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地质学校 |
释义 | 南京地质学校是地质矿产部所属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50年10月1日,南京地校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测绘学校,是在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测量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0年接受上级安排并入东南大学。学校原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进香河路。 中文名:南京地质学校 创办时间:1950年 类别:公立大学 所属地区:江苏南京 南京地质学校早期历史民国28年(1939年)5月,新四军军部在安徽泾县罗里村设测绘室,由陈加仑负责,10余人,隶属新四军军部参谋处作战科。主要负责管理地图,简易测图,兵要地志调查,标图,绘图,制作报表等,也常协助情报,通讯,教育等部门工作,装备仅有小平板仪。翌年2月,该室由熊永龄负责。民国30年(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人员大部分在战斗中散失,不久在盐城军部恢复测绘室。翌年又撤,仅在军部参谋处留2名测绘人员。民国34年 (1945年)1月,重建测绘室,下辖2个组,20余人,由鲍光良负责,设址盱贻县(现属江苏省)黄花塘杨庄。隶属军部参谋处,连级建制.民国36年(1947年),该室改称华东军区司令部测绘室。翌年奉命整编,增设总务股,测绘队,训练班,印刷厂,全室人数200余。民国38年(1949年)8月,该室奉命与第三野战军司令部陆地测量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部测绘队合编为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测量大队(华东军区测绘学校前身),不久即移驻南京大石桥原国民党政府陆地测量局旧址(现南京地质学校校址)。建立华东军区测绘学校、南京测绘学校(均为南京地质学校前身)、后改为南京地质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测绘学校(1950.10.1-1952.5.29) 历史沿革195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测绘学校创建,是在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部测量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00年南京地质学校撤销,并入东南大学,组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历任领导王德 (时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长) (兼任校长、政委)1950.10-1952.5 王治峰(时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测绘科长) (兼任副校长)1950.10-1952.5 主持学校常务工作 刘依勤(副政委)1950.10-1952.5 李旭之(时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测绘科副科长) (兼任学校教育长)1950.10-1952.5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测绘学校(1952.6-1952.9) 侯德封(校务委员会主任)1952.6-1952.8 兼任南京地质办事处主任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南京测绘学校(1952.9-1952.10) 李旭之(校 长 )1952.8-1953.1 地质部南京地质学校(1952.10-2000)周道 (党委书记)1954 -1956.02 (兼任校长)1953.01-1956.02 印通 (党委书记)1956.02-1956.09 (兼任校长)1956.02-1956.09 牟闵 (党委书记)1956.10-1963.07,1962.01-1963.07 (兼任校长)1956.10-1963.07 (1963.07调任天津市委宣传部) 成西荣(党委书记)1958.04-1962.01 商宣球(党委代理书记)1964.08-1965.08 (兼任代理校长)1963.07-1965.09 (校长)1982.05-1983.08 李惠民(党委书记)1964.08-1983.08 (兼任校长)1965.09-1982.05 (1970.07-1979.08兼任革委会第一副主任、主任) 方旭东(革委会主任)1968.12-1969.12 蒋斯善(校 长)1983.08-1991.05 邓中和(党委书记)1983.08-1991.06 万兴华(党委书记)具体时间待考证 褚桂棠(校 长)具体时间待考证 庄宝杰(校 长)具体时间待考证 优秀校友于龙江:江西省地勘局副局长王进生:山东省地矿厅副厅长 王建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北京博士后联谊会主席 许云昭:湖南省省长助理 朱国承:原江苏省地矿厅厅长、江苏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朱书义:中国地图出版社纪委书记 宋广平:安徽省地勘局常务副局长 宋瑞祥:中共中央委员、国家环保总局常务副局长(正部级) 张志清: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吴树生:原福建省地矿勘查开发局局长 吴耀良:原河北省地矿局局长、河北省人大环保委主任 周纪成:江西省地勘局长 莫宣学:中国地质大学副校长、博导 黄云康:原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GPS)协会秘书长 黄永南:湖南省地勘局局长 袁道先:中科院院士、广西岩溶研究所研究员 蒋景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戴文晗: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遥感中心主任、西北大学客座教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