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海子 |
释义 | 南海子又称南苑,鼎盛时期曾经筑有周围达120里的砖墙,涵盖了今天城南地区房地产开发的诸多热点地区。俗称:“海子里”。 名称由来包括:南海子东北部云集跨国企业和各类房产项目的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旧宫开发区,北部角门、大红门一线商业居住一条街,南海子中部的南苑—东高地居民区,偏南与亦庄相邻的南海子郊野公园、瀛海镇,南海子正西的新建住宅和发展新媒体产业的西红门镇,西南的大兴区中心黄村镇海子角村和团河行宫遗址,南部的北普陀影视城,东南部的原红星公社太和乡烧饼庄东南侧建国初期曾残留一段城墙角门,后因上世纪60年代被当地村民建房取土、平整土地逐渐消失使得这一古老遗迹现以荡然无存,而这段历史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南苑镇是清末开始繁华的城镇,原名万字地。 历史上的南海子包括了今天的亦庄、旧宫、大红门、南苑、西红门、黄村等。 从永定门向南经沙子口文化用品一条街和木樨园服装一条街,南边就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家猎苑的北大门——大红门。 由于自清末以来一百多年的战火袭扰,特别是1900年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和不断的监守自盗、蚕食、衰败,南海子除了少数历史遗迹,为现代人们经常提起的基本上是大多数人不知渊源的诸多地名。本文的要旨在于回首南海子的昨天,介绍全新的今天,展望更加靓丽的明天。 南海子在元朝称飞放泊,源自元朝统治者在这一片河泊遍布的地区多训练海东青扑捉飞鸟、小兽。为使海东青休息、晾晒为汗水霜露打湿的羽毛,特修建晾鹰台,至今犹存。该地区少有人文建筑,基本上是自然状态。 到了明朝,成祖迁都北京,为了寻欢,于永乐十二年(1414),明统治者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于明宣德三年(1428)拨军修治南海子围墙、桥道、土墙长约一百二十多华里,四周开辟四个海子门(即北大红门今丰台区大红门)、南大红门(今南红门)、东红门、西红门(今大兴区西红门),同时还修建了庑殿行宫(今大兴区旧宫镇庑殿村)及旧衙门(今大兴区旧宫镇旧宫村)。新衙门(今丰台区新宫村)两座提督官署,并设“海户”把守。这样围墙内便是人们常说的“海子里”。 明朝改称南海子,系因为位于皇城之南,与紫禁城北面的后海、什刹海相对而定名。明永乐年间,修筑土墙,开四门:北为大红门、东为东红门、南为南大红门、西为西红门。为方便皇家行猎,又逐步修建了行宫、官署、庙宇,并派员管理。 清朝时也称南苑,把该地作为专供皇室、官僚行猎和操兵习武的围场。将土墙改为砖墙,在明朝四门的基础上加修5门:北墙大红门东面新开小红门(今小红门桥附近)、苑东北角开双桥门(今亦庄开发区东环中路附近)、苑东南角开?城门(今大兴区大回城附近)、苑西北角开镇国寺门(今南四环马家楼桥东北的镇国寺)、苑西南角开黄村门(今大兴区黄村镇)。乾隆时,为方便进出还开有20多个角门,像大羊坊、马家堡南角门、大兴的高米店等都是当年的角门位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登陆攻占北京同时,也在南苑之内烧杀抢掠,中国独有的珍贵麋鹿被杀掠一空,直到几十年后才重返故里。《辛丑条约》后,清统治者为偿还赔款,在南海子设官产局分割出卖土地;南苑从此解体。 清朝亡后,民国政府 1913年在万字地(后改称南苑镇)设航空学校并建南苑飞机场,1922年冯玉祥将陆军检阅使署和所属部队驻扎在南苑,1937年二十九军著名将领佟麟阁和赵登禹在与日军战斗中牺牲在南苑至大红门的公路上。 历史发展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南囿秋风”早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城郊地区。 北京市南二环永定门外南苑镇东南有个旧宫镇,这两个镇现在分属于丰台区和大兴区。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小镇却记录着北京一段不平常的自然和人文历史。 南苑古代时又称南海子,所谓海子就像城内的六海一样,是一块水域广阔的地带,虽然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文字资料,但从古代永定河的变迁情况分析,这里肯定是永定河多次改道的遗存地。多年的河水、雨水和泉水汇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水面,因为在京城之南,故称南海子。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元明以来南海子,周环一百六十里。”其广足可与京东的延芳淀比拟,那碧波浩淼的水面上生灵频动,其景其色秀丽妩媚。 古永定河冲积扇前缘的南海子.地势低洼,泉源密布,留下了许多洼塘和沼泽地,如头海子、二海子,一直到五海子,还有一亩泉和苇塘泡子等,清代时仍有“有水泉七十二处”的记载。后来的凉水河、小龙河、凤河等又流经这里,潺潺的溪水长流,汩汩的清泉无冬夏,良好的水文环境为生物的繁衍创造了理想的条件,使这一带水生和喜水动植物繁盛起来,鱼、虾、鳖、蟹久捕不减,鹤、鸭、雁、雉朝飞夕落,獐、鹿、狐、兔成群结队;松软的土地上树木葱郁、青草茵茵,四季景色迥异,日日气象万千。 位于天子脚下、皇城近郊的这方水乡泽国,当然不会无人问津。自辽金时起封建帝王就在这里渔猎和骑射,据《金史》记载:“大兴有建春宫”,“承安元年二月,幸都南行宫春水”。说明辽金时期这里已是皇家的游幸之所,并在这里修建行宫别馆。出生在瀚海沙漠又善骑射的蒙古人也看中了这块水丰草盛的游猎胜地。据《元史》记载:“冬舂之交,天子或亲幸近郊,纵鹰隼搏击,以为犹豫之度,谓之飞放。”这“飞放”即“飞放泊”,因距皇城很近,又称“下马飞放泊”。另据《元混一方舆胜览》记载:“下马飞放泊在大兴县正南,广四十顷,北城店飞放泊、黄埃店飞放泊俱广三十顷。” 元代时,封建帝王及皇子皇孙们为了游乐方便,专门在南海子修建了鹰坊和晾鹰台。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城南二十里有囿日南海子,一百六十里,中有殿,殿旁晾鹰台,台临三海子,筑七十二桥以渡”。今南苑镇南边不远处有一个高大的黄土台子,据说那就是昔日的晾鹰台,过去这块空旷低洼的地方,潮湿温暖,草木繁盛,无论多么敏捷的动物,只要进入猎鹰的视野内,无一不成为大鹰的猎获物,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仍很盛行。情乾隆四年(1739)有诗描述道:“积学满郊垌,三冬农务停。鸣笳齐队伍,布令疾雷霆。马足奔如电,鹰眸迅似星。山禽味鲜洁,飞骑进慈宁。” 明朝在飞放泊扩建殿堂官室,修建了行宫、庙宇和24园,四周修砌围墙120里,将南海子圈成一座巨的皇家园林,围墙四面开门,有北大红门、南大红门、东红门和西红门。在扩修园内外道路的同时,修筑了近百座大小桥梁。设海户1000多人为皇家守护园林、养护动物、侍弄花草树木。后来又续建了庑殿行宫、旧衙门、新衙门等建筑,帝后们每年要到行宫去游赏风景,捕猎作兴。 清王朝继续在南海子大兴土木,修建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和南红门行宫及寺院,将原有的四门增扩为九门,又增加了小红门、黄村门、镇国寺门、双桥门和回城门五个大门。康熙皇经常带领皇后和嫔妃到这座行宫游玩,为了讨得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欢心,他还亲自采摘鲜果鲜菜送给她们。 南海子到了清代不仅是皇家射猎游幸之处,也是皇家操练阅兵的重要场所。康熙二十五年(1686)在晾鹰台南边建造了南红门行宫,每逢大阅兵之日,台上设御营大帐,皇帝便身披铠甲,缓缓登上检阅台举行阅兵式,被犒赏过御食的八旗官兵的鼓乐队、马队、士兵队从台前威武走过。检阅完毕,皇帝郑重宣布新的军令,并犒赏受检部队饮酒。后来康熙皇帝在诗中写道“清晨漫上晾鹰台,八骏齐登万马催。遥望九重云雾里,群臣就景献诗来。”可见当时之盛况。 南行宫虽不及其他行宫宏伟,但有凉水河和团河的环绕,仍显风光旖旎,可惜1900年被八国联军烧毁,只剩下几块残破的石刻。 位于南海子南部偏西的团河行宫是四座行宫中最为豪华的一座,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疏浚团河、凤河时开始修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竣工的。这期间正逢乾隆盛世中期,国力强盛、库府丰盈,封建统治者不惜工本,全力打造他们的娱乐场所。这座行宫充分吸取江南风景园林以景取胜的特点,就地掘土成湖,余土堆积成山,山上广植奇花异草,利用团河之源——团泊的碧水清流环绕山石林木间,楼阁曲廊掩映于苍松翠柏中,经过长达5年的精心营造,一座颇具江南水乡风韵的皇家园林终于落成。团河行宫占地400多亩,分别以两个团泊为中心形成东4两个风景区,四面砌筑长达四里的围墙,园内的璇源堂、涵道斋等主要建筑瑰丽辉煌,裕性轩及西侧的澹思书屋和东侧的陶春室典雅幽静,陶春室内有乾隆皇帝御题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珠源寺、镜虹亭、漪鉴轩、怀清堂等建筑分布于碧水青山之间。 以西湖为中心的园区,湖边迭岩,岸周植柳,船坞、过河厅、狎鸥舫、濯月轩、临河房、凉亭、碑亭等光彩夺目。 东部的宫殿区金碧辉煌,围墙下有与西湖连通的沟渠,官外有朝房、茶膳室等,后殿是后妃居住的储秀宫。再后边是玲珑别致的东湖,园区虽小,厅堂轩室俱全,山石重峦堆秀,盛夏皇上偕嫔妃们经常来此小憩游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团河行宫惨遭劫掠烧杀,珍宝奇物被洗劫一空,宫殿楼室毁损大半。民国初曾被军阀占用。“七七事变”后又遭日军野蛮的狂轰滥炸,团河行宫彻底变成废墟一片。以后大批农户迁入耕作,只有少数烧不毁的石制品尚能随处找到。解放后虽经当地政府尽力维护,但昔日的辉煌却难以再现,只留有与行富有关的地名散落于丰台、大兴两区的农田旷野,如南苑、东高地、角门、镇国寺、大红门、小红门、海户屯、新官、团河村、旧宫、海子角、庑殿村、西红门、东红门、鹿圈、烧饼庄、三海子、四海子、五海子、瀛海庄、南官等。 鼎盛时期的南海子共有大红门等九个正门和20多个角门。 大红门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皇家猎苑的正北大门。 南海子(南苑)在十九世纪末由帝王猎苑变成了地主庄园。 一八九○年永定河泛滥,河水从海子北墙九孔闸(大红门东)涌入海子里,瞬间海子地区变成了一片汪洋,海墙被冲毁了,野兽逃跑了。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清政府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大量赔款,使国库枯竭、朝不保夕,已无力重修南苑(南海子)了。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六月二十三日慈禧太后下令成立“南苑都办垦务局”(地点设在团河宫),出售“龙票”拍卖南海子的荒地。历代帝王的猎场,几百年的皇家禁地,开始垦荒种地了。 当时朝廷中的显贵、官僚太监及皇亲国戚便乘机大量争购“龙票”,买地后,他们从外埠招来大量穷苦农民为他们开荒种地,建立了若干个地主庄园。如:庆亲王奕匡的九如庄、内务府大臣奕禄的积善庄、慈禧太后亲信太监李莲英的富家庄,九门提督江朝宗还在这里办起了“南苑农场”(北京南郊农场的前身)。经过帝国主义及地方军阀的劫掠,海子的面貌全非了,原来已有塌毁的海墙被海子内外的居民纷纷拆掉,墙砖有的被卖掉,有的盖了房子。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人民解放军开进了海子里,北京西南军管会主任柴泽民宣布海子里解放,随即这里成立了大兴县辖的第六区(亦称海子区),区长刘荫伍。新中国成立后海子里的绝大部分地区一直为北京南郊农场所辖。 据《天府广记》中李东阳的十景所记,“卢沟晓月,琼岛春荫,金台夕照,太液秋波,玉泉趵突,蓟门烟树,居庸叠翠,西山晴雪,南囿秋风,东郊时雨”,被统称为“燕京十景”。 其中“南囿秋风”就是南海子(南苑)秋天的景色。囿字,辞典中释为“放养动物的园子”。南海子 (南苑)就是北方地区面积最大的皇家猎园。 据史料记载,从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先后有十二个封建皇帝到南海子(南苑)行围打猎,累计达一百三十二次之多。其中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竟来南海子(南苑)五十五次,可见南海子(南苑)虽没有圆明园、颐和园之精美,但其广阔幽深的野趣也同样有着诱人的魅力。每到深秋,南海子(南苑)金风瑟瑟落叶萧萧,碧空如洗。园内团泊、大泡子、三海子片片秋水波光粼粼、游鱼戏逐、莲藕飘香,成群的水鸟不时从芦苇中惊起。参天的古树上起落着远来的鸦雀,枯黄没人的蒿草中时有禽兽出没的叫声。往远处看,南海子(南苑)九门八庙、宫墙碧瓦浑然一体,栩栩生辉。凉水河、凤河有如两条玉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秋水长天荒无边际。置身这野趣横生的园囿,会让人感到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南海子位于北京城南大兴县境内的南苑至廊坊公 路东侧,距北京城区14公里。 麋鹿,俗称“四不像”,本为中国独有,但1865年被法国大卫神父发现,此后陆续运送到欧洲。我国野生的麋鹿早已灭绝,最后一群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1900年八国联军疯狂劫掠,猎苑毁于战乱,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 1900年前后英国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收集到18头麋鹿,放养于乌邦寺公园,现麋鹿群已繁殖到2000多头。 1985年英国乌邦寺公园塔维斯托克侯爵将20头麋鹿送还给中国,国家在北京专门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并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 南海子麋鹿苑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南海子有丰美的苇草,泥泞的沼泽,为麋鹿的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短短的8年时间,南海子麋鹿苑中的麋鹿已从20头繁育为200余头,成为仅次于乌邦寺公园的世界第二大麋鹿苑,南海子开始恢复了它特有的风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