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靖乐土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
释义 | 南靖乐土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和溪乡乐土村六斗山,坐标位置为117°1′30″E,24°56′20″N。位于国道319线151公里处(距厦门145公里)。海拔280~394米,面积21.3公顷,是本省面积最小的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东南沿海面积最小的一个原始植物群落。保护区建于1980年。 气候保护区位于和溪盆地内,气候条件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极有利于喜热性植物生长,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植被区内林木从明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成为风水林,距今已有600多年。据调查,保护区内有千余种植物。种数较多的科有茜草科、豆科、大戟科、樟科、蔷薇科和紫金牛科,其中茜草科、樟科、大戟科和紫金牛科均为热带性科。雨林群落结构较为复杂。 区内生长着1100多种植物,80多种鸟类。林内植被完整,古木参天,有珍稀植物10多种。其中最为名贵的刺妙楞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植物,并被科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乐土。雨林被世界林业会议定为“珍贵稀有的亚热带雨林”。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观独11特,资源丰富,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区内仅藤本植物就达184种,巴乾天、七叶一技花、灵芝、竹荪等名贵药材300多种。”网纹革、观音座莲、建兰和红叶藤本植物——密花豆藤(被称为中华第第一藤)使乐土雨材倍放光彩。乐土亚热带原始雨林还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钞椤、二级保护植物观光木、三级保护植物闽楠,还有云豹苏门羚等14种珍稀兽类,以及94种常见昆虫活跃林中。 据调查,保护区内有千余种植物。种数较多的科有茜草科、豆科、大戟科、樟科、蔷薇科和紫金牛科,其中茜草科、樟科、大戟科和紫金牛科均为热带性科。 雨林群落结构较为复杂,乔木层可分三层:第一层高达22~28米,主要由红栲、大叶赤楠等组成。株数虽不多,但长势好,树干高大,胸径在70~86厘米之间,均具明显的板状根;第二层高16~22米,主要树种有大叶赤楠、厚壳桂、毛茜草树、山杜英、海南杜英、黄杞等;第三层主要有鹅掌柴、亮叶围涎树、多种茜草树、白背新木姜子、毛五月茶,树种较多。 灌木层很发达,有两层:第一层以罗伞树、九节木占优势,高约2~3米;第二层高1米以下,主要成分有多种紫金牛、杜茎山、朱砂根、百两金及乔木幼树。草本层较稀少,主要有耐阴湿的单叶新月蕨、淡竹叶、华山姜等;此外还散见有高2.5米以上的省藤和拟桫椤。林中藤本植被物种类十分丰富,包括蔓性灌木在内,达到54种,其中木质大藤有密花豆藤、花皮藤胶等。群落中大乔木的板根、多木质大藤本、小筒木和水冬哥的茎花、榕属绞杀、华山姜和柏拉木的滴水叶尖,以及出现省藤、拟桫椤等现象,都反映了雨林特征。因此本保护区在研究雨林生态的特征和演变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动物资源有穿山甲、山猫、眼镜蛇、蟒蛇等。 群落中大乔木的板根、多木质大藤本、小筒木和水冬哥的茎花、榕属绞杀、华山姜和柏拉木的滴水叶尖,以及出现省藤、拟桫椤等现象,都反映了雨林特征。因此本保护区在研究雨林生态的特征和演变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动物资源有穿山甲、山猫、眼镜蛇、蟒蛇等。 新近在南靖县山城镇虎伯寮发现一片原始雨林,面积1900公顷,也已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