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岭栲 |
释义 | 物种名称科属:壳斗科 拉丁学名:Castanopsis fordii Hance 英文名:Ford Chinkapin 别名:毛槠、毛栲、毛钩、大红栗栲 生态特性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地灌木或者乔木林中 识别特点乔木,高达30米,胸径1米,老树皮深裂。1年生枝、叶柄、叶下面及花序轴均密被略粗长毛。叶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9-18厘米,宽3~6cm,先端圆、钝或短尖,基部浅耳形,心脏形或圆状,全缘;叶柄长1~6mm,稀较长。雄穗状花序常多穗排成圆锥花序,花密集;雌花序长10~15cm。果序长6~12cm;壳斗有1果,球形,连刺径4.5~7.0cm,4瓣裂,壳斗壁厚3~4mm,刺长1~2cm,多条合生成刺束,有多次分枝;果扁圆锥形,高1.2~1.5cm,径约2cm,密被毛。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用途材质坚重,有弹性,结构略粗,纹理直,是南方常见用材树种,用于造船,建筑装饰,包装等,且是上等栽培木耳的耳树。 分布南岭栲主要产于浙江、福建、江西及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东部。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山地林中,在山谷或溪流两岸组成小面积纯林,或与刺栲、木荷、甜槠、锥栗、红皮树、豹皮樟等混生。较喜光,幼年耐荫。较速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