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怀瑾选集 |
释义 | 南怀瑾,华夏智业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基本信息·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2006年 ·ISBN:730903698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10 作者简介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个人经历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内容简介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 各卷收录情况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详细介绍《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一一说法的方式,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修行方法。唐代华严宗五祖宗密说,他“禅遇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楞伽经》是唯识宗的根本典据“六经十一论”之一,也是早期禅宗依奉的重要经典(早期禅宗代表人物因此而得名“楞伽师”),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由刘宋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出。经中通过佛在南海之滨的楞伽山,答大慧菩萨一百零八问的方式,论述了“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四种禅”等义,而以“如来藏识” (即“阿赖耶识”)为归结点。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今译和串讲(用括号、另段的方式标出)。全书深入浅出,文句流畅,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伽经》读本。 媒体推荐书评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的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现年85岁。他幼蒙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之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时值青年的南怀瑾投笔从戎,跃马于西南边陲。尔后返蜀,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金陵大学。他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假日闲暇,辄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访求高僧奇士。曾隐遁于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三年,通读卷帙浩瀚的《大藏经》。旋走康藏,参访密宗大德,对藏传佛教的各派学说均有精深的研究。离藏以后,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不久归隐于杭州天竺山、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去台湾以后,先后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传学于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近年迁居香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的工作。南怀瑾先生熟习经史子集,贯通东西文化,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是他用“经史合参”的方法,讲解儒释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蕴意深邃,生动幽默,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峡两岸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olutely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 收录情况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编辑推荐复旦大学出版社为国内最早出版南怀瑾著述的出版社,也是出版南怀瑾著述数量最多、品种最为齐全的一家出版单位。所出的南怀瑾著述总计有二十四种,基本上都是他的代表作。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将南怀瑾先生的这些著述汇编成十卷,精装印行,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的需要。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中国人社会有一种说法:当代人不读南怀瑾,就不知道何为中国文化。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这些称谓似是而非,因为每一种说法都只涉及了怀师学问人生的一个侧面,而犹未识其详。 如今的学者所受的都是西式教育,大多将人类文化知识分门别类,成为专攻一门的专家。因此,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门径,使怀师不同于一般学者,而能出入于儒、佛、道之间。可以说,没有怀师这样的学养,实在很难担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目录南怀瑾选集:第一卷(论语别裁) 出版说明 再版记言 前言 学而第一 三言四语 语文的变与不变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被忽视的道家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冤枉的一打 再论《论语》 学而有何乐? 真人和假人? 寂寞的享受? 谁来了解你? 爱与罪 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 秃头的十字架 谁能忘情? 花言巧语? 三面镜子? 可爱的小学生 吕端大事不糊涂 饮食男女 没有朋友的上帝 种瓜者 孔子的素描? 五字串通五经 善知识与恶知识? 老鼠生儿的孝道? 无所适从的礼俗? 上帝的外婆是谁? 《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 多才多艺的子贡 诗的人生 为政第二 孔子不谈政治 大政治家的风范 星辰知多少 刘备上了曹操的当 从台风了解人生? 圣人也势利吗? 悠美的情歌 诗的伟大 穷哉法治 孔子的自剖 车上的一课 以孝治天下 康麻子的教孝教忠 晚娘面孔难为人? 孔子也会看相? 是什么东西? 异端与偏激? 由养士到考试 天下英雄入彀中? 千里求官只为财? 治国难!齐家更难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乡党第十 附录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南怀瑾选集: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南怀瑾选集:第三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选集:第四卷(禅宗与道家·道有、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会修道与长生不老) 南怀瑾选集:第五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路·中国道教发展史路) 南怀瑾选集:第六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南怀瑾选集:第七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南怀瑾选集:第八卷(金刚经说什么·愣严大义今释) 南怀瑾选集:第九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愣伽大义今释) 南怀瑾选集:第十卷(原本大学微言) 序言儒师帝王鉴 ——张居正眼中的《论语》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过这样一番话:“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船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钱穆先生的这番评说,即道出了《论语》广布于民间最为真实的景象。 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的《论语》,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或许这也可以作为钱穆先生对《,论语》饶有趣味的一项注释。北宋名相赵普曾有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位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的名臣晚年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宗赵光义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由此不难看到,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的重要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对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而言,无论何种原因,一本拥有大量读者的书总是极具吸引力的,何况又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一本我们身边的人,以及我们接触到的书籍中每每提到的典籍。或许,这种好奇即是一种吸引。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够说上《论语》中的一两段精辟的语句,诸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脍炙人口的佳句。有的人甚至对《论语》早已烂熟于心。读者不仅能够从《论语》中获得较原文更为准确深刻的领悟,还会由此得到启发,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然而《论语》的真谛,却是要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心灵过上快乐的生活。 阅读《论语》,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书”,而作为这部书的主角孔子,自古就被誉为“圣人”。西汉司马迁曾做过这样一个颇为有趣的对比,他说:“天下君主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可谓至圣矣!”(《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眼里的孔子是“布衣”,他认为,孔子有道德学问在,所以“传十余世”,而天下君主者流,“当时则荣,没者已焉”,远不及布衣孔子,足可以万古流芳,成为圣人。 孔子毕其一生的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后续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以其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历代大儒对《论语》的注释、解读也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从一千七百多年前何晏的《集解》到八百年前朱熹的注释,及至一百七十年的刘氏《正义》…… 民国的程树得曾把相关书目统计过,大致有十类四百八十多种,二百万字之巨。这还是留存下来有名目的,如果添加上近些年的注释解读,考虑流失散落的注释解读文本,这数字怕是会更惊人。 历代有关讲评《论语》的经典之作,现如今想要看到也并非难事。而现在为大家呈现的则一本别具特色的诠释《论语》的著作,作者张居正是万历首辅,他所讲评的《论语》是专为万历皇帝所作,几百年来一直是内阁的典藏经典著作,非常人所能见也!全书以明代的白话体诠释经典,在经典中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一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 张居正,这位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之将倾,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 张居正无疑是最为成功和杰出的改革家,但他同样还有不被人们所熟知的身份——帝师——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老师。万历皇帝初为太子的时候仅有四岁,六岁出阁读书,为其发蒙的便是张居正。张居正的学术思想是博采众家之长,有法家、也有儒家,还有兵家、历代理财变法之学,甚至还有黄老学说。他的思想虽然不是主推儒家,但是儒家对于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他肯定是不敢忽视和小看的。 在普通百姓看来,贵为天子之师,自是高不可攀。然而帝王师除了“师 ”的身份而外,仍旧是“天子脚下一臣尔”。尽管皇帝是学生,却高坐于殿上听讲,而老师则跪着进学。仅凭这一点来看,可知所谓的帝王师,不过是更受尊敬的仆人罢了。因而,在皇帝面前讲学,老师大都战战兢兢,除了按先帝的遗训讲述孔孟之道外,哪里还敢掺杂自己的经邦济世之语? 然而,对于孔孟学说,张居正却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不拘泥于儒经章句,也不赞成受制于先儒的具体措置,主张“明大体”,“认本真”。 基于此,张居正在教导小皇帝的时候,并不是让其死读四书五经的,而是积极地来引导,循循善诱,让其参悟经书之后的内容,这恰恰刚好和孔子在讲学的心境、语境是不谋而合。比如在讲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段时,张居正的言说仿佛使人看到孔子在讲堂之上一本正经地对学生们说,红烧肉一定要切成方块!不禁使人联想见孔子的另一面。阅读《论语》,我们不仅能够体味孔门独家修身秘籍,更能透过张居正的评说,认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现实的世界充满着生命活力,五彩斑斓。而孔子似乎是灰色的,晦涩的,艰深的,难以琢磨的,因而我们才要将理论的灰色和缤纷的实际链接起来。也正是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品读经典,感悟人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