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河店 |
释义 | 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镇位于鸭河口水库上游,南召县城西南隅17公里。旧属南阳县,1957年,全境划归南召县,1986年撤乡建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483个自然村,43672人。南阳市北郊历史比较悠久的集镇,也是豫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宛西重镇”之称。 镇情概况河南省南召县南河店镇位于鸭河口水库上游,南召县城西南隅17公里处,东邻石门乡,东北隔鸭河口水库与城郊乡隔河相望,西北毗邻白土岗乡。207国道, 南南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南阳市北郊历史比较悠久的集镇,也是豫西南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宛西重镇”之称。 该镇总面积124平方公里,24个行政村,253个村民小组,483个自然村,11834户,43672人,耕地面积30532亩,人均七分。其中农业人口41757人,劳动力15394人,共有满族3100多人,回族1203人,蒙族124人。 历史沿革旧属南阳县,解放战争中,中共南阳县委、县政府曾以南河店街为南阳(北)县城。 1957年,全境划归南召县,建立南河店区。 1958年建立南河店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 1986年撤乡建镇。 自然环境地势地貌该镇地形西高东低,西山东淹,五垛山,青山的余脉自西北向东南蜿蜒伸展,境内除华山, 牡丹垛外全部为浅山丘陵区,地质以花岗岩,麻骨岩为主。 气候特点南河店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年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湿润的季风气候,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该镇地下蕴藏有丰富的钾长石、大理石、石英石、花岗岩、莹石,铅、锌、铜、铁、金、银等资源,有待于开发利用。 水利资源铁河、灌河、大石河、排路河、渭林河穿境而过汇入鸭河,加之五座小型水库,434个大小塘堰和52条引水渠,4座小型小电站,使全镇有效水面1.2万亩,灌溉面积1.2万亩,是全县水稻主产区之一。 农业资源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红薯等。1998年,小麦播种面积18300亩,水稻面积145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5320吨,大牲畜存栏7882头,生猪存栏16732头,山绵羊8900只,名列南召县第二位。 经济发展自85年以来,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因地制宜,水土并重,综合开发,规模效益”的指导思想,按照“沿着等高线、绕着坡势转,里切外垫倒流水,活土深度二尺半”的质量标准,坚持10年治山、造地、开发荒山,营造高标准梯田3200公顷,栽种苹果176万株,板栗、刺梨、银杏、柿子85万株,种植花生2600公顷,黄花菜、龙须草2500万墩,形成了“草缠腰,金镶边、花生果树座中间”的立体种植格局。98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1.53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87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1.73亿元,财政收入127.2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66元,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充分发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三自四实”精神,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持续高效涵税农业,先后培育了网箱养鱼,菌果种植,畜牧特养,矿产开发四大支柱产业,建成牲畜交易,服装批发,茧丝棉毯等十大专业市场,已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全镇发展网箱养鱼6000箱,袋料香菇25万袋,特种养殖公司5家,矿产开发企业11家,年产优质链鱼300万公斤,优质香菇25万公斤,牛、鸽、 兔、 蛇等特种动物1000吨,各类矿石75万吨,各类大理石板材80万平方米。全镇拥有镇办企业9个,村办企业43个, 个体私营企业年经营收入达22356万元,利税2004 万元,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全镇经济的半壁河山。 社会事业该镇初中3所,小学24所,在校学生达到6000余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1998年,南河店镇代表南召县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委的“普九”验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医疗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加快了南河店镇科技长入经济的步伐,全镇经济增长因素中,科技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