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旗村 |
释义 | 河北省任丘市于村乡南旗村(前王约村)前王约村古称南旗村,位于河北省任丘市于村乡。古有王约庙,后有王约村(前王约村、后王约村)。该村建于元代。元代河间地区大水,大臣王约曾在此树旗放赈,救济灾民,救活当地很多人,百姓为表敬意建有王约庙。 村北有北旗村(村民简写北齐村),后改为后王约村。 典故: 至元二十四年【1286年】王约出朝救济河间饥民,分发救济物品均匀公平合理,调查灾情得法,使很多人保全了性命。(《元史-王约传》:“出赈河间饥民,均核有方,全活甚众。”) 大德三年,辛丑【1299年】王约奉诏到京畿东道救济饥民,分发了五十万石米粮,所救活的饥民达五十余万人。藉此他上疏分条论述了京东地区的十件利弊之事,请求再调运粮米继续救济他们,中书省采纳了他的建议,使百姓们获得了再生。(《元史-王约传》:“奉诏赈京畿东道饥民,发米五十万石,所活五十余万人。因条疏京东利病十事,请发米续赈之,中书用其言,民获以苏。”) 刘敏中撰《敕赐赠荣禄大夫司徒柱国梁国文惠公王公神道碑铭》载:(王约)奉赈饥畿县,公(王约的父亲王松年)疾复作,众议将召约。公闻之曰:“饥民待哺使者,儿来如彼何竟”。弗召。 注-----元代河间辖区:元至元二年(1265年),废府为路,置河间路总管府,仍辖河间(河间曾一度称瀛县)。同年,莫亭、肃宁、任丘三县并入河间县,元代后期又复原建制。 概况南旗村,地处闽候县南屿镇中心。全村有650户,2590人,辖有水西林、桥下、南屿街——太山堂四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117亩,山地面积70亩。 该村现有美博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新南养殖场、花卉基地、旗山竹编工艺厂等多家企业。旧镇改造后,该村拥有店面100多间,商贸业十分发达。 历史人文闽候第三中学位于旗山之南,蚬山顶上,学校前身是省闽中,培育了许多人才。今年来,在南屿镇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认真按照市、县、镇部署,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契机,重点抓好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者和党员模范先锋作用,为该村各项事业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实现了“围绕经济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发展”的目标。2004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亿元,上缴税收100多万元,人均收入35多万元,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单位。 建筑景观【水西林古街】水西村,今称南屿镇南旗村,古为侯官县北屿,是明代太守林春择(1480—1583年)的故里,全村姓林,俗称水西林。林宅先后连建8座,环山绕水,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宅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一式,并列成排,成为水西林的名称由来。因林春泽寿愈百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乾隆、万历六代,赐建“人瑞坊”和“六朝大老坊”,额匾“父子孙孙世进士”,鼎盛一时。水西林古街建筑群坐落于“旗山第一峰”太平山南麓,坐北朝南,背山临水,并排建有七座房,长百余米。建筑均为土木结构,面阔三间,三进布局。水西林氏诗礼传家,名人辈出。古街文物丰富,精品荟萃,1989年3月列为闽候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下康乐会】陈氏宗祠,位于南屿街中心,祠堂宽敞,旁有聚奎书院,培育人才。解放后被证作娱乐场所,以致列宗灵位无从安置,久缺祭祀。幸本房子波舞亲捐款为倡,筹议兴建桥下支祠,诸族亲亦相继接囊,合力建成三层祠宇,规模认小,因限面积,聊以安奉灵祖,春秋得以祭祀,内并附设康了文娱活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