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北朝经学史 |
释义 | 《南北朝经学史》以南北朝经学史为研究对象,包括南北朝经学的传承机制,地域性特点,经学家迁徙及其意义,经学与玄学、佛教、文学、文论、史学之关系,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等,网罗资料宏富,巨细不遗。全书结构,既有逐朝逐代的具体分析,亦有分门别类的全局考察,可谓体大思精,取精用宏,堪称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大创获。 书名:南北朝经学史 作者:焦桂美 ISBN:9787532550913 类别:史学 定价:6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 装帧:平装 开本:16 版权书 名: 南北朝经学史 作 者:焦桂美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7月 ISBN: 9787532550913 开本: 16开 定价: 66.00 元 内容《南北朝经学史》以此前学术界较少涉及的南北朝经学史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考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举凡南北朝经学的传承机制,地域性特点,经学家迁徙及其意义,经学与玄学、佛教、文学、文论、史学之关系,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南北朝经学之异同,南北朝及隋代重要经学家的学术倾向、治经特点、经学贡献等问题,皆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清理与比较信实的描述。不仅使南北朝及隋代经学的学术特点与发展脉络获得清晰的呈现,而且其对唐代经学的影响及在汉唐经学之间的地位与作用,亦得到较为客观而深刻的揭示。 该书网罗资料宏富,几于巨细不遗。全书结构,既有逐朝逐代的具体分析,亦有分门别类的全局考察,可谓体大思精,取精用宏,堪称中国经学史研究的一大创获,为向来研究南北朝经学史者所不及。 作者焦桂美,1968年12月生。文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在《文献》、《孔子研究》、《管子学刊》、《图书馆杂志》、《图书情报知识》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博士学位论文《南北朝经学史》被评为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课题《孙星衍研究》获第四十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拓展课题《孙星衍与乾嘉学者》获第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及2008年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三等资助。主要从事中国经学史、南北朝及清代文献研究。 目录序一 刘晓东 序二 王锷 序三 徐传武 前言 绪论 先秦至魏晋经学发展之大势 第一章 关于南北朝经学的宏观考察 第一节 南北朝师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师学的主要表现 (一)南朝师学的恢复与发展——宋齐之师学 (二)南朝师学之兴盛——梁陈之师学 二、南朝师学之特点 (一)阶段性上升趋势 (二)单线传授为主 (三)寒门出身的经师日渐增多 (四)学在京师 三、北朝师学的主要表现 (一)前期师学的多元状态 (二)中期师学的汉学习尚 (三)后期师学的融通倾向 四、北朝师学之特点 (一)渊源有自 (二)学承多门 (三)学在乡邑 第二节 南北朝家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一、南朝家学 (一)南朝主要经学世家 (二)南朝家学的主要特点 二、北朝家学 (一)北朝主要经学世家 (二)北朝家学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南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南朝主要经学中心及其形成原因 (二)主要经学中心学尚之别及其相互辐射 二、北朝经学的地域性特点 (一)齐鲁经学中心衰微之因 (二)河北经学地位上升之因 第四节 经学家的迁徙与南北朝经学 一、经学家的迁徙现象及其原因 (一)由北入南的经学家 (二)由南入北的经学家 (三)北魏平凉州、青齐过程中经学家的迁徙 二、经学家的迁徙对南北朝经学的影响 (一)促进了传习范围之趋同 (二)促进了注疏内容之交融 (三)促进了南北文本之交流 三、经学家迁徙的意义 第五节 南朝玄学与经学 一、魏晋玄学对经学的影响 (一)贱经尚道的社会风气 (二)经学人才短缺的社会现实 (三)儒家经注的玄学化 二、南朝玄学的弱化与反弹 (一)南朝玄学的弱化厦其表征 (二)南朝玄学的阶段性反弹 三、南朝玄学对儒家讲经、注疏之影响 (一)通经之士多兼好玄学 (二)玄谈形式对讲经的影响 (三)玄学谈辩风格对经学的影响 (四)玄学思想对经学注疏的渗透 四、南朝玄学影响经学之力度 (一)玄学影响儒家经典的范围缩小 (二)长于玄言的经学家注疏中具有明显的朴学倾向 (三)音义学的发达进一步削弱了玄学化倾向 第六节 佛教与经学的相互渗透 一、经学对佛教的渗透 (一)佛徒传习、注疏儒家经典 (二)佛教论难以儒家经典为指导 (三)佛徒认同并遵从儒家伦理 二、佛教对经学的渗透 (一)南北朝经学家之好佛 (二)佛教对儒经注疏内容之渗透 (三)佛教对儒经注疏语言之浸染 (四)佛教对儒家讲经、注经形式之影响 (五)佛教对儒家讲经、注经原剐之影响 三、佛教与经学相互渗透的不平衡121 (一)佛教无条件地接受经学的制约与规范 (二)经学有选择地从佛教中汲取有益成分 第七节 南朝经学与文学、文论、史学之互动 一、文人兼通经学 二、经学与文学 (一)经学对文学内容之影响 (二)经学对文学语言之影响 (三)经学对文学风格之影响 三、经学与文论136 (一)裴予野:反对“摈落六艺,吟咏情性 (二)刘勰:征圣宗经,依经树则 (三)钟嵘:儒家思想规范下的文学批评 四、经学与史学 (一)南朝史学家对经学的基本态度 (二)经学对史学内容之影响 (三)经学对史学著述形式之影响 第八节 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 一、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156 (一)《公羊》、《觳梁》之浸微 (二)《易》、《礼》、《论语》、《孝经》之兴盛 二、诸经传播不平衡原因探析164 (一)《套羊》、《敷渠》衰微之因 (二)《易》、《礼》、《论》、《孝》兴盛之因 第九节 南北朝经学异同论 一、南北朝经学之同 (一)南北朝经学同源 (二)注疏方法与体式基本相同 (三)传播渠道基本相同 (四)兼通诸经基本相同 二、南北朝经学之异 (一)经学家受玄佛影响不同 (二)经学家治学范围不同 (三)经学家对著连的态度不同 第二章 南朝经学 第三章 北朝经学 第四章 隋代经学 第五章 南北朝经学对唐代经学之影响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序 后记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