)社古寨墙

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十月,寨墙以夯土或红石做墙基,青砖砌筑樵楼,全长302.5丈,共有樵楼21座,各有名目,各有楹联。寨墙建成后,先后抵御了顺治五年(1648)李万荣等率众七日的围攻和康熙十年(1671)刘进的围攻。现寨墙残留数段,樵楼尚存一二。

(2)谢氏大宗祠

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二进檩条之间用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首进屋脊陶塑和二、三进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板木雕工艺精美。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灶和明嘉靖三十年(1555)肇建碑刻。

南社村是一座以谢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但谢氏还没移来的时候,南社已经存在了,有戚、席、麦、陈、黄等姓氏的居民在此生活。

据史料记载,远在南宋时期这里即已立村,原称“南畲”,后因畲与蛇同音,而蛇为民间所忌,故以近音字“社”代之,到了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南社”。

迁居南社,成了谢氏族人改变家庭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值得庆幸的是,谢氏的到来成全了南社村数百年的辉煌。

南宋末年,蒙古人南侵,搅得宋人不得安生。1275年的大半年中,生活于江浙一带的谢尚仁天天惶惶不可终日。他走啊走,历史的际遇让他的脚步停在了南社,再也没有离去。

谢尚仁是出现在南社村的第一个谢姓人,是南社村谢氏家族的始祖。

“我们老祖宗尚仁公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宋朝的地方官,分别担任过广东南雄州推官和南雄郡司马。尚仁公37岁到南社来,虽然是给人擦皮鞋的,但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这一传统代代流传下来,因此南社村人才辈出,历史上出了11个进士、举人,29个秀才,其中有位先人还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被封为建威将军。”谢氏家族后裔、南社村委会主任谢全坤告诉我们。

才兴丁旺,谢氏家族很快就在南社村崛起,而其他姓氏的人却慢慢衰落了。

(3)百岁翁祠

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硬山屋顶,始建于明朝,现存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百岁翁祠记》碑刻,记载为纪念百岁老人谢彦庆而将其居所改为祠。现存神台基座及碑座红石雕刻具有明代风格。

(4)百岁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所以百岁坊的正面像牌坊一样建筑。现存建筑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首进为三间三楼牌坊,歇山屋顶,檐下施如意斗拱,影壁须弥座红石雕及二进梁架木雕工艺精巧。百岁坊坊祠结合,布局奇巧,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5)谢遇奇家庙

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官至副官,当时跟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官的谢遇奇而建,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1993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6)资政第

为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会试中式第九十九名武进士、官礼部主事谢元俊书院,青砖麻石三开间二进院落布局,走廊从天井中间通过,二进明间天弯罩木雕工艺精湛,木雕上的动物栩栩如生,是难得的艺术品,门窗装饰具有西洋风格。

(7)典型民居

南社民居大都为三间两廊布局,以光绪六年(1880)武进士谢汝镠家宅为典型代表。建筑为三间两进院落布局,与祠堂相比,显得朴素实用,但仍有灰塑、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装饰。

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还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茶山南社村古建筑群现为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出行攻略

要想体会古村的绝妙之处,必须要有鱼一样逍遥的心情。如果你不带着过多的奢望,不要带着世俗的目光,只是想一个人静静地在巷中走过。那么在这个“美丽的古村,破烂的古村。”也许你会看水就是水,看水不是水,看水还是水,否则这儿也许没带给你惊喜,还扑面而来些许遗憾吧。

南社交通手册:开车去或坐公交车去都可。只要能找到茶山镇就能摸到古村,小村实在不大。

交通1:广深火车---石龙下车------坐摩托或坐出租车到南社

交通2:也可在石龙下车后,坐公汽到茶山(2元,5分钟),再坐摩托进去。路线,最好是做大巴至东莞汽车客运东站(40),然后乘坐74路公交(3元),终点站就是南社古都。

交通3:从广州搭乘往东莞的班车,在东莞下车转搭往石排、茶山等市内公交车,再转坐摩托(3—4元)即可顺利到达古村。

相关图赏:“探宝中国古村落”之南社村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南社村

位于禾云镇北面,距离镇政府约8公里,总人口2484人,耕地面积2300多亩,办事处位于南社小学侧,所辖有14个自然村,地处丘陵地带,主产水稻,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量发展沙粮桔、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党员42人,村有两委成员4人,村计生指导员1人。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南社村

基本概况

南社村位于新津河上游,东临澄海,南靠国道324线,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0亩;总人口5497人,1213户,党员127名,村民代表69名,“两委”干部11名;全村工农业产值连年超过1亿元,年人均收入4300元。近年来,南社村按照区、镇两级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以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班子建设,搞好综合治理,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推进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

经济发展

毛织和农副产品加工是南社村两大支柱产业。现有艺宇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玉蕾实业有限公司、韵嘉工艺服装厂、群盛毛织有限公司、南泰毛织有限公司、业生果菜有限公司、信茂企业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其中艺宇印刷包装有限公司于2005年年底投产,占地50亩,总投资6000万元,年产值1.5亿元,年税额超过500万元,是南社村投资额最大,上缴税收最多的一家民营企业。

基础设施

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南社村加大对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整治的力度。在各级的支持下,经过多年努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电、道路、卫生等基础建设及村容村貌整治、绿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初具规模。

所获荣誉

南社村先后荣获“广东省文明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市、区信用村”、“市计划生育先进村”和“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6.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南山村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郝岗乡南山村位于商水县边界毗邻中州名镇逍遥镇,主要种植的经济作物是玉米、小麦、花生、菜。南山村是郝岗乡的蔬菜生产基地,供应周边的蔬菜,是主要的蔬菜产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